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電影 - 戰洪圖(1966、1973); 慣曆 天災人禍辦成老喜喪

(2023-08-02 18:45:04) 下一個

部分微信評論

 

慣曆

天災人禍辦成老喜喪

好人好事一大堆

鬧喪的千夫所指

 
 

長春電影製片廠 - 戰洪圖(1966、1973)

舒望 我們 2022-06-17 21:00 Posted on 陝西
 
 
 
 

戰洪圖(1973版)

 

Image

 
 
戰洪圖

電影《戰洪圖》,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年攝製,蘇裏、袁乃晨執導,魯速、村裏、蔡鬆齡、劉世龍等出演。影片講述海河沿岸某大隊貧下中農在黨的領導下與特大洪水搏鬥,最後犧牲了村莊和豐收的莊稼,保住了天津。故事原型發生在天津市靜海縣王口鎮段堤村(當時屬於河北省)。

這部《戰洪圖》是翻拍的,第一部是1966年拍攝的。

Image

 

1963年初秋,冀津交界的冀家莊遭遇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即將成熟的秋莊稼在一米多深的大水中掙紮,堤下的村子也有被淹沒的可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協。大隊書記丁震洪(魯速 飾)帶領黨員幹部日夜奮戰在大堤上,此時縣委決定,為保障津浦鐵路和天津市幾百萬人民的安全,在冀家莊堤段炸堤分洪。聞聽此言,一下炸了鍋,大隊長大勇(村裏 飾)等人堅決反對,壞分子王茂(孫樹林 飾)也推波助瀾。老根爺(蔡鬆齡 飾)、丁勝河(劉世龍 飾)等人卻堅定地站在丁震洪一邊,擁護縣委的決定,決心舍小家保大家。丁震洪帶領全村社員終於戰勝了洪水,奪得了當年農業豐收。秋後,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指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戰洪圖(1966版)

 

Image

Image

1965年11月,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了根據河北省話劇院在“華北區話劇歌劇觀摩演出大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的話劇《風雨同舟》改編而成的《戰洪圖》,這部故事片反映的是1963年夏天海河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河北人民在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以氣吞山河的革命氣勢戰勝這場特大洪水。
影片編劇魯速、袁乃晨,導演蘇裏,主要演員丁震洪由魯速扮演,劉大勇由村裏扮演,李誌根由蔡鬆齡扮演,繡華由孫國露扮演,王茂由孫樹林扮演。都是河北省話劇院演出話劇的“原汁原味”。影片在完成送審的時候,正碰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在全國全麵爆發的“節骨眼”上,影片沒有得到公映,便被鎖進了片庫。直到六年之後的1972年10月,《戰洪圖》又被“意外”重新提起,因原片被指責“缺少階級鬥爭”的主線,並指令進行重拍。1973年年初由原班人馬重新拍攝的《戰洪圖》,仍然遭到強烈不滿和徹底否定而再次“封殺”。後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愛下,1974年春節該片才得以公映。許多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不知曉這部《戰洪圖》也是一部重新拍攝的影片,因為它的老版從來沒有公開露過麵。

 

 

Image

 

 

Image

蘇裏(1919-2005),原名夏傳堯,出生於安徽當塗,導演、編劇。

1955年,與武兆堤聯合執導電影《平原遊擊隊》。1956年,獨立執導兒童片《哥哥與妹妹》。1958年,執導《紅孩子》,憑借該片獲得第2屆金江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1959年,執導《我們村裏的年輕人》。1960年,執導《劉三姐》。1966年,與袁乃晨聯合執導《戰洪圖》。1972年,與王炎聯合導演革命樣板戲《奇襲白虎團》。1978年,與張健佑聯合執導《嚴峻的曆程》。1996年,蘇裏獲得吉林省文藝最高成就特別獎。2005年5月2日逝世,享年86歲。
蘇裏的作品盡管題材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時代感強,生活氣息濃厚,真實生動。他對於探索電影導演藝術,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勇於進取的精神。

 

Image

袁乃晨(1919-2015),出生於河北省雄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1946年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任演員劇團副團長。1947年,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中飾演營長。1948年,執導科教片《預防鼠疫》。1949年,開始執導譯製片,並完成了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1953年,與呂班聯合執導電影《英雄司機》。1956年,擔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並執導了《馬》。1963年,執導農村題材《兩家人》。1974年,執導《向陽院的故事》。1978年,執導的歌舞電影《蝶戀花》上映。1983年,與任彥芳合作創作了電影劇本《風雲初記》。2004年,袁乃晨獲得第1屆長白山文藝獎終身成就獎。2008年,袁乃晨獲得第1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5年10月5日,袁乃晨在長春逝世,享年97歲。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