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ySM8eRkPytMJv5d8QICE2g
今天無意間刷到一個視頻,是一個曾經在上海外資企業工作了17年的區域負責人,給出了自己的一組預估消費數據,結合我自己的經曆,我覺得深以為然。
數據大概是這樣的:
一般在跨國公司或者外資企業工作的 總裁、副總裁級別以上的外籍人士,一般家庭是2+2模式,一對夫妻+2個小孩。
這樣級別的外籍高管,一般公司都會給租房,並且是租在別墅區,花費大概在6萬/月(在上海外籍家庭比較喜歡租 金橋、碧雲,古北,包括華進、華漕,華新,虹橋這一帶的別墅區的房子)。
花1萬元/月 租一輛別克,G18的商務車,再請個司機 1萬元/月,再加上加油費、停車費等,一個月的交通出行的花費大概在2.8萬元/月
兩個孩子上國際學校,一個孩子一年的學費大概20萬,兩個孩子,一年學費大概就要40萬
此外,一家人還有柴米油鹽醋等基本消費,一家人花在吃上的保守估計一年20萬,那麽吃、住、行、學費一年貢獻的消費就是(6+2.8)*12+40+20=168萬
除了這些基本消費外,對於靈魂裏崇尚自由,消費至上,快樂至上的外籍人士來說,美容,美發,美甲,按摩,旅遊,酒吧、健身等的消費也不少。
夫妻當中,老婆在美業方麵一年大概要花1萬,美甲花1萬,頭發上麵不算多1萬,臉上花2萬,另外還要花3-4萬在massage上。他們特別喜歡馬殺雞(按摩),一個媽媽就要花10萬,再加上老公也喜歡按摩,再做一些其他的健身項目,差不多一年15萬
所以一個外籍家庭一年在上海要貢獻200萬-300萬,因為他們奉行的就是消費,娛樂至上,不存錢。
我一個客戶,是美國人,來上海待了6年了,2023年一家離開國內前往法國發展去了。在離開前的告別聚會中,我們聊天,他說他來的時候,兜裏沒什麽錢,離開的時候兜裏還是沒什麽錢,不像我們中國人喜歡存錢不消費。
在閔行區有一個韓國一條街,其中我有一個韓國客戶,他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太太一直給他灌輸租房不如買房的觀點,所以這位韓國家庭就在上海買了一套房,把房子租給公司,自己再以租金補貼的方式住在了自己買的房子裏。這樣的例子,除了韓國人,日本人也有一些,在上海本土生活久了後,也慢慢“精明”起來了。
歐美人,他沒有這種概念,但直到現在他也不後悔,他們就奉行這種消費至上,娛樂至上的觀念,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的消費文化。不但他們自己消費,同時也帶動了身邊的中國高管消費。在外企工作的一大批中國高管,包括本土的一些有錢人,帶動著中國員工開始享受生活,出國旅遊等,通常外企高管花一塊錢,會帶動相關人員至少花3塊錢。就像咖啡,很多中國人 進外企之前不喝咖啡,隻喝點豆漿和牛奶,可是一旦進了外企,你可以看到早晨的公司門口,很多中國員工也是人手一杯咖啡帶進辦公室或者公司的茶水間就有現成的咖啡機、咖啡豆,自己免費製作就行。
現在上海的咖啡館數量全球排第一,這個是有這些外籍人士以及外企高管的貢獻在裏麵的。
舉個例子,就是300多家跨國公司總部,像這樣的家庭,一家公司至少50個,你就算一下吧,2萬個家庭,一個家庭一年消費200萬,2萬個家庭一年就消費400個億。400個億還隻是高管,總裁及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那普通的高管,普通的經理,那就更多了,常駐上海的累計大概有100萬左右的外籍人士。
但是,這一波人現在大部分都走了,那你隨便算一下,估計有1000億的吃喝玩樂。
這1000億可以帶動本土大概2到3千億,一共4000億的消費,也就是說由於外籍人士的撤出,會影響上海本地大約4000億的消費y
去陸家嘴、靜安寺逛一逛就知道,跟2018年及以前相差太多了,在街上見到的老外都很少了。2019年開始疫情,到後來疫情放開,走了好多老外(80%),再加上外交政治,更加劇了外資撤離。
住在碧雲別墅附近的朋友說,上海這些常駐外籍人士疫情後離開了好多,碧雲別墅周邊商鋪也倒閉了好多。外籍人士不太喜歡網購,他們注重品質,以前一到周末一家四口推著大推車,在家樂福超市裏麵逛來逛去,兩個孩子吃著冰激淋在商場裏麵打鬧。買完東西 老公會在Bistro 小酌一杯,喝喝啤酒,看看球賽,和朋友吹吹牛。老婆在旁邊美容店洗洗頭,做個臉,做個指甲,孩子在遊樂場逛逛,曬曬太陽,玩一玩滑板車,完了之後晚上餐廳吃個家庭餐。然後老公做苦力,把采購的東西扔上商務車回家,這種外籍人士的生活煙火氣慢慢都少見了。
據說碧雲別墅旁邊的家樂福還因為外籍人士的撤離已經關門倒閉了,不知是否真實。
中華民族是一個喜歡存錢,善於存錢的民族,特別是麵對前幾年大批資金都被套進了樓市,現在還得麵臨每個月還貸壓力的普通大眾來說,經濟不景氣,就愈發減少開支,減少在外消費。再加上一些外資企業的撤離 和裁員,工作崗位的喪失,就業的壓力,麵對樓市、股市的跌盤,老百姓都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不敢投資,不敢消費,所以這也是上海消費起不來的原因。
創業、做生意就是要做有錢人的生意,要做願意花錢的人的生意。如果這一批願意消費的人離開了,作為創業者,是不是也應該跟緊步伐,考慮企業出海或者跨境投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