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40%北大學生:“活著沒意義,我從沒為自己活過,也從沒活過”

(2024-10-04 11:50:54)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9rkRrJYhlG0-IK8OHJIiKw

 小思如 思如哲思 2024年08月25日 17:40

 

 
 

作者丨思如

 
 
思如哲思
 
,讚32

 

北大一年級新生中有30.4%厭惡學習或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認為活著和人生沒有意義。

 

“我現在活著隻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這些特別優秀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沒有明顯創傷,生活優渥、個人條件優越,卻感到內心空洞,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

 

“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島一樣,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他們表現出的是一係列叫做“空心病”的症狀,整體就是一種很“喪”的感覺。

 

“空心病”是什麽意思呢?

 

它是一種價值觀缺失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它表現在抑鬱、孤獨、自我缺失、外部認同、被評價的恐懼、自殺傾向、自我否定和厭惡等方麵。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要得到什麽樣的東西,時不時感覺到恐懼。19年來,我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


“學習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學習好,工作不夠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說因為學習好,工作好了,我就開心了,我不知道為什麽要活著,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總是想各方麵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

 

現在的教育是在幫助年輕人成長,還是在毀掉一代年輕人?

 

引發青年“空心病”的主要因素不在青年學生自身,而在於他們所處的社會與教育環境——價值觀的多元化、父母和孩子的代際差異、評價體係極其單一以及功利化的教育等。

 

尤其是資本化和功利化的教育:分數、升學率都成為教育GDP的指標,都會被轉化為經濟收入。學校、機構出名了,就可以收很高的擇校費、代班費,然後就成為一門產業。這樣一來,就忽視了對人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教育,導致空心病愈演愈烈。

 

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學生做試卷,成績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有句流行語:“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年輕一代,從小到大被評價,到處參加考試,一路一直考第一就很爽嗎?不是的。“你知道比考第一更難的是什麽嗎?是每次都考第一”

 

“請不要誇讚我,肯定我,你現在可以肯定我,下次就可能會否定我,我們討厭被評判。”

 

大批得了“空心病”的年輕人,他們為什麽找不到自己?

 

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老師和長輩們,沒有能夠讓他們看到一個人怎麽樣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

 

為了一個好的科研成果,有時候會數據作假;為了能夠掙到錢,可以放棄自己的道德倫理底線;作為一個醫生,可以收紅包拿回扣;老師上課不講知識點,下班時在輔導班裏講……

 

在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的思想下,什麽都可以買賣,代價是丟棄自己的精神信仰。

 

所以我們回到一個非常終極的問題,人為什麽要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麽?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麽?

 

一個人首先得自己活明白,你才能幫助孩子活明白。

 

年輕一代,在周圍都是荒漠的情況下,隻能靠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END—

Image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生存處境 · 目錄
上一篇新勞動階層"爛尾娃"的兩難:入局做牛馬,還是出局躺平?下一篇跪舔日本的居然是南京人!無知與幻想是人性惡的催化劑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