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tDBdqId6LUrD-Pm3UhziCg
收錄於合集#評論5個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應該是這兩年吧,“不信謠、不傳謠”成了一句各類媒體常喊的口號,有的直接當作標題來用。應該說,這句話朗朗上口、簡潔明了,容易理解記憶,看似也有一定的威懾力,是一句很稱職的口號。但出於“職業病”,筆者起初乍一聽就感覺別扭,後來越想越覺得不是那個味道。首先,從這句口號本身分析:“不信謠、不傳謠”預設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個謠言。否則“謠”字何來?其次,從實際情況分析:“不信謠、不傳謠”是在陳述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將這句話分兩半來討論。(一)對於“不信謠”:如果知道是謠言,那肯定不會相信;如果不認為是謠言,肯定就是相信,那麽這半句話在現實中邏輯不通——正常人是不會信謠的。1、對於是非觀正常的守法者(包括因害怕被追究責任而不敢故意傳謠的人)來說,既然知道是謠言,必然不會去傳播,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那麽這句話口號也就是句廢話。2、但對於別用用心的壞人們來說,既然已經知道是謠言,他們肯定也是不信的,但他們因為別有用心,必然會“傳謠”,那麽這句話實際上對他們就沒有任何作用,同樣也是一句廢話。綜上所述,“不信謠、不傳謠”是一句邏輯不通的廢話,沒有絲毫宣傳價值。3、退一步講,假設我們無法確定一個信息是否是謠言,那麽我們必然會傳播之。因為,當一個信息無法被接收人證實或證偽,必然隻能通過“傳播”來給他人驗證其真偽,從而決定下一步采取的行動,如置之不理、給予辟謠或故意傳播。其中,不論是向權威求證,還是轉發給親友尋求解釋或認同的方式,隻要涉及第二人,都屬於“傳播”。因此,被守法者“信”的和“傳”的,必然隻有“不是謠言”和“未能證實的消息”兩種情況,而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被認定為謠言,“不傳謠”對於守法者來說是做不到的事。而對於別有用心的壞人,“不信謠、不傳謠”隻是一句無力的空話,前述已證。所以,將“不信謠、不傳謠”作為一句宣傳口號是很不妥當甚至是滑稽可笑的,隻是我們慣於喊口號,不去仔細剖析一句話的邏輯,所以習以為常、習非為是。筆者以為,宣傳的重點應該放在“不造謠”上,建議可以改為“造謠可恥”或“造謠涉嫌違法”。經上述論證也可以得出:“信謠、傳謠”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故而相關部門執法的重點,也應該是前移防範關口,把精力用在杜絕“造謠”以及負責任地辟謠上。更重要的,是及時回應大眾關切,進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讓謠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