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張藝興要參演新劇《理想照耀中國》,在劇中張藝興飾演的角色名叫熊大縝。看到這一消息,筆者內心不禁湧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感情。
熊大縝,死了這麽多年,終於有人肯回望那段浪漫、殘酷的曆史,終於有人注意到熊大縝這個傳奇、悲壯、又可憐的人。
在中國大陸,但凡看過一點抗戰電影,幾乎沒有不都知道《地道戰》《地雷戰》的。而冀中平原的地雷戰,就與熊大縝有著緊密的關聯。試想,造地雷,需要火藥,而如何製造火藥,是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的,不是普通的八路軍戰士能夠輕易掌握的,而教會八路軍製造火藥、製造地雷的人,就是熊大縝。
熊大縝,上海人,名門之後,清華學子,師從葉企孫,清華畢業,考取留學德國的名額。“七七事變”爆發,受感於國破家亡之恨,熊大縝毅然放棄婚約和留德機會,投筆從戎,參加中共和八路軍,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無線電,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熊大縝被冀中軍區鋤奸部打成“國民黨CC係特務”。最終,為了節省自己造的子彈去打“鬼子”,熊大縝被石頭砸死,棄屍荒野,時年26歲。
月池熊氏,是江西南昌縣的名門大族,與績溪胡氏(胡雪岩、胡適、胡錦濤)、無錫錢氏(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修水陳氏(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陳衡恪)、唐河馮氏(馮友蘭、馮沅君、馮宗璞)並稱。
月池熊氏家族早年經商,取得巨大成功,在漢口有大規模的鹽號,並且還經營當鋪,可謂富甲一方。到清光緒年間,熊氏家族不斷有子弟考取功名,在科舉之路上也取得巨大成就。可以說,月池熊氏是清末官商一體的大家族。
熊大縝就是月池熊氏的後人,父親熊正綺是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後考取到上海震旦大學讀書,是中國最早接受新式大學教育的人。中華民國成立後,熊大縝的父親調任吉林省財政廳做廳長,同時還當選為江西省眾議院議員。
1913年,熊大縝在上海出生。由於是豪門望族、商宦世家之後,熊大縝從小生活條件優渥,加上良好的教育,熊大縝18歲時就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係。
大戶人家的出身,並沒有將熊大縝養成紈絝公子哥,反而成就了集顏值、才華、家世、能力於一身的“顏霸+學霸”。
在清華物理係讀書時,熊大縝不但成績優秀,更是十八般才藝集一身。他是清華大學網球隊隊長、足球隊副隊長,在話劇社中,熊大縝也是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的台柱子。
除了熱衷課外活動,熊大縝的課堂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他班上的同學中,就有後來成為科學大家的錢偉長、彭桓武、汪德熙。但在這些人尚未成名家前,熊大縝的成績和科研才幹都遠在他們之上。
熊大縝留下的唯一照片:企孫師長賜存,學生熊大縝
由於熊大縝的聰明能幹,深得當時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兼物理係主任的葉企孫先生賞識。在葉企孫的教導培養下,熊大縝進步飛快,不但善於做科研,而且動手能力超強。
在清華的第二個學期,熊大縝就從物理係借來了一架德國產的“萊卡”相機和洗印設備,自學成才開設了一家“清華照相館”。
因為熊大縝照相技術過人,靠著“清華照相館”大賺一筆錢,還為清華物理係添置了少見的大型連續衝洗暗室。
葉企孫先生看熊大縝喜歡照相,就提議他去研究當時還很少有的“紅外”攝影技術。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熊大縝帶著助手爬上了香山最高處的“鬼見愁”頂峰。他們拍攝了二十多裏外的北平西山夜景,照片洗出來竟像白天拍的一樣十分清晰。
這珍貴的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一出,立馬轟動了整個清華大學。
熊大縝拍攝的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
因為熊大縝在紅外攝影的科研成果,葉企孫也有意把他送到外國留學深造。
1937年,熊大縝順利考取了赴德國留學的名額。正當意氣風發的熊大縝準備在出國前與戀人完婚時,“七七事變”爆發,他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一樣,發生了重大轉折,並由此揭開了一出大悲劇的序幕。
“七七事變”後,抗日的烽火燃遍中華大地。1939年春節,熊大縝找到葉企孫,告訴老師他要去根據地參加八路軍抗日。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葉企孫也不好否定自己最心愛的弟子的抉擇,隻好送別他去了冀中平原八路軍根據地。
到達根據地後,熊大縝覺得自己的名字太文雅,不夠接地氣,幹脆改名為“熊大正”,表達自己一腔報國之心。“抗日需要科技的幫助”,那時的他隻懷著一腔熱血,覺得這就是自己為抗日戰爭做貢獻的最好機會。
因熊大縝過人的膽識和才幹,不到三個月,他就被冀中平原根據地的呂正操將軍任命為供給部部長,負責延攬科技人才,建立兵工廠,再加上恩師葉企孫的幫助,很快就在熊大縝的周圍集中一批知識分子,專門從事炸藥、爆破的研究。
因為當時冀中平原的八路遊擊隊,根本不知道怎樣製造黑火藥,造出來的東西連日軍的鐵軌都炸不斷。於是,熊大縝就帶著研究團隊,精心鑽研,終於研製出一種大威力的烈性炸藥。從此,這種含TNT的烈性炸藥,在地雷、手榴彈、炮彈中都廣泛應用,冀中八路軍的戰鬥力也節節上升。
截止到1938年的10月,熊大縝帶領的兵工廠已達到2000多人。這個八路軍中規模最大的兵工廠,每天至少能生產1000公斤的烈性炸藥。
除了帶領兵工廠,熊大縝還致力於研究軍隊的電訊技術。熊大縝多次利用各種關係,潛入北平和天津等城市采集各種電子材料,運回軍區研製短波通訊工具。不到半年時間,冀中軍區就擁有30部電台,電訊能力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雖然“熊大正”沒有親上戰場殺敵,但是他所做的貢獻可以說不比任何一個人少。毛澤東曾評價熊大縝是“堅持平原遊擊戰爭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楷模”,後來《平原遊擊隊》《地道戰》等文藝作品,都有對熊大縝研究火藥、地雷與日軍作戰的描寫。
在各項工作都開展得如火如荼之時,熊大縝與這群盡心盡力的知識分子迎來了不測之風雲。1939年春,國共關係急劇惡化,共產黨在各個根據地成立了鋤奸部,發起大規模反特除奸運動。
此時,性格單純的熊大縝並沒有意識到政治風向的轉變,毫無顧忌,說了許多於自己不利的話。比如,熊大縝曾怒斥內鬥,大談國共兩黨應一致抗日,減少內耗。而且,身為知識分子的熊大縝與農民出身的八路,作風格格不入,引起不少猜疑。1939年1月,有個叫方平的共青團員來到冀中平原考察。熊大縝看出方平也是讀書人,便試著用英語與他交流。兩人用英語相談甚歡,越聊越投機。當時在場的還有供給部政委王文波,但是因為不懂英語,一句話都插不上,在旁邊十分尷尬。於是又氣又惱的王文波,便將這事當成特務嫌疑上報。
1939年4月,王文波將以熊大縝為首的、從天津來的100多名學生抓了起來,罪名是“國民黨CC係特務”。當時,冀中軍區鋤奸部繳獲一封從天津來的信,信的署名是:天津黨政軍聯合辦事處,王文波搞不清楚這個機構是什麽,就認為這是國民黨特務機構,就認定這批學生都是特務,而熊大縝就是特務頭子。
關押100多名學生的冀中特務案引起毛澤東的高度重視,立即派晉察冀邊區政治部副主任舒同、鋤奸部部長餘光文到冀中調查此案,但舒同、餘光文呈送延安的調查報告中,認定熊大縝為國民黨特務。毛澤東不相信一個部門的人員全是特務,又派遣王耀南到冀中調查熊大縝案,王耀南給毛澤東的報告結論是:“熊大正是特務的證據不足。”
舒 同
怎奈冀中區黨委和冀中軍區不同意王耀南的報告,要求中央重新派人調查熊大縝特務案。毛澤東又派遣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北方分局社會部部長許建國前去複審。複審結果是:逼供不足為憑,鋤奸擴大化應予糾正,但“經晉察冀軍區鋤奸部審訊,北方分局社會部同意,定熊大正為國民黨特務。”
1939年7月,日軍發起對冀中根據地的大掃蕩,八路軍軍隊不得不轉移。一個名叫史建勳的鋤奸隊隊員,負責押解所謂的“特務頭子”熊大正。
“特務頭子”熊大縝:文革時期,反特宣傳片中的截圖
轉移路上,史建勳與熊大正因摩擦發生了口角,史建勳在沒有得到上級的同意的情況下,決定對熊大正行使自己的“權力”——槍決熊大正。
但麵對槍口,熊大正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抗日期間子彈的珍貴。或許也不願意死在自己親手製作的槍彈之下,他要求省下一顆子彈打日本鬼子,自己寧願被石頭砸死。
果然,史建勳找到一塊大石頭,砸死了熊大縝,並棄屍荒野。
那時,熊大縝剛年滿26歲。
就這樣,一個年輕又富有激情的熊大縝慘死了。但,不要以為悲劇就這樣結束了,更大的悲劇還在後麵。
葉企孫,中國物理學奠基人,一生隻鑽研學術,從不過問政治,為中國培養出79名院士、12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武器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航天之父”趙九章、“光學之父”王大衍、“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導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和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都是他親手栽培,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是他的得意門生。
葉企孫與清華物理係:居中左四為葉企孫
在這些得意門生裏,曾有一位葉企孫最得意的門生,那就是熊大縝。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自己“最得意的學生”熊大縝的牽連,葉企孫在古稀之年,蒙受了牢獄之災,被折磨至精神失常。
因為葉企孫當年是熊大縝的導師,且與熊大縝情同父子,所以北大紅衛兵把葉企孫汙蔑為“國民黨CC係在清華的核心人物”,葉企孫被揪鬥、關押、送往“黑幫勞改隊”。1968年4月,葉企孫被中央軍委辦公廳正式發文逮捕、關押、審訊。直至葉企孫去世,“中統特務”的帽子都沒有被摘去。
改革開放後,葉企孫先生當年的學生錢偉長一直四處呼籲,要為熊大縝和葉企孫平反昭雪。無奈王文波、舒同等當年定性此案的人均已身居高位,平反的難度和阻力很大。但錢偉長先生一直不肯善罷甘休,四處奔走,甚至找到了呂正操,要求為葉企孫和熊大縝平反。直到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算是為葉企孫先生平反了。而早一年時間,《關於熊大縝問題的平反決定》也發出了。
但是一切都來得太遲了。熊大縝平反的時候,距離他被石頭砸死已經過去了整整47年。葉企孫先生平反的時候,距離他含冤而死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清華人,無問西東,但是這個“夢”可能是薔薇色的,也很有可能是血色的。
2)https://www.sohu.com/a/605219566_121389857?
原創 張藝興演“地雷戰之父”,偶像範兒還在,但臉上痘痘證明他的誠意
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的“烈性”單元,講述的是被稱為“地雷戰之父”的熊大縝的故事。
1938年,清華大學的熊大縝去火車站給根據地來的陳廣送軍工書籍,結果陳廣被特務盯上了。
為了不暴露熊大縝,陳廣與國外特務展開槍戰,最後彈盡人亡,扔出的手榴彈也啞火了。
目睹一切的熊大縝,明白這是我們軍工技術的不足,連製作合格的武器都很難。
因此他放棄去國外留學,舍下未婚妻,選擇去根據地研製炸藥。
當時研製炸藥的技術早已普及,沒什麽技術含量,對於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原本有希望成為一流物理學家的熊大縝而言本來並不是什麽難事。
但是,由於日軍對於烈性炸藥原材料的嚴格把控,熊大縝隻能另辟蹊徑,用肥田粉提煉硫酸銨。這個方法被識破後,這時熊大縝又克服重重困難,從硫磺中提煉出硫酸來製作硝酸甘油。
片中熊大縝由張藝興飾演。
導演說張藝興和原型人物很像,包括外形,以及性格上的堅持和衝勁兒。這些相似的特質可以幫助他塑造角色。
但是即便如此,想完成這個人物對於張藝興而言絕不輕鬆。
張藝興曾經愛豆的身份是一大障礙,比如,看到他摔筆的動作,會情不自禁聯想到他跳狂派街舞的動作……
單手叉腰,畫風也和其他灰頭土臉的兵們不一樣,非常偶像範兒。
看來,作為一個成功的“愛豆”,想讓觀眾完全沉浸角色而忘掉演員戲外的身份,還得多下功夫,重新開始。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張藝興在這部劇中的表演是有驚喜,能看到誠意的。
比較有亮點的片段之一,是目睹陳廣命喪的時候,熊大縝無能為力,隻能躲在車後哭泣。
張藝興算是比較有悟性的,這段戲拍了三次就抓到了導演想要的點,醞釀出了到位的情緒。
哭的時候淚滴吧嗒吧嗒地掉,身體不由自主地抖,但是整個過程是無聲且壓抑的。
這就是張藝興在采訪時提到的一種“合理”的表演,符合此情此景,符合人物內心。
另一段很走心的劇情,是熊大縝的老師勸說他繼續深造的時候,他說:
“匹夫以頭顱報國,知識分子,當以所學報國,當時國家所需,是能夠趕走日寇的烈性炸藥!”
這一段對白在點題,把愛國知識分子的“烈性”和氣節展現出來。
張藝興說得慷慨激昂,很打動人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看著鏡頭裏張藝興臉上清晰可見的痘痘,對他演戲態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做演員不能有偶像包袱,他在這部劇中做到了。
不僅沒遮痘痘,沒加200層厚濾鏡,後期熊大縝在根據地研製炸藥的時候臉上的滄桑,很真實,也很真誠。
這種態度對於已成名的明星而言算是很難得了。
可以看出,張藝興在演員這個身份上是有追求、肯努力的,未來能闖出怎樣一番成績,令人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