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 清廷殘殺外國使團成員導致圓明園被燒

(2024-08-23 15:03:51)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ndNGuwAxauzAx-GFMHpEoA

火燒圓明園參與者晚年自述:這事不怪我們,隻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秀心文雅 秀心文雅 2024年05月24日 18:00

1860年的一天,英國外交官巴夏禮進宮與清廷展開談判,目的是為了逼迫清政府,在與英法兩國的不平等條約上簽字。

可就在條約即將簽字之時,雙方因為“跪”與“不跪”的問題談崩了。

巴夏禮說:

我不是中國人,不會跪你們的皇上。

Image

巴夏禮

最終,巴夏禮等一行共39人被清政府當場拿下,39人在牢中被折磨致死一大半。

從事件表麵上來看,可以說這件事是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卻是一種謬論。

近些年來,網上大部分觀點將圓明園的毀壞,歸結於清政府的狂妄自大和腐敗無能之上,顯然這種曆史觀是較為偏頗的,也有失公允。

想要細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始末,我們必須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場巨大的浩劫。

巴夏禮人質事件

1860年,英法聯軍逼近直隸,清政府與聯軍展開“通州談判”。

當時英方派出一支39人的代表團出使清廷,以夏巴禮為團長。

此次談判從實質進展來看是非常見效的,據夏巴禮在日記中回憶稱:

中方已經全盤接受了英法聯軍提出的一係列更換條約的要求,以換取聯軍撤兵。

Image

 

然而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中國人反而死活不肯讓步。

其中最關鍵的一條要求便是英國代表在麵見中國的皇帝時,必須要行三跪九叩的禮節。

當時主持中方談判的是欽差大臣載恒,他態度強硬地表示,夏巴禮見到皇帝後必須行叩拜禮。

對此夏巴禮回應:

“我不是中國臣子,不能接受這個要求。”

雙方居然為了這個問題爭論了將近一整天,最終仍舊無法達成一致,氣憤不已的夏巴禮遂率團揚長而去。

眼看談判徹底破裂,載恒讓僧格林沁發兵,直接扣押夏巴禮這39人的聯軍代表使團。

Image

僧格林沁

在獄中的巴夏禮一直沒有當回事兒,巴夏禮認為懦弱的清政府是不敢拿他們如何的,殊不知,等待他們的是一場生死浩劫。

這一行徑徹底激怒了英法聯軍,他們立即在軍事上付諸行動,進抵京城並發兵攻取了德勝門和安定門,給予清政府軍事壓力,迫使他們交還被扣押的使團。

與此同時,針對圓明園的搶劫行動也就此開始。

在短短三天內,聯軍曾兩度洗劫圓明園,大量珍貴的文物被聯軍摧毀打包帶走。

如一些精致的鏤空金碗,法軍僅僅認為攜帶不便,就用石塊將金碗砸扁,從而方便他們揣在懷裏,好繼續掠奪其他財物。

Image

 

眼看局麵開始失控,英軍總司令格蘭特和法軍總司令拿皮達成協議,下令讓聯軍士兵將所有搶得的財物全部集中上交,由長官進行公平分贓,軍官平分三分之一的財富,士兵平分三分之二的財富。

Image

 

截止此時,英法聯軍並沒有打定主意要焚毀圓明園。

可是此後關於夏巴禮等人的處理結果最終惹怒了英法聯軍,導致他們做出了焚燒圓明園的報複舉動。

事實上,就在英法聯軍縱兵搶掠圓明園的同時,聯軍司令部就向清政府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們立即將以夏巴禮為首的39名談判代表無條件釋放,否則將進一步訴諸武力以解決問題。

Image

 

在巨大的軍事壓迫下,清政府很快就將被僧格林沁扣押的談判使團放歸。

然而,聯軍迎接的卻是18個被折磨得遍體鱗傷的同伴,以及21具冰冷的屍體。

據夏巴禮在日記中記載,他們被僧格林沁扣押之後就立即遭到了五花大綁。

此後長達三天三夜的時間裏,他們就被扔在院子裏日曬雨淋,期間還遭到中國士兵的暴打。

更讓英法聯軍感到氣憤的是,不少人根本得不到飲水和食物,長時間的捆綁令他們的皮膚滲出一條條血痕,最終痛苦地死去。

平心而論,清政府在處理人質事件上的確欠考慮,這一失誤也徹底激怒了英法聯軍。

火燒圓明園的餘音

見到如此多的同胞慘死,加之聽聞夏巴禮的哭訴,聯軍指揮部和外交官均表示一定要讓清政府付出代價,替死去的人討回公道。

當時有人提議發兵攻打紫禁城,迫使清政府支付巨額賠款,也有人主張就地焚毀圓明園,給清朝皇帝一個教訓。

更有甚者,直接提出了將北京城焚燒的主張。

麵對群情激奮的眾人,聯軍指揮部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將情況上報,等待上級的回複。

最終,英國公使額爾金經過考慮,下達了焚毀圓明園的決定。

Image

額爾金

額爾金表示,麵對同胞慘死,報複行為是必須要有的。

但是如果焚燒北京城,這勢必將殃及眾多無辜的群眾,這是英法聯軍不願看到的後果。

相反,在他看來圓明園就是皇帝的私家園林,如果將其徹底毀掉,就能夠給予清朝皇帝莫大的打擊和恥辱,從而達到報複的快感。

為了進一步起到羞辱清政府的效果,10月17日額爾金向恭親王發出照會,通知大清國英法聯軍將把圓明園內一切未受戰火波及的建築全部焚毀。

Image

 

恭親王奕?被嚇得魂不附體,他深知此舉將意味著什麽,趕緊去找俄國公使伊格納切夫,請他出麵居中調停。

令恭親王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火燒眉毛的緊要關頭,伊格納切夫居然趁火打劫坐地起價,向清政府討要領土作為好處費。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恭親王終於滿足了伊格納切夫的胃口,可惜這一番利益交換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眼看清政府對英法聯軍的恫嚇不置可否,於是數千名英法騎兵於10月18日手持火把闖入圓明園,開展有計劃的焚燒活動。

就這樣,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等一座座巧奪天工的園林霎時間冒出滾滾濃煙,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被付之一炬。

Image

 

事實上,圓明園名義上雖說是清朝皇帝的個人財產,但是園內眾多的建築與文物,濃縮了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所以從曆史文化的發展角度來看,圓明園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寶。

當下很多人因為清政府的魯莽行為替英法聯軍洗白,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言論,縱使清政府狂妄自大,但也不能抹去帝國主義的霸權行徑,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難逃曆史的譴責的。

我們可以結合清政府以往的不平等條約,以及一些屈辱戰爭可以看出,侵略就是侵略,是洗白不了的。

Image

 

 

西方列強侵略本質

胡適曾經說過:“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言非虛,言外之意便是曆史往往按照勝利一方的意誌進行書寫。

然而,縱觀屈辱的中國的近代史,曆史卻殘酷地留下了列強對中原大地犯下的累累罪行,其中火燒圓明園無疑是令人感到最為惋惜的一個曆史事件。

圓明園的毀壞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整場戰爭的一個分支和高潮部分。

所以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便是,如果沒有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的殖民入侵,圓明園就不會遭遇如此浩劫。

換句話說,如果巴夏禮等人在自己國家呆的好好的,難道清政府會綁著你們過來給皇帝下跪?還是會漂洋過海去虐待你?

因此,火燒圓明園的罪責主要應歸咎於英法聯軍的野蠻行徑,而非清政府的狂妄自大和腐朽無能,這是一個不能夠本末倒置的邏輯問題。

Image

 

自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歐洲國家通過開辟海外殖民地的等方式在短時間內攝取了大量財富,從而逐步引領歐洲大陸走出黑暗的中世紀。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法等國亟需完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於是擴展海外殖民地成為他們的首選方式。

英國由此成為日不落帝國,法國則幾乎鯨吞了大半個非洲大陸。

由於列強的胃口遲遲得不到滿足,因此他們不約而同將侵略的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此時的清朝仍在苟延殘喘,極力維係行將崩潰的遠東朝貢體係。

因此,地大物博卻落後於時代的中國成為英法等國垂涎不已的“新大陸”。說到這裏我們必須弄清楚一個概念,那便是兩次鴉片戰爭與後來發生的日本侵華戰爭的區別。

Image

 

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要掠奪中國的資源,同時要盡可能地消滅異族,進而爭取對土地的永久占領和對文明的解構同化。說白了就是要中國亡國滅種。

而英法聯軍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目的主要則終於打開市場,以武力脅迫中國統治階級淪為其買辦或代理人,實現對中國財富的可持續性榨取。

因此將中國打造成英法等國的商品輸出市場,才是戰爭發動的本質所在。

由於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和小農經濟的內部穩定性,導致中國政府與西方列強的訴求難以達成共識,最終英法等國的經濟訴求隻能給通過不平等條約的方式強加在中國的百姓身上。

因此,毫無疑問英法等國才是施加迫害的一方,在道義上首先就應該受到譴責。

Image

 

最終,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抵達京畿地區,對清政府施加強大的軍事威懾。

此時大禍臨頭的清政府仍舊選擇無力抵抗,派遣僧格林沁和瑞林率軍在德勝門、安定門外組織抵禦。

然而工業國對農業國的軍事行為實際上就是降維打擊,最終這場雞蛋碰石頭的交鋒以清軍慘敗退守彰義門告終。

既然德勝門和安定門失守,這也就意味著英法聯軍可以從這兩個城門從容入城,隨即聯軍直取西北,兵不血刃就占據了圓明園。

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園、暢春園和綺春園三座巨大的園林以及周邊零星的小院子共同組合而成的皇家園林,占地麵積高達5000畝,號稱“萬園之園”,代表中國古代造園技藝的巔峰。

Image

 

圓明園內陳列著曆朝曆代留下了的稀世珍寶,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藝術博物館。

如今,這座稀世珍寶就這樣輕易落到了英法聯軍的手中,等待著它的將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宿命。

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此後圓明園還遭受過兩次大規模洗劫與破壞。

一次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由於時局混亂不少流民和盜匪趁機潛入圓明園內,將裏麵珍貴的植被全部挖走盜賣,致使原先鬱鬱蔥蔥的圓明園幾乎變得寸草不生。

而另一次則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後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由於當權者不斷更迭,大大小小的軍閥都在榨取圓明園最後的一點價值。

大量殘存的建築被全部拆毀,被軍閥運往老家修建祖墳。如張學良為了給他父親張作霖修建陵寢,就從圓明園盜取了大量的石材。

Image

 

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已經被政府有效保護了起來,今人駐足其中,仍舊可以窺見往昔斑駁的歲月痕跡。

隻是我們在談論這一段曆史的時候,一定要秉持客觀的史觀,辯證看待圓明園被焚毀的始末,要清楚地知道並非是清政府腐敗無能一手造成了圓明園的毀滅。

真正給中華文化帶來這一場劫難的,責任主要還是在西方列強的頭上。

Image


參考文獻:

①馬勇:《火燒圓明園始末》,《百科知識》,2015年10月。

②王永慶:《全麵看曆史——從火燒圓明園原因說起》,《走筆》,2012年第一期。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