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3歲末北京城中村/煉獄

(2024-01-04 18:37:10) 下一個

自己的新年隨筆。

跑進這村是昨天進行的,但其實寫這個身邊城中村的願望積壓在心中很久很久了。每次進這個村,那種獨特的嗅覺、聽覺和視覺感受帶來的心靈震撼,真的是走遍世界所沒有的。多次逼著自己孩子一起進村買東西順帶感受這裏。怎麽可以在一個火箭上天,高鐵飛馳,龐大航站樓呼呼而起的國度,居然有這麽一大片自我選擇的煉獄。甚至想過拍一個聚焦這裏的紀實性紀錄片,自信在國際上可以獲很獎,當然,真那樣自己肯定也就廢了。想來想去還是以隱忍的文字來致敬這些人,致敬這個村莊,為他們呼喊,也不辜負自己這難忘的2023吧。

新年快樂。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4GtC3brYnfYKjYllIyxyA6cWucGXTq1gU50V28ir5YvY__?spss=np&channelId=&aman=61Zc1eLa75Ha40Q58fS09148a4A5c6Vadf23f0Qda9&gud=10T266k084?

跑進家邊“城中村”——歲末隨筆



布旺楚辛   

64.8萬閱讀

歲末的下午,一個人躺在家裏客廳的沙發上曬太陽,人感覺很萎靡。昨晚應酬到很晚,今早睡了個大懶覺,錯過了晨跑。還是出門跑步清醒清醒吧,想了想,自己這些年跑過法國普羅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納、希臘克裏特島,還有國內的徽州古鎮、陽朔山寨、伊犁小鎮…… 反倒是近在眼前的家旁邊的“城中村“還沒跑過。此刻正值歲末,把它完成,也算to do list上減少一項。

這個城中村位於朝陽區五環以外,溫榆河以南,和我家所在的社區就隔著一個老河灣。這裏原本是三個自然村,但這些農轉非的老北京郊縣農民在宅基地上不斷蓋房、擴建、出租,生生把兩三平方公裏上分散的三個村子連成了一片,變成了一個住了近萬人的超級大村。這裏的房東跟很多北京城鄉結合部農轉非的農民一樣,都選擇把自己兩三百米的宅基地蓋成二層小樓,並分隔成二三十個單間,根據有無獨立衛浴條件,收取一千到一千五上下不等的月租。租客主要是在餐飲,夜店,服務,建安,外賣…… 各行各業打工的外地農民工們。由於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然拆遷,房東們從沒做過長遠打算,這裏的建築都是用最低廉的成本湊合事兒完成的,隻求蓋滿。街巷也都是歪七扭八,有的地方狹窄到別說走汽車,兩輛電動車都無法迎麵通過。我的幾任駕駛員裏,有的為了工作方便,曾在村裏租過房。過去十幾年,雖然我每天上下班都走村邊的市政路,但都沒有進村走一走。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出於好奇和關心,我時常和駕駛員溝通他們在村裏的生活情況。其中有一任駕駛員小王,他自己一個人出來工作,媳婦和孩子都留在了老家。有一次聊天,我流露出對30歲出頭小夫妻分居之苦的憐惜。沒想到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很淡然的說,真有想法也能解決。見我有點迷惑,他說發廊啊。我問他什麽價錢,他答站著80,躺著150……他說這話時一臉的坦然,甚至豁達,讓我對自己的追問心生慚愧,趕緊轉移話題。我問他你就完全沒想過回去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怎麽可能?家裏一共就七八畝地,還得靠天吃飯,忙活一年,就算趕上年成好,撐死掙個七八千塊,這日子怎麽過!我對那次的對話印象至深,農民兄弟生活的堅硬和辛酸都在裏麵了。後來幾次錯過飯點兒或者為趕飛機,我和駕駛員會臨時進村覓食,這裏麵無論是湯麵、餃子、蓋飯、驢火……都價廉物美,出品穩定。其實道理簡單,吃的都是村裏的回頭客,不把這點兒簡單的家常菜整明白,很難立足。我在吃上自詡海納百川,隻要好吃,從來不嫌棄髒攤兒、蒼蠅館,這些年漸漸成了村裏常客,當然每次都是開車進出,缺了點地氣。



今兒是頭一次腿兒著來,邊跑邊想著跟這裏的緣分。跑了不到一公裏就進村兒了,夕陽下,村子顯得非常蕭索冷清,不知道是因為天冷,還是春節快到了很多租戶已提前返鄉的原因。雖然街上冷清,但小店兒的燈火還都亮著。大東北、小四川、羊肉燴麵、安徽板麵、杭州小籠、成都麻辣燙、龍江鐵鍋燉……方寸之地,山南海北的美食匯聚大比武,沒兩把刷子還真的沒法兒在這彈丸之地立足。街上喇叭叫賣聲依然很刺耳,“毛雞蛋啊,剛烤好的毛雞蛋啊”,得虧咱吃的雜,還知道這是安徽特產帶著半成型小雛雞的雞蛋。空氣裏彌漫著臭鱖魚、鐵鍋燉的八角、剛烤好的望京小腰的孜然……的各種氣息,在街道狹小的空間裏混合、碰撞、消散……偌大的北京恐怕很難再找到這樣一個空間,能有如此豐富多元的複雜味道。多元的美食,透露出了小村兒裏人員的複雜。租戶們來自四麵八方,五湖四海。蘇北的老鄉幹別墅裝修,河南的玩兒園林綠化、 廢品回收,安徽的幹餐飲小吃快遞,東北的小夥人高馬大,姑娘長腿細腰,基本集中在夜店和安保這些行當。

之前進村兒坐車走慣了大路,今兒用腳步丈量,我嚐試了一條窄道兒,隻有1米多寬。跑著跑著,後麵來了一個電動車,人家一點沒催我的意思,但咱本能的貼牆邊站著觀察。電動車開了七八米後就停下來,原來是到家了。男人停車,女人抱著厚棉襖裹著的小寶兒,她邊下車邊溫柔的哄著孩子,寶寶別哭,別哭,進家娘就給你吃藥,給你泡紅糖水,一會兒就好。看著三口之家的背影,我心生酸楚,這孩子是幸運的,他至少還能留在父母身邊,沒有淪為留守兒童。諾大的北京,農民工子弟學校寥寥無幾,孩子們讀書舉步維艱。這些年自己進出村子,很少看見學齡兒童。如此大規模留守問題,真不知道啥時是頭兒!



又往前跑了一段,街邊的燈光開始變暖,足浴、中醫按摩、中醫保健、SPA水療…… 的招牌撲入眼簾,這應該就是駕駛員小王兒說的八十,一百五的地方吧。繼續往前跑,燈光更亮,路也更寬了,幾個台球廳緊挨著,裏麵亮堂堂,大家興高采烈的切磋著技藝,不知這裏未來會不會出個丁俊暉?自己不由慨歎,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困難再大,生活還得繼續。接著前行,看見了一家京客隆,但燈全黑著。我問了旁邊平價藥房的掌櫃,他說京客隆已經關了一陣兒了,村裏大家夥兒手裏都不富裕,還是嫌京客隆貴,都愛去小攤兒小菜市場。再加上北京不歡迎外來人口,很多人都走了,京客隆也辦不下去了。

天色漸漸暗淡,決定打道回府。跑過街邊那個熟悉的南京鹹水鴨小攤兒,忍不住再次駐足。19塊錢一斤,真不貴,味道絲毫不輸大商場裏的南京大排檔。有時家裏臨時來客,就來這裏買一隻鴨子救急。賣鴨子的姑娘見是常客,趕忙兒問我今兒買多少?我索性說來兩隻腿兒,大拐彎兒,一結賬才29,合適。跟她道了聲新年快樂,就踏上回程。



邊跑邊細細品味眼前這七扭八歪連一棵樹都沒有的街巷,街巷兩邊窗台上掛著各種被褥、 外套、內衣……的簡陋出租屋,和星星點點的各種商鋪飯館兒、按摩保健店的粗糙甚至粗俗的招牌、霓虹燈。沒來過的人大概會誤以為這裏是鐵嶺,是滄州,是駐馬店,是阜陽……恐怕很難想象這裏離把老外徹底震蒙的宏偉T3航站樓也就一腳油門兒,離燈火輝煌的望京也就10分鍾車程。對,這裏就是北京,是朝陽!這村兒顯然不是你我所鍾愛的棲息地,但這裏是無數打工仔、打工妹夢開始的地方。他們心中多姿多彩的夢想,才最終匯聚成了真正而真實的“中國夢”。這裏的一切顯然上不了聯播,也上不了各種新聞APP的首頁置頂,但也許在這裏,你才能讀懂一個真實的中國。什麽時候這裏的人也能在城裏買房,能跟分隔在老家的親人團圓,能享受到城裏人一樣的教育、醫療、社保……恐怕那時候我們才能更自信而由衷地喊一聲“厲害國!!!”



夜已經黑了,一切浸沒在蒼涼中,如果心中還有一絲溫暖和力量,不正是他們帶來的嗎?這些賣鹹水鴨,送外賣,看場子,端盤子…… 的打工仔、打工妹,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奮爭,推進了這個民族曆經曲折磨難,樂觀勇毅的向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城中村真心不錯,道路幹淨且寬,文字正麵且帶有幾分溫馨,不會被刪的。我去過的城中村比這可糟糕多了,我的一個發小帶著我去找一個縫紉女工改一件衣服的袖子,活好工錢不貴。我最後一次回國路過,隻見城中村已成一片瓦礫,不知那些外地農民工都去哪裏討生活了。
寒墨 回複 悄悄話 北京尚且如此,外地何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