https://mp.weixin.qq.com/s/FJAxnLhhGa4tNDPJvL3CXQ?
本文2600字 丨閱讀時長約為5分鍾
統計局在昨天公布了8月青年失業率數據。
原文如下:
8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8.8%,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且創今年以來新高。
關於青年失業率,我們更改了一次參數。
在參數更改之前,數據是21.3%。
在參數更改之後,去年12月開始,重新公布數據。
上個月的時候,數據是17.1%。
我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AI的第一刀,砍向青年就業率。
這個月,從17.1%飆升到了18.8%。創下了數據改版以來的新高。
這個數據是調查失業率。
解釋一下,調查失業率的統計標準: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其中:
1,就業人口包括在調查參考周內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1小時及以上的人,以及因休假、臨時停工等原因在職但未上班的人。
也即隻要一周工作一個小時,即屬於就業。
2,失業人口是指沒有工作的人,同時在調查時點前3個月內找過工作,如果提供一份合適工作,能在2周內開始工作的人。
也即正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如果你放棄找工作了,就不屬於失業人口。
3,非勞動力是除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之外的人,指沒有工作,且不找工作或不能去工作的人。
如果你一直找工作,但是並沒有找到工作,一旦超過3個月,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就業人口之外。那麽就不在這個失業名單之中。
所以調查失業率,並不是說有多少人沒有工作,而指的是有多少人努力的在找工作,但還是沒有到工作的人的比例。這個數據越高,代表就業焦慮越大。
青年失業率數據,我們每個月都在跟,說一下我們的感悟:
高青年失業率之下,並不隻是就業難的問題,而是就業分化的問題。青年失業率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到最後,這些青年還是會就業,隻是最終會就業降級。
就業降級指的是,靈活就業人口。
對很多青年來說,靈活就業是一種被迫的參與就業的行為。屬於無奈之舉。
這個詞並不新鮮。因為海對麵的島國,已經提前經曆了一輪了。
日本青年失業率在泡沫破滅之後開始飆升,一直在2003年飆升到13.2%的頂點,開始回落。
而2003年,已經是泡沫破滅12年之後了。
緩解的原因是,大量的老人退休,以及青年人口的自然減少。
但青年失業率緩解之後,並不是一切開始重新繁榮,而是出現了極大的階級分化。
關於這個階級分化,最有名的一本書叫《下流社會》。
講的是,中產階層內部分化,分化成上流和下流。而這個分化,則是從青年就業開始。
用低欲望社會來概括日本,其實並不準確。
準確的說是,日本的社會分為了“低欲望”和“高欲望”兩個階層,並且這兩個階層行程了巨大的鴻溝。
用日本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部分青年變成了“平成廢物”,以打零工度日,生活一天算一天。而另一部分青年則非常內卷,成為“現充”(我們這裏叫做“奮鬥逼”),依然非常努力的工作。
所以,即使在泡沫破滅之後,日本依然誕生了豐田汽車,東京電子,優衣庫等全球性的企業。
在青年找工作上形成明顯的差異之後,階級壁壘便進一步的開始加深。
再接著,婚姻,子女教育等等,形成了一道無法衝破的壁障。不同階層之間,逐漸變得冷漠,並且對另外的階層毫不關心。在交流變得更少之後,就完成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所以,未來中國社會的階層形成,可能並不是固定資產的多少,而是從青年之後的第一份就業。這份就業,決定著你未來大部分的走向。我相信,不久之後,這批00後的孩子們,也會和我們90後一樣感慨:選擇大於努力。
隻不過,對我們來說是房子。對00後來說,是工作。
這裏,提一下我對於00後找工作的一些建議:
第一,不要放棄工作。即使真的要打零工,也請不要放棄工作。
我們現代社會比日本當年更容易形成隔離。因為太多快速消耗你精力和時間的垃圾文化與垃圾食品。
第二,做一份長期的規劃。
規劃就像是一麵鏡子,可以在你軌道偏離的時候,及時把你拉回來。
第三,持牌的工作優先考慮。
何為持牌的工作?就是需要牌照的工作。
比如金融係統的工作,都需要持牌,都需要進入金融係統中備案,有跡可查。比如大型國企,互聯網單位等都算。或者需要某種技能,比如注會,司法考試等等。
第四,如果還有時間,一定要實習。
實習非常重要,可以盡早的幫助你進入到角色之中。
第五,盡快學習AI來輔助工作。
這一點就像是之前學習做excl,做word一樣。是你找工作的絕對加分項目。
最後,可不可以不工作呢?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在工作這件事情上。我希望你是,自己清楚自己的選擇,而做的決定。而不是因為厭惡某種困難,而選擇的逃避。
以上。
作者:皚(ai)大佳
————————————————
獨立投資人。31歲。985小鎮做題家。破產達人。不站隊。偶爾毒舌。會寫一些自由而又無用的文字。角度有時候會很刁鑽,希望能幫助大家走出信息繭房。
泡沫破滅與通縮的時代,祝願大家都能追隨本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