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名導搶著找的“禁片之王”

(2024-04-18 16:45:28)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h722MAfq3nNdxSm2oLx-cw

中國名導搶著找的“禁片之王”!跟電影打交道,他是真猛...

 寫字的烏鴉 烏鴉電影 2022-07-04 23:02 

 

2009年,深圳公安抓了一個人。

 

本來,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案件。

 

這人初中畢業,外號“排骨”,是個賣盜版碟的。

 

那些年,政府打擊盜版力度很大,隔三差五就有碟販被抓,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誰知當天晚上就傳出消息,有官員在打聽:排骨到底是個什麽人?一個晚上竟然收到5個電話要保他。

 

外行根本不知道,排骨被抓,是深圳文化圈的一件大事。

 

《排骨》
Image
 

2005年,深圳。

 

一間隻有6平米的出租屋,卻敢號稱是深圳的文化高地。

 

這是排骨的店麵,賣盜版碟,絕大多數是藝術電影。

Image

 

排骨跟客戶推薦電影,張口閉口就是英格瑪·伯格曼、費裏尼、塔可夫斯基、奧利維拉、今村昌平、李滄東…

 

他稱讚《石榴的顏色》:謝爾蓋·帕拉傑諾夫多牛啊,太好了,非常經典的作品。
Image
 
他點評《意誌的勝利》:就是希特勒那個禦用女導演,逝世了。很棒的片子,沒有可看性,但有價值。
Image
 

他推薦《校園規則》:現在俗稱瑞典版的《猜火車》…

 

如果不是電影發燒友,這些片名人名可能聽都沒聽過,但如果是行家,對上了“暗號”,立刻對排骨刮目相看:這家夥,懂啊!
Image
 

排骨有一個封號,叫“中國四大碟商”(另外三個已不可考)

 

當時江湖上有個說法:沒有排骨找不到的碟。

 

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看電影得買碟租碟,而找一部冷門電影,難如登天,但在排骨這兒,找到的概率最高。

 

慕名而來的,找了三四年的都算短的,多的是找了十年八年,瀕臨放棄的。

 

有一次,一個客人找到一張碟,激動地喊:你連這個都有,我找了快二十年了!
Image
 

一看,是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1983年的電影。

 

排骨說:唉,其實那都不算難找的。

 

表麵上雲淡風輕,但他心裏,最在乎的就是這個。

 

他說:客戶讓我幫他找碟,不好找的那種,哪天我找到這張碟了,我會特別高興。也許這張碟我可以賣1500張,但我高興的不是賣這麽多張,掙到了錢,我高興的是,我能為客人找到碟,能滿足很多客人的需要。
Image
 
排骨不是什麽碟都賣,畫質不好的堅決不要,也幾乎不賣商業電影。
Image
 
有人上門來問,有沒有大片,有沒有壓縮碟,都被他罵走了:你去地攤買去,美國頭一天上映的,第二天就能給你偷拍過來。
Image
 

看到這兒,你或許要以為,排骨一定是個文藝片愛好者。

 

但事實上,他賣的這些片,他從來沒看過,因為看不懂。
Image
 

“文化層次達不到,外國曆史也不懂,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是兄弟還是父子,我都搞不清。”

 

而他本人,喜歡看《馬大帥》和周星馳,喜歡聽《兩隻蝴蝶》。
Image
Image
 

他總結出一個規律:

 

我又看得懂又喜歡的電影,就不好賣,比如成龍、周星馳、李連傑…但是我看不懂的,很悶,看幾分鍾就想睡覺,就算堅強地看完一部電影,也很難理解他演的是啥的,就好賣。

 

他把這類悶片歸為“藝術電影”,最有市場價值。
Image
 

排骨是江西人,初中畢業。

 

早年學過裁縫,又去味精廠打工,一個月300塊錢,沒什麽壓力,但錢不夠用,後來就跑來深圳。

 

剛來的時候,經常被查暫住證,經常失業…一年下來,還倒賠了一千塊。
Image
 

慢慢地,有了穩定工作,但一個月600塊錢,房租水電抽煙喝酒,月底還是剩不下多少。

 

朋友建議他做點小生意,賣盜版碟。起初他不敢,覺得畢竟違法,不安全。

 

朋友說:中國那麽多人做呢,怎麽就你不敢呢?

 

於是,排骨大著膽子,進了3000塊錢的貨。
Image
 

2003年8月1日,排骨的店鋪開張,正式賣起了盜版DVD。

 

他發現文藝片這個市場沒什麽人做,但需求量巨大,很多人一買幾十張,就算不看也想買來收藏,於是他開始在這方麵猛下功夫…

 

他買了三本書,根據三大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出的《電影》,惡補導演資料,看一遍就記住了。哪個導演拍了什麽電影,都講些什麽,哪些電影出了,哪些還沒出,他都知道。

 

進碟的時候,他光看封麵,就知道是不是藝術片。

 

什麽明星大腕,什麽國際電影節,什麽表現主義,啥都能跟人聊上幾句。

 

而排骨的推薦很實在,不好的就說不好,還行的就說還行。

 

有客戶要衝動消費,他攔著:你要不是她粉絲,就不要花這冤枉錢,買回去賊雞巴難看…
Image
 
他還做售後服務,過段時間,就給客戶打電話:你那個碟拿回去播了,沒什麽問題吧?
Image
 

漸漸地,回頭客越來越多,排骨的名聲越來越響。

 

有客戶說:我要謝謝排骨哥,跟你買碟之後,我就沒看過電視了。
Image
 

還有些導演特意來找他,一來就發瘋了。

 

有個台灣導演一口氣買了將近3千張碟,還有個香港知名導演,每次都是六百張的買。

 

排骨說起這些人,語氣中帶著自豪,仿佛那是他的高光時刻:昨天誰來了知道麽?《茉莉花開》的導演候詠,可惜沒帶章子怡來…還有那個賈樟柯的朋友,王小帥的哥們…
Image
 

排骨最擔心的,是被查。

 

時不時地,就有碟販被抓的消息。

 

前不久,聽說華強北摔死了一個人,就是被查的時候逃跑,結果從9樓摔下去了…

 

排骨很鬱悶,賣這個東西也賺不了多少錢,一年下來賺得好就是幾萬塊,結果還要搭上一條命,太不值了。
Image
 

他說,上海電影節上,有個導演叫施隆多夫的,說得挺好:這些盜版的收益,不會有一分錢落入我的口袋。但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言,我覺得盜版具有很積極的意義。觀眾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看到我,還有許多其他導演的電影。

 

排骨覺得,這話也算給他打了氣:以後要是被查了,我就說,人家外國導演都說了沒事,應該有盜版生存!
Image
 

《排骨》是一部2005年拍攝的紀錄片。

 

畫質粗糙、鏡頭淩亂、光線昏暗,看似沒什麽章法,卻因為排骨這個人,閃閃發光。

 

有網友評論: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個這樣的角落,聚集著滿眼放光的電影發燒友,他們在如饑似渴的尋覓中,拚湊出內心神秘的藏寶圖。

 

太年輕的讀者可能無法想象,在那些年裏,我們就是靠排骨這樣的人,開啟了對光影世界的探索,透過一部部電影,建立起跟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連結,甚至影響了人生觀價值觀。

 

而很多導演,也是通過這樣大量的閱片,學習積累,獲得靈感。

 

正如電影學者戴錦華所言:盜版喂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品味。

Image

 
《排骨》的導演高鳴,當年還是個新手,正苦於自己拍的東西缺乏生活實感,有朋友跟他建議,多看看藝術電影,並向他推薦了排骨。
Image

導演高鳴

 

第一次去排骨的店鋪,他正在看《馬大帥》,完全不理高鳴。

 

直到高鳴挑了三十幾張碟,他突然抬眼看了一下說:你也是看這種片子的?

 

然後就起身幫著挑:這張也可以,這張也可以。

 

大概挑了六十幾張的時候,高鳴覺得,這個人怎麽這麽懂電影,就坐下來和他聊。

 

聊著聊著,他把攝像機拿出來放在旁邊,說要給排骨紀錄片。

 

排骨毫不驚訝:已經有十幾個導演說來拍我,沒有一個有動靜。

 

就這樣,高鳴跟著排骨,一拍就是8個月。
Image
 

看這部紀錄片,首先最大的感受是反差:農村與城市,底層民工與知名導演,半文盲與高雅藝術…各種看似完全不搭調的事物,組合碰撞,奇妙而又魔幻。

 

而慢慢看下去,最令人感動的,是排骨這個人。

 

在鏡頭前,他自然、坦率,有趣,時而憂傷時而矛盾,什麽都懂又不失天真。

 

他從不諱言身份的尷尬,時不時自嘲:文憑沒有,手藝沒有,做點小事,犯點小法。
Image
 

別人建議他寫寫影評,他說算了吧,字都認不全…

 

他敢直麵世界的殘酷,毫不掩飾人性中惡的方麵。

 

他說:像我們這種農村出身,沒什麽文化的人,是沒有愛情的。
Image
 
他相親、戀愛,人家嫌他窮,還嫌他染了黃毛,像個流氓。
Image
Image
 

在跟拍的8個月裏,排骨談了3次戀愛,情到濃時,一個月電話費就打了一千多,但最終都沒有成功,似乎坐實了他“沒有愛情”的斷言。

 

他勸失戀的朋友:

 

說什麽愛不愛的,你的愛沒那麽多。你就想想,她要是現在癱瘓了,你能照顧她一輩子嗎?一講到錢,就沒有那麽愛了…

 

沒事不要講怎麽怎麽愛她,將來娶了人,憑良心對待人家就行了,還“愛得比太平洋深”?我看比我眼窩還淺…
Image
 

排骨活得通透、務實,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搞錢,然後在深圳買房。

 

他在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包上,硬是多塗了一個“幣”字,為人民幣服務。
Image
 

他琢磨著,怎麽能包裝一下自己,增強知名度。

 

他聽說有個賣碟的哥們(原話是“SB”),永遠穿著不合身的衣服營業,一下子就紅了,連廣州那邊都知道。

 

他想:要不我也去紋個身?

 

後來一打聽,紋身太貴了,於是就去打了個耳洞…

Image

 

然而,在影片的最後,排骨賣碟的樓拆了,要蓋大商場。

 

一時找不到店麵,排骨隻能晚上站在天橋上兜售:靚女,要不要看碟?
Image
Image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互聯網時代發展得飛快,盜版DVD逐漸退出舞台,現在想找個能播DVD的設備,都不容易了…

 

排骨後來怎麽樣了?

 

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詞條下,每隔幾年都有人在問:排骨你還好嗎?在做什麽?有沒有找到愛情?
Image
 

2015年的時候,有人猜測,排骨如果留在深圳的話,十年裏不論他怎麽努力,恐怕都追不上深圳的房價。

 

但這話很快被打臉了。

 

2016年,排骨接受了《廣州日報》的采訪。

 

原來,2009年因賣盜版碟被抓之後,他改行做了服裝生意,後來賺到了錢,在深圳買了3套房,開上了寶馬車,找到了真愛,還有個女兒。

 

他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從底層到中產的跨越。

 

排骨說:我如果不去賣碟,我接觸的朋友都是跟我一樣,農村出來的,賣碟我還能接觸到一些層次高一點的人。現在有時間還會去看電影,每個月會帶老婆孩子去看兩次。
Image

現在的排骨已經中年發福了

 

有人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如果沒有《排骨》,我們就失去了認識排骨這樣的人的機會。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大潮之中,有如此鮮活的生命浪花,綻放過,閃耀過。

 

他們成天為錢發愁,迷茫而矛盾,卻又苦中作樂,從未喪失對未來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中國底層特有的生存智慧,讓他們堅韌頑強,野蠻生長…

 

他們是打不死的小強,擁有夢想的鹹魚,隻要上天肯給一點點機會,他們就會拚命抓住,絕處逢生…
Image

 

我很喜歡高鳴導演在某次映後分享的一個小片段。

 

他帶排骨去香港參加電影節。

 

放映《排骨》的過程中,排骨數了數,全場產生了38次笑聲。

 

中途他還跑出去,看見旁邊在放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隻有5個觀眾,但《排骨》卻有140個觀眾。
Image

 

排骨說:我們這部片子比他們還要牛逼!

 

那幾天,他們一起在香港玩,去周星馳電影的取景點打卡拍照。

 

排骨突然問:導演,你覺得像我這樣算不算成功?我這種層次的人,一輩子的願望可能就是來一次香港。

 

跟我們想的一樣,高鳴回答:你非常成功!

排骨(左) 高鳴(中)

Image

 

後台回複 排骨

即可觀看Image

 

點亮Image

每個努力生活的排骨,都值得尊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