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9JJL7w0_j8t4wi3qNs2rOg
授權轉載,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原文出處。
日本與中山裝的源流
魯迅1904年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分校入學式後合影
謂中山裝,並非就是孫中山一人所創造出來的,當時社會穿類似的服裝就已經很多的了。孫中山本人大約是於1895年年底前後在日本的橫浜剪辮、易服,穿上了西裝和日本當時的新式服裝如學生裝、士官服等,以表示與清朝決裂和崇尚新文化的革命決心,由於孫中山最常穿的還是日式立領的學生裝,有好事者在刊登孫中山著此裝的照片時寫上:「先生喜著學生服,今人鹹稱中山裝」。孫中山不過是把日本學生製服的「詰襟」改成「立折襟」,口袋的樣式作了改變而已。而魯迅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穿的也是這種學生製服。
費孝通的父親費璞安是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費孝通說:「我們穿的這種衣服,叫幹部服、中山裝。哪裏來的?你知不知道,大約80年前,當時我父親不到30歲,去日本留學的時候穿這樣的衣服,上邊沒有這一條領,是日本的學生裝。日本的中學生到現在還穿這種衣服。這個衣服式樣是孫中山先生傳到中國來的,所以叫中山裝。把日本的學生服變一變,加上這一條領子,後來花樣多了,袋子多了。」當時的革命黨人把這種服裝稱為革命裝。
來源於日本這一說法基本是通說了,大部分著作都會采用這個說法,因為綜合所有的說道,提到源於日本的是最多的。不過網絡上主要流傳有其他幾種不同的說法,認為並非來自日本。
魯迅1905年攝於仙台市內一家照相館,注意其中的製服並對比孫中山的改裝服。
孫中山。紐扣變了,但衣領和口袋沒有變。
孫中山。加上口袋了,但衣領還是日本學生製服式的。
1922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七周年時在上海合影。
這次除了紐扣,可是什麽都沒改。
第一種說法是: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孫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籌建興中會分會,委托河內一來自廣東的裁縫黃隆生生產第一套中山裝,孫中山采當時南洋華僑流行的企領代替西裝的硬領;
第二種:也有人指出中山裝的主要參考來自中國,源出中國說再分廣東便服說及寧波服便服說;
第三種:1916年孫中山托寧波(榮昌祥)裁縫王才運裁出第一套中山裝。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在學術著作的記載中都能夠找出起背後有日本學生製服或者士官製服的源流,而日本的學生製服本來就是來源於西方的軍服,這些西方的因素自然也應該歸入其中,因為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所穿的服裝,都是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結果。孫中山本人在西方,尤其是在日本都近十幾年的居住經曆,看看和孫中山合影的那些日本學生穿的製服就明白其中的影響,這些都是不能無視的。
第一種說法網絡上有的人援引《廣東近現代人物詞典》、《廣東百科全書》、《廣東華僑名人詞典》的說法,想證明是黃隆生根據南洋的企領文裝設計的。其實這些都不過是一些轉了幾手資料的大眾讀物,根本不靠普。翻開《廣東省誌》1995年版第 501 頁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說法:「他[即孫中山]委托其私人裁縫師黃隆生設計。黃是台山縣人,曾在越南河內開設洋服店,後來加入興中會。他根據孫中山提出的以日本學生穿的製服作基礎……」就算沒有省誌的說法,承認是企領文裝改造而來的,但多問一句,企領文裝是哪裏來的,還得回到日本或者是西式服裝這個問題上,怎麽說這樣西化的服裝,不可能和西方沒有聯係。
第二種說法是最不靠譜的。在著作中基本不采用這個說法,采用次說的也會提到是結合西式風格改造而成的。所謂的便服,連照片沒有,也從來沒有人拿出圖例來正是,到現在為止也沒人知道所謂的廣東便服或寧波服便服到底是什麽樣子的。退一步說,即便是源自廣東便服或寧波服便服,那再問一句,這些所謂的便服又是怎麽來的,能保證不是從日本或者是西方各國的服裝改裝來的嗎?中國的傳統服裝是不會有這樣西式的風格的,連西裝與中山裝都有很大區別,更不用說這些便服。
第三種說法,就更不用說了,隻要是這個說法的,都會提到日本士官服或學生裝的直接淵源,所以網絡上有人否認這種說法:「上海人王才運以當時日本流行的學生製服為基樣,這個其實是猜測,目前還沒有看到記載。……而且王才運也是當時的名人,算是上海灘的名流,如果是他參考日本禮服設計的,怎麽之前所有的曆史資料和人物詞典都隻記載他當時做製衣和巨富,不見記載他設計中山裝…」。隻能說這個作者的無知,怎麽就沒記載?《 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是典型的史料性出版物,其第 208 頁就說道:「有一次他帶來一套日本陸軍士官服,要求以士官服為基樣,依照他親自指示的意圖……後來即以這套服裝定型,取名為『中山裝』,榮昌祥便成為第一套中山裝的誕生地。」之外也有不少著作持此觀點。
此外還有其它說法,如:
1、英國式獵裝說。中華民國史社會誌(初稿)認為中山裝是改造英國獵裝而來的,其他著作也提到這種說法。
2、孫中山委托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返上海後,於1916年命王才運依圖生產。
3、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4、中山裝是日本鐵道工人服改造而成。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不重要,我也不想確定是哪一個,問題是其中都可以直接找到日本的影響,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姑且不說網絡上流傳的這三種說法,看看主流的說法。作為服裝的源流問題,最權威的無疑是關於服裝史的著作,而華梅著的《中國服裝史》第 89 頁對中山裝是如此描述的:「這種服裝明顯接近清末引進的日本製服,而日本製服又是在歐洲西服基礎上派生出來。中山裝基於學生裝而加以改革的國產形製……。」孫中上本來是有著幫會的淵源的。《紅幫服裝史》第57頁陳述中山裝提到:「這批在日本服裝界頗負盛名的裁縫根據孫中山、黃興等人的意見,采用西裝造型和製作技術,參照日本學生裝、士官服的改革思路,融人中國的服飾文化傳統,根據中國人的體形、氣質和社會生活新動向,試製了初期的中山裝」。持有這種觀點的著作多多如是,他們基本都認為是以日本陸軍士官服或日本學生裝等西式服裝為基礎進行改造的。
一些思緒
周星的《中山裝·旗袍·新唐裝——近一個世紀來中國人有關「民族服裝」的社會文化實踐》一文認為中山裝的款式原型基本上是外來的,它以西式服裝(無論其原型模仿自英國還是日本)為樣本,汲取了西式服裝剪裁的不少技術,「中山裝原本並非中國人的民族服裝,其曆史也並不很長。但是,為數眾多的中國人卻把原本具有西式來源的中山裝解讀為自己的“民族服裝”,這其間的緣由究竟是什麽呢?關於中山裝的原型與由來,諸說不一,尚無定論。不過,對於中山裝之和孫文其人的特殊關係、中山裝與海外華僑的密切關係、中山裝與西式服裝文化的密切關聯、中山裝所有的革命意識形態屬性等等,則是為大多數研究者們所共同承認的。但在分析有關中山裝的問題時,我們既應承認孫文個人的巨大貢獻,也必須看到20世紀前半葉中國人民服裝生活變遷的時代大趨勢及其深厚廣大的社會基礎。」這個說法已經是最中肯的話了,並沒有確定具體的起源,但是能夠更加全麵地看真個問題。
列寧和斯大林,1923年,穿的是中山裝,所以也有人稱中山裝為列寧裝,外國人叫中山裝做毛裝。
1925年,托洛茨基政委。
但是網絡上的憤青卻不會接受事實的。知日部屋的屋主《中山裝起源小考》是「因為無意進入內地一個討論區,有人留言謂聽說「中山裝來自日本」,結果留言者被眾人圍攻,被痛斥為『小日本』及『漢奸』。我看後納悶不已(我也常被內地憤青以「小日本」相稱)。」
「如果承認日本對中國影響這麽困難,也許最好不要讀中國近代史罷了。清末民初以來,日本一直在各方麵都在影響中國。不過因為中日交惡,所以對日本的影響多不願提及而已。中山裝是一個好例子。明明與日本的淵源密切,欲避重就輕,偏要強說成來自南洋或中國。這種『承認學日本就是不爽』心態百年不變。」近代日本對中國的影響,無論中國人是否承認,這都是事實,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如此。
近代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根本就是無法估量的,我們現在很多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都是這時候建立的在近代以前,中國人的衣服根本就沒有口袋的,什麽東西都是往懷裏一揣或者放袖子裏,很不安全,而西方傳教士看到這樣的情況都不可思議,怎麽連口袋都沒有呢,結果還是西方傳教士提出了這個問題,而近代以前中國人穿鞋也是不分左右的。
在語言上,像「共產黨、幹部、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福祉、營業中、人權、特權、背景、化石、環境、藝術、醫學、獨占、交流、否定、肯定、假設、解放、供給、說明、方法、共同、階級、公開、希望、法律、活動、命令、失蹤、投資、抗議…… 」這些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詞匯,都是從日本轉過來的,這些都不多說。
旗袍也是如此,在很多不知情的人眼裏,旗袍儼然成了中國的民族服裝。但旗袍也是經過滿族女性的衣著演化而來的,旗袍僅僅是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中國女裝,並非是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漢族傳統服裝,也不是什麽很古老傳統的服裝。
很多看起來理所當然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東西,並非就是本來就是有的。你非要提升到愛國,民族尊嚴問題,你就不說話,不出行,不穿衣好了,現在的衣服基本都是來源於西式的,各國領導人穿的都是西裝,坐的基本都是波音或空客,難道非要叫胡溫穿著漢裝或唐裝整天跑來跑去?憤青們之所被叫做憤青,不僅是因為他們「憤」,更因為他們「青」,也就是無知。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1657/
電郵聯係:jkuniform@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