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洲(世界?)最大高考工廠

(2024-06-08 13:37:08) 下一個

咋不說世界第一最大呢?得意加油財迷

https://mp.weixin.qq.com/s/zoHVS47FP6GxlWI6FnVuPQ?

揭秘亞洲最大高考工廠,高考加油!

 君君 流量君 2018-05-26 08:51

Image

 

馬上6月了,又是一年高考季,很多高三黨留言說要備考了,不能和君君一起看電影了,這讓君君回想起我高考的時候——

 

教室的標語比春聯更密集,高考倒計時在黑板邊不停更新,刷題刷到頭暈眼花的日子還在繼續······

 

Image

 

不苦不累不高三君君今天就用《高考》這部豆瓣9.0的紀錄片,帶大家重溫那段臥薪嚐膽、背水一戰的高考歲月。

 

Image

高考(2015)

推薦理由:當時苦逼無限、過後無比懷念的是高三!

時      長:50min*6集

觀看地址:騰訊、優酷、B站

 

這是15年央視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

 

以毛坦廠中學、久牽公益機構、甘肅會寧一中和石家莊精英中學這四所中學為代表,用不加任何旁白和幹預的純拍攝方式記錄下14年高考的真實全貌

 

Image

 

時隔三年,其中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和全國貧困縣的高考依然讓君君覺得無比戳心——

 

對這些貧困農村家庭來說,高考往往是改變全家現狀的唯一出路!

 

Image

 

01

 

安徽省六安市有一所遠近聞名的毛坦廠中學,準軍事化學生管理也成為它的一大“特色”。

 

自這部《高考》紀錄片15年播出以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儼然一所“網紅”中學

 

Image

 

每年學校都聚集著2.4萬多名高中生,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二次備戰高考的複讀生。

 

他們和吃住在學校附近的陪讀家長一起組成了全國聞名的“高考鎮”,而毛坦廠中學也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

 

狀元書店、狀元街、985書店……就連附近的出租房都以“清華廳”、“北大廳”等頂級學府命名,這座“高考鎮”儼然形成了完整的“高考經濟圈”。

 

Image

(左圖接學生,右圖送考)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再是口號,而是考生、陪讀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堅定信念。

 

考生是衝在最前麵的“先鋒”——

 

教室牆壁上貼著下次考到多少名的“保證書”和做錯題的“檢討書”。

 

Image

 

每天6:20開始晨讀、上課、模擬考和晚自習,直到晚上10點結束。

 

Image

 

中午12點準時接過家長送來的午飯開始狼吞虎咽,他們都隻有10分鍾的吃飯時間。

 

Image

 

複讀班班主任說,這裏就是一座修理廠,而非鑄造廠。

 

Image

 

班主任正是這座大型“修理廠”的管理指導員——

 

早讀、自習室全程陪著,中午12點-1點40之間不定時到教室巡視。

 

Image

 

課間到監控室摸查、“修理”那些上課睡覺、偷吃東西的“不老實”份子。

 

Image

 

晚上回家前,還要抽空到校外的學生出租屋裏,檢查是否有影響學習的“多餘”物品。

 

Image

 

家長也同樣為考生犧牲一切,操碎了心。

 

高考魔鬼訓練被學生稱為地獄,陪考家長來說,更是煉獄。

 

比如這部紀錄片中的貧困生何飛一家,母親臥病,父親微薄的薪水是養活一家人的支柱。

 

因為宿舍吵休息不好,模擬月考接連退步,壓力大得直哭。

 

Image

 

父親和班主任再三商量之後,不得不讓年邁的奶奶趕來住到校外,照顧何飛的飲食起居。

 

Image

 

又比如尖子生吳世康的父親,為了和母親一起陪考,特意停掉了工廠到學校做保安。

 

Image

 

每天在校園巡邏,他最常去的角落一直是模擬考試排行榜。

 

得知兒子考試退步二三百名,母親著急得落淚,父親氣得冒冷汗。

 

Image

 

毛坦廠中學的絕大多數考生家庭都地處偏遠的大別山區、經濟條件困難,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通過高考,進入城市的大學。

 

二本線就是底線,複讀就是全家出一個大學生的最後的機會。

 

為此,每一個考生家庭和學校老師都在這場無硝煙的戰役中拚盡心力。

 

02

 

說到這兒,君君就不得不提紀錄片中,讓君君印象最深刻的——劉洋洋。

 

這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會寧一中宏誌班學生,從小就跟著奶奶被養在叔叔家。

 

Image

 

加上洋洋,叔叔要養育家裏的四個孩子。

 

為了給洋洋湊足學費,叔叔從洋洋升高三開始就四處奔波——

 

賤賣家裏的羊羔之後,又低聲下氣地去城裏的親戚家借錢。

 

Image

 

一趟趟跑村委申請補助,甚至把家裏唯一的三輪車和老房子抵押給銀行,辦理貸款。

 

Image

 

洋洋不願在同學麵前公開求捐款,但還是默默報考了師範類學校來減輕家裏的負擔,並且一入學就申請了助學金。

 

Image

 

為了這場高考,全家所有人都在拚盡全力,包括從小照顧洋洋的奶奶,盡管她在洋洋高三那年身患癌症。

 

Image

 

為了親眼看到孫女邁入大學,強撐著精神,也要堅持等到洋洋成為家裏唯一的大學生。

 

Image

 

洋洋臨走前說,等我放假就回來了。可惜奶奶等不了了······

 

Image

 

鏡頭中,奶奶拄著拐杖目送洋洋去上大學的時候,那依依不舍的眼神和顫抖的雙手至今讓君君忍不住淚目。

 

Image

 

而洋洋隻是鏡頭中,成千上萬名會寧中學高三學子的其中之一。

 

作為全國貧困縣,甘肅會寧從1977年第一次恢複高考開始,每家基本會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

 

Image

 

和毛坦廠中學一樣,這種“奇跡”也不是因為多麽先進的教學管理,或者特別優質的師資力量。

 

隻是因為,高考是每個考生唯一的出路,更是每個家庭改變貧困現狀的第一選擇。

 

03

 

君君相信,一定還有很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把高考當做改變現狀的第一出路。

 

Image

 

或許很難,但至少在高考考場上,我們都不用拚爹,不論出身。

 

隻要抓住機會奮力一搏,撐到最後的都是勇士,都是勝利者!

 

謹以此祝願所有考生都能再接再勵,取得好的成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