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僧人去複旦讀MBA

(2024-06-24 11:25:21)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dDq33wZowd-fCOfyRb0YYQ

僧人去大學讀MBA,是進步還是退步?

 本幻師父 憶念三聖 2022-07-25 18:23 

上海複旦大學的“哲學王子”哲學係教授王德峰,曾上傳到網上的一個視頻,內容講述的是他,偶遇一位在複旦大學讀MBA的出家人,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間接地反映了當今佛教的一些異象。

 

 

Image
?
 

 

王德峰教授說,有一天他在複旦大學的校園裏,居然看到一個穿僧服的出家人,因為王德峰對於佛學也有一定的研究,於是上前去和他攀談起來。王德峰問他來複旦大學幹什麽?這個出家人回答:他是寺廟裏的監院,是方丈派他來讀MBA的。王德峰聽後就很愕然,再問到:“你們出家人還要學管理科學嗎?”隨後又開玩笑說到:“是不是你們那個廟的缽太大了,那個缽裏麵的飯多到了要管理的程度?”那個出家人聽了有些尷尬。


 

王德峰教授繼續和那個出家人說到:據我所知當年釋迦牟尼佛的缽很小,他的缽隻能裝得下一餐飯而已,每次都是化緣、用齋後就開始給弟子們說佛法了。而你們廟裏那個缽大到要派你來學管理科學,那個飯已經多到需要管理的程度了,是不是有點荒謬啊?其實,出家人根本不需要有財產的,因為眾人給的供養夠吃就可以了,因此隻需要一個缽就夠了。哪裏還有多餘錢財需要管理?

 

 

Image
?
 

 

看了這段視頻不禁讓人深有感慨!

 

佛門這種商業化的異相,近些年來越演越烈,一些寺院也確實不再是一方淨土,已經淪為了部分人斂財的聚寶盆。

 

 

 

就像有媒體報道,“上海某某寺高級管理人員MBA核心課程研修班”早是2005年9月1日就開班了。學時為每周一天,學期持續一年,內容主要涵蓋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商法等方麵。課程共有10門,外加專題講座7個。


 

在課程表中,記者看到《孫子兵法與企業戰略》、《宗教產品營銷心理和創意對策》、《品牌管理》等講座題目。

 

 

在某某寺,除了“MBA核心課程研修班”,還有15位僧人被送到上海外國語學院,進行全脫產的專門學習。他們每3人一組,分別修學英、日、法、德、韓5個語種,學製5年,第5年將送往國外體驗語言環境。這是寺院為了“適應加入WTO後國際化程度日漸提高的總體形勢”而做出的舉措。

 

Image
?

 

 

媒體還報道,上海某某寺,僧人也現代,網站空調和樂團。清晨5點半到6點半,例行的早課在大雄寶殿進行,僧人們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等經文,3個小時後,百餘名僧人分赴各自的“崗位”。


 

某某寺組織機構包括弘法部、法務部、經濟部、後勤部、財務室等。踏上閃亮的花崗岩地麵,摁下電梯按鈕,經過門禁係統來到辦公室,麵前放著寺裏統一配發的Acer筆記本,內部管理都是利用網絡辦公係統,相互間的聯係一般都發電子郵件。有僧人在維護本寺網站,還組織梵樂團,包括聲樂、器樂、舞蹈等專業小組。

 

僧人住房:電話電視空調。

 

 

 

寺院中有賓館、素齋館,加上書畫院、工藝品店、咖啡廳、茶藝室,以及物業公司的保潔、保安等員工,直接或間接受雇於某某寺的人員數量已經超過了僧人本身。


 

120名僧眾每個寮房都裝配有電話、電視和空調。電視收看節目沒有限製,外麵能看什麽,這裏也能看。有電腦的法師還可以上網、玩遊戲,但隻能上內部局域網。

 

我曾經在互聯網上,看到有佛教的僧人,認為寺院商業化是一種進步,就像這位僧人很讚歎少某寺,說少某寺的做法是在推廣佛教。

 

Image
?

 

但實際上,究竟寺院商業化是進步還是退步?既然是佛門的寺院,還是要看佛門戒律的。寺院商業化這些做法,究竟符不符合佛教戒律的精神呢?符不符合佛學經文當中對僧人的教誨呢?

 

眾所周知,安貧才能樂道。在佛學的教義當中,講到五欲是障道的,是要努力對治的,那五欲是什麽呢?不就是財、色、名、食、睡嗎!

 

在老百姓的印象當中,曆來影視劇中的高僧都自稱貧僧,就像西遊記當中的玄奘大師就自稱貧僧。如果有一天貧僧兩個字要改成富僧了,那看上去真的太不和諧了。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既然佛教在中國那就是中國化的佛教。當僧人的形象,寺院的做法,能夠讓百姓生起尊重之心,百姓自然擁護愛戴。如果寺院僧人的形象,完全顛覆了百姓們的固有認識。本來存在大家心目中,僧人的清苦形象,僧人少欲知足的形象,當被打破的時候,那廣大老百姓肯定不會擁戴尊重僧人了。如果說佛教也像是一艘船,那想要行得更遠,就需要廣大人民群眾“水”的支持。

 

Image
?

 

當發現廣大百姓,並不尊重僧人的時候。行有不得,要反求諸己。這個時候僧人隊伍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情,符不符合清心寡欲,符合不符合少欲知足。寺院商業化,僧人世俗化,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所有的有眼人看得很清楚。就怕一些人陷入虛偽,明知是不對的,但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還要虛偽的說這是對的,那真成了不可救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