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被埋沒38年的國產喜劇,諷刺尖銳題材大膽

(2023-11-05 16:26:35)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tT5lqlvFvUFyEZqUB7Tv1Q

被埋沒38年的國產喜劇,諷刺尖銳題材大膽,再拍不出的寶藏老電影

 搬磚俠BZman 迷影映畫 2023-11-01 21:47 
上世紀80年代,受時代思潮影響,湧現了一大批傷痕反思電影。
其中既有《芙蓉鎮》、《巴山夜雨》這樣名垂影史的大師之作,
Image
也有一些受時代限製,被嚴重低估埋沒的作品。
比如本期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就用荒誕喜劇的風格來反思曆史傷痕。
本期「被遺忘的國產老電影」懷舊——
《性命交關》
Image
 
七十年代,江南某市人民醫院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造運動”。
革委會主任賈一民積極響應階級鬥爭的號召,大膽踢翻醫院內的“臭老九”。
轉而啟用根正苗紅的積極分子來主導醫院工作,實行所謂的“醫生、護士、公務員”集中於一體的改革模式。對外叫做“醫護公三結合”。
Image
 
在這種背景下,原本救死扶傷的手術台,變成了高喊口號的宣講台。
本該負責為病人治病的醫生們,集體被批倒批臭。
醫院沒有負責治病開藥的專業大夫,隻好啟用一位根本不會治病的炊事員替患者做手術。誰也沒想到,臨時抱佛腳的炊事員一刀割下去,竟然成了新聞熱點。
Image
 
一連串荒唐滑稽的人間喜劇,也由此拉開帷幕。
時間倒回幾天前,革委會的賈主任正在跟一位視察工作的女記者匯報工作成果。
 
女記者穿著一身與某人同款的開襟領連衫裙,戴著黑框眼鏡。
Image
 
賈主任麵對這位掌握極高話語權的女記者,隻能卑躬屈膝聆聽對方的訓話。
這時,醫院來了幾名工人,抬著一名疼得滿頭大汗的患者魯大牛登門求診。
如今突然盲腸炎發作,希望醫院能盡快為他安排手術開刀。
Image
 
麻煩的是,醫院如今所有的外科醫生都被拉去接受改造了,根本無人能做手術。
此時一旁的女記者站起來吩咐賈主任,既然醫院的“反動學術權威”都被打倒了,正好趁此機會啟用小將們,重新占領這座長期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霸占的世襲領地”。
賈主任聽到女記者高瞻遠矚的指導意見,立刻恍然大悟——
讓誰來替病人開刀做手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刀做手術的醫生絕對不能是階級敵人。
Image
 
賈主任冥思苦想過後,決定將做手術的任務,交給醫院食堂的炊事員姚堯
姚堯文化程度不高,卻一直是運動中的積極分子。
可他怎麽也沒想到,醫院領導是要他“放下切菜刀拿起手術刀”。
Image
 
賈主任之所以選中炊事員姚堯,是因為姚堯過去曾作為積極分子,被選派到“紅醫班”培訓過幾天時間。
在賈主任看來,姚堯是如今醫院內,唯一一位根正苗紅同時又懂點醫術的人。
隻是紅醫班短短幾天的急救培訓課,根本不足以用來治病救人。
Image
 
如今卻要替人開刀做手術,根本就是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
姚堯內心害怕,卻又不敢違抗賈主任的命令。
炊事員出身的姚堯就這樣被趕鴨子上架。
到了晚上,姚堯回到宿舍,懇求舅舅醫院外科主任常春來給自己“補課”。
Image
 
寄望於手術的時候能認準位置,一刀切下去就能解決患者的病痛。
姚堯經過舅舅的“緊急培訓”後,雖然內心依舊犯怵,卻還是被強行推進了醫院的手術室。
姚堯在手術室內出盡洋相,卻隻能強裝鎮定,開始下刀前的準備。
Image
 
隻是道了真正下刀的時候,姚堯因為過度緊張和害怕,手抖得越來越厲害。
為了鼓勵姚堯盡快下刀,作為工宣隊長的阿陸,居然掏出隨身攜帶的“紅寶書”。
在手術室內大聲朗讀,借此給姚堯鼓勁打氣。
Image
 
一場驚心動魄的手術過後,走下手術台的姚堯,卻比患者還要虛弱。
此時手術室門口已經擠滿了提前收到通知的記者,賈主任專門請記者報道這場史無前例的手術,打算作為“三結合”的典型案例推廣到全國。
記者們詢問姚堯做完手術的感想,渾身無力的姚堯卻隻是留下一句:
給人做手術要比自己平時殺雞困難多了。
Image
 
或許是誤打誤撞,經過這場手術後。
福大命大的魯大牛,居然奇跡般康複,肚子也不疼了。
隨著魯大牛的痊愈,姚堯的這場手術,立刻登上新聞報道的頭版頭條。
Image
 
姚堯突然成了醫院內“一顆閃閃發光的紅星”,人們紛紛稱呼他為“樣板醫生”。
原本膽小怕事的姚堯,經過媒體的輪番吹捧,也開始得意忘形起來,居然真的覺得自己治好了患者魯大牛。
 
甚至因此認為,當醫生也沒那麽難,替人開刀不過是小菜一碟。
Image
 
像姚堯這樣的外行做了醫生,最先倒黴的就是醫院內的病人。
姚堯帶著一幫助手前來查看正在住院的病人,可他下手沒個輕重,一番操作下來,輕而易舉就讓患者們“傷上加傷”。
Image
 
 
與此同時,賈主任因為推廣“三結合”模式,受到了上級表彰。
姚堯此時仍舊春風得意,在醫院召開的“三結合”經驗介紹會上,拿著提前準備好的稿子,站在講台上大肆吹噓自己如何在政策鼓舞下,攻克難關救死扶傷的成功經驗。
不料正當姚堯在台上吹牛的時候,被割錯了腸子的魯大牛著怒氣衝進會場,不顧一切地想要找姚堯算賬。
Image
 
醫院宣講會上的風波結束後,給得意忘形的姚堯潑了一盆冷水。
他向賈主任提出申請,想要回後廚工作。
可賈主任剛剛接到女記者的新指示,不但不同意姚堯回食堂,反而要他去做更複雜的膽囊手術。
Image
 
 
這一次被選中做手術的病人名叫蘇宗棠。
手術正式開始前,賈主任讓蘇宗棠簽署了一份“決心書”,表明自己為了擁護革命果實,甘願犧牲的決心態度。
蘇宗棠回到普通病房,其他人告訴他,姚堯上一次給人做盲腸炎手術,竟然割錯了病人的腸子。
Image
 
蘇宗棠聽完十分害怕,急忙找賈主任求情,說自己已經康複不需要再手術。
賈主任卻掏出一份揭發材料,如今這台手術他不想做也得做,就算他真的已經康複,也必須躺在手術台上等姚堯開一刀。
蘇宗棠被趕回了高級病房,當天夜裏,又驚又怕的他病情突然惡化。
Image
 
幸好魯大牛去看望蘇宗棠,意外發現對方發病,悄悄通知了護士秀玲讓她去找常醫生。於是,常醫生冒著生命危險,連夜為他開刀做了手術。
卻沒想到,蘇宗棠躲過了姚堯的手術刀,結果又因為姚堯私自給他喂下比藥方多幾倍的藥量,竟然口吐白沫當場昏死過去。
Image
 
賈主任在女記者的指使下,趕緊把斷氣的蘇宗棠推進太平間,並命令工宣隊長阿陸冒充蘇宗棠,自導自演了一出偷梁換柱的鬧劇,借此應付電視台的現場直播。
Image
 
另一邊,姚堯因為治“死”了蘇宗棠,準備到公安局去自首。
臨走前,他來太平間向蘇宗棠的“遺體”做懺悔。
悔恨自己當了野心家的工具,把人命當做兒戲,如今害死了無辜的蘇宗棠。
Image
 
殊不知,蘇宗棠並沒有死,他隻是因為吃錯藥暫時昏厥,如今在太平間內恢複了意識。活過來的蘇宗棠聽到姚堯的懺悔,主動原諒了對方。
蘇宗棠的妻子跟著常醫生和護士秀玲一起,見到了死而複生的丈夫。
姚堯也向魯大牛真誠道歉,所有人都在慶幸蘇宗棠虎口餘生,並為姚堯的覺醒而拍手稱快。
Image
 
此時醫院的廣場上,在女記者的指揮下,新一輪的運動又開始了。
躲在太平間內的姚堯和蘇宗棠等人將視線移向窗外,聽到那些整齊的口號,眾人忍不住再次膽戰心驚起來。
在那段瘋狂歲月裏,即使躲在了太平間,也很難擁有真正的“太平”。
Image
 
電影的故事到此結束。
電影《性命交關》拍攝於1985年,由上海電影廠拍攝完成。
影片的故事改編自創作於七十年代末的同名滑稽戲,1979年被上海曲藝團改編成同名話劇《太平間裏的笑聲》,公演後轟動一時。
Image
 
原劇本的創作受到了當時傷痕文學流行的影響,被視為“傷痕戲劇”的代表,編劇用幽默諷刺、誇張戲謔的形式,傳遞出對蹉跎歲月的反思,以及對當時種種錯誤現象的揭露與諷刺。
由於話劇版的成功,加之上影廠受到當時《小小得月樓》,《阿混新傳》等滑稽戲改編電影大受歡迎的影響,決定將《性命交關》改編成電影版。
Image
 
電影依舊由原滑稽戲的三位編劇,繆依杭、徐維新和申屠麗生,負責改編劇本。
導演是上影廠的女導演石曉華,執導過《泉水叮咚》,《二十年後再相會》等經典電影。
Image
 
演員方麵,電影的男主角是八十年代著名男演員謝園,出演過《孩子王》、《棋王》等電影,曾經是與葛優、梁天齊名的“喜劇三劍客”。賈主任的扮演者葉誌康,也是八十年代的著名演員,出演過《T省的84·85年》等經典電影。
Image
 
在八十年代眾多的傷痕反思電影中,《性命交關》並非立意最深刻,完成度最高的一部。
但因編導用喜劇的形式來反思曆史,用笑中帶淚的方式來諷刺現實,讓影片成為一部別具特色的黑色喜劇。
Image
 
電影中有很多滑稽幽默但卻意味深長的情節橋段,台詞犀利處處暗喻,諷刺意味拉滿,故事雖然誇張離奇,其中折射出的問題和亂象,卻足夠發人深省。
遺憾的是,類似這樣的題材和故事,注定隻能存在於八十年代的國產電影當中,如今卻是再也拍不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