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郝景芳-文字的力量,比帝王將相有力;跪舔美國財長耶倫

(2023-07-13 06:14:53) 下一個

1) https://mp.weixin.qq.com/s/5YrO-Ee_G6dcMDiwrMEQ6w

李白,一輩子無法進入中年……

郝景芳 奴隸社會 2023-07-10 19:03 Posted on 江西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251 篇文章

Image
Image

本文圖片來自《長安三萬裏》劇照。

作者:郝景芳,經濟研究員,科幻小說作家,雨果獎獲得者。2017 年創立童行學院,為 3-12 歲兒童提供通識啟蒙課程。育有一兒一女。本文來自:景芳說(ID:jingfangtalk)。

 
 

作者寫在前麵:

應我的朋友、《長安三萬裏》監製於洲老師邀請,去參加了《長安三萬裏》首映式。去之前問能不能帶孩子,於洲老師問了一下孩子的年齡,說姐姐可以,弟弟太小了。真正觀影之後才懂為什麽。這個片子太厚重了,連姐姐都看不懂其中深刻的部分,更不要說 5 歲的弟弟了。
這個片子,是讓我們這些中年家長,以“帶孩子學唐詩”為動力進入電影院,但在影片開始之後才吃驚地發現,這片子原來是講給自己聽的。
看到最後,已是淚流滿麵。
從前經常評價:好萊塢的合家歡動畫,孩子看到孩子的歡樂層,父母看到父母的感動層,這種雙層意義國內的動畫片完全做不到。這次《長安三萬裏》做到了。這是最近這些年不可多得的現象級好片。
我就來說說,中年父母看見了什麽。

(怕劇透的可以看完電影再看文章。)

 

 
 

長安三萬裏,沒有留給少年的橋

 
 

 

在走到電影院的路上,等紅燈的時候,我問晴晴:“你覺得李白和杜甫,誰年齡大?”

晴晴說:“杜甫吧。

 

我說:“為什麽呢?”

晴晴說:“不知道,猜的。就是一種感覺吧。

 

我說:“好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因為杜甫的詩比李白的詩感覺更老成。杜甫其實比李白年紀小十幾歲,但是年輕時就遭遇困頓和安史之亂,寫作的詩就很有中年人的沉重感。李白一輩子都很像少年張狂,寫詩豪邁瀟灑,就更容易讓人覺得年輕。”

 

晴晴說:“所以說,杜甫提前步入中年,李白一直無法進入中年?

 

我和同行的好友怔住了,站在馬路中央麵麵相覷。

 

好友說:“這說得太好了。無法進入中年。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啊。”

 

 

電影開場之前,我以為是有關盛唐詩人的歡樂故事。電影開場之後,我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動畫在講述人物故事的時候,是怎樣同時留了陽光明媚與烏雲憂鬱的兩麵。最近學到一個詞,“陽光型抑鬱症”,這個片子就將這種氣質做到了極致。

 

這部片子畫麵太美了,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動畫電影,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做壁紙,對孩子來說,這是感受中國山河之美、唐詩意境之美的最好作品,所有詩句都有了鮮活的視覺印象,美、恢弘、震撼。

 

每一個詩人都有鮮活的形象,一旦一位孩子認識的詩人登場,孩子幾乎都會發出驚歎。冰冷社恐的才子王維,放浪不羈的老人賀知章,缺了兩顆牙的可愛小杜甫,都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唐代詩人啟蒙的最好方式。

 

但是,除了這些表觀的美和鮮活,這部片子的核心,孩子看不懂。

 

Image

 

孩子看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大多數連解釋都解釋不懂。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就是社會上的下等人,不能參與考試。

孩子看不懂,李白身有如此才華,為什麽還要求大戶垂青,卑微地吃閉門羹。

孩子看不懂,高適想要獲得機會,為什麽要在宴會上舞劍,隻求貴人一眼垂青。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人人要在玉真公主麵前表演歌舞書畫,為什麽杜甫說“作詩人人都會啊”。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裴將軍空有一身本領,卻在朝廷任用藩將情況下毫無辦法。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當朝宰相李林甫,一定要器重藩將,甚至不惜養虎為患。

孩子看不懂,李白的朋友小裴“公子”,為什麽一身武藝才華卓越,卻無用武之地。

孩子看不懂,李白已經名利雙收,怎麽還是一定要身份,為此不惜入贅別人家。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高適的詩寫得出名了,卻因為太過於正直而讓人遠遠回避。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郭子儀沒有過錯卻要被斬,安祿山心生反意卻可以被庇護。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李白得到皇帝賞識了,卻在長安城的酒肆裏越發醉生夢死。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意氣風發、皇帝賞識的李白,卻又灰溜溜退出長安來找高適。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李白退出長安後要修道,寫下謫仙人的詩,卻又難以得道。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李白出世修道之後又入世,投靠了永王,最後險些身敗名裂。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高適和李白相交一輩子,卻連暮年一次險境都不敢救李白。

孩子看不懂,為什麽高適忠心報國一輩子,卻要被郭公公調查,險些人頭落地。

 

所有這些,孩子都看不懂,也解釋不懂。

 

但所有這些,都讓看得懂的中年人淚流滿麵。

 

Image

 

年少時看不懂,隻懂俠骨柔情。待能看懂,已是中年身軀沉重。

 

電影散場的時候,和好友一起出來,她說:“再過十年,我們也是年近半百了啊。”

 

片中的歲月流逝、鬢角如霜,瞬間浮現在眼前。我們淚眼相望,都懂。

 

散場後站在馬路上等出租車,夜幕深沉,我跟晴晴說:“片中最美的《將進酒》一段,我看上去非常非常悲傷。”

晴晴說:“有什麽悲傷的?我怎麽沒看出來?

 

我問她:“你覺得李白本來受皇帝召見,為什麽又退出長安城,來修道?”

晴晴說:“不知道。

 

我說:“其實皇帝從來沒給李白任何實質性的位置。隻是讓他陪酒作詩,宛如一個舞女。遭遇了他人讒言,也就不再看重他。李白的詩,就是人生理想無法實現的詩。”

晴晴問:“李白的人生理想是什麽?

 

我說:“建功立業,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

 

 

晴晴問:“古往今來的詩人,有人做大官嗎?”

 

我說:“王安石,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他是宰相很多年,有很大權勢。不過他也就有一兩首詩有名。蘇軾做過一段時間小官,但很快被抓起來了,後來就被流放。”

 

晴晴沒說話。

 

我又說:“李白的詩,你從表麵上理解,都是非常灑脫豪邁的。但如果你換一種角度,他的詩都很悲涼,都是關於‘理想不可得,不如喝酒’這樣的話。李白一輩子理想都很執著,但一輩子人生理想都不可得。你看他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一般人都以為李白是願做‘飲者’,比所有人都灑脫,但其實他就是自比聖賢,心中皆是寂寞。”

 

我絮絮叨叨說著這些話,也不求晴晴能聽懂。

 

我們在夜幕籠罩的街頭,等著我們的出租車,如同等待無望的理想。

 

Image

 

想要理解這一切,不外乎一個字:權。

 

王權意味著一切,生殺予奪、愛恨情仇。皇帝喜歡什麽,全國有才智的人都會從事什麽;皇帝不看重的能力,聰明人就不會從事。皇帝寵信哪些權臣,哪些權臣就是詩人才子要巴結的對象。皇帝看重李林甫,全國都為藩鎮割據所困。如果古代王朝皇帝喜歡數學和天文,或許哥白尼之前的哥白尼就誕生在中國。

 

兩千年官僚體製,龐大而森嚴。權力中心的人極少,皇帝身邊往往隻有幾個人,就能影響天下蒼生,也能影響無數文人沉浮。從李林甫到楊國忠,兩人而已,換安史之亂千百萬人性命。

 

權力的核心隻在皇帝和皇帝寵信的人身上,這是很多曆史問題的症結。

 

古之文人,沒有大學的獨立,隻有臣服於官僚體係。即使是李白,也需要卑微地敲門。

 

在這個意義上,李白一點都不灑脫。

 

Image

 

李白的詩非常灑脫,豪放壯麗,宛如直通天地。他在詩裏也常常表達他不在意。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李白晚年投靠永王的行為反映了他的心。

 

暮年李白接受永王招募,成為幕僚,他給永王寫了 11 首頌歌,隨著永王反叛伏誅,這成了李白一生的汙點,險些要了他的命。

 

為什麽李白會投永王?電影有一句話異常戳心:“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

 

李白從不曾真正忘卻人世,以至於他修仙都不曾有進展。他從年輕時就開始修道,一會兒想當個世外神仙,一會兒又對於認識有權勢的道友、讓自己遇見皇帝充滿遐想。這樣的過程反反複複。哪怕是他從皇宮裏失望地離開,五十幾歲的年紀,他依然內心中沒有放棄他二十歲時遇見高適的第一個念頭:尋找伯樂,幫他成就一番功業。

 

李白異常傳統。他遵循著傳統知識分子的一切心路曆程:渴望進入朝堂,渴望功成名就,渴望報效國家,渴望遇見明君。他的詩貌似癲狂肆意、放蕩不羈、不理人間事,但他實際找過許多通路、嚐試過許多辦法、多次委屈自己俯就權貴,隻希望得到一次成就自己人生理想的機會。他不肯做昧良心的事情,但他做過很多虛與委蛇的事情。然而,就連做了宰相贅婿都沒幫他敲開事業之門,他長年遊蕩在他人的訕笑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句詩講的是“不屑於與世間蓬蒿為伍,我願做個出世高人”嗎?不是的。這句詩講的是“我被天子召見了,我要飛黃騰達了,我怎麽會是長期混在草野之人”。

 

隻有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將進酒》和《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才能真正將它們聯係起來:

 

《將進酒》是在最失望落寞到極致時的自我慰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是遲暮時年最後的自我爭取: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這都是同一句話:我是有才的,我會得到用武之地。

 

動畫片裏,李白失望到極致、與友人把酒言歡、一醉方休中吟誦的《將進酒》,被刻畫為極美、極宏闊、極壯烈、極絢爛、極浪漫的升天畫麵。這或許是我看過的電影裏最美的畫麵,但也是我看過的電影裏最悲涼的畫麵。

 

悲涼來源於兩重:所有豪邁絢爛浪漫,都在遮掩自己的失意落寞;所有豪邁絢爛浪漫,都還在渴望未來的功成名就。

 

李白投永王,貌似晚年出昏招,但實際是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

 

Image

 

怎麽看待李白?他是功利還是灑脫?他是可讚還是可悲?

 

最合適的角度,還是孩子無意中說出的那句話:他無法進入中年。

 

什麽是中年?

 

中年人就分成兩種:一種是認識到世間的汙濁與荒謬,逐漸讓自己學會其規則,也同化為汙濁與荒謬;另一種是認識到世間的汙濁與荒謬,從而變得幻滅,放棄自己的理想,寧可寂滅也不與世間同流合汙。

 

無論是同化還是幻滅,都不適合李白。

 

他一輩子都在自我慰藉,越大的失望就用越大的豪邁來慰藉,一秒痛苦就用三秒大笑來慰藉,從而讓自己麵對這汙濁而荒謬的人世,不至於寂滅,還保持著理想。他認識到汙濁與荒謬,但不願同流合汙,也不願意偏安一隅,他還是充滿幻想:像我這樣有才華的人,總該超越世間的規則,達成理想。

 

他把這幻想帶了一輩子,因此一輩子無法進入中年。

 

李白的少年感,哪怕是他六十歲都依然躍然紙上。在荒唐落寞、兩手空空的一輩子後,在反叛死罪被赦免、流放之罪又被豁免的路上,他依然沒有寫出任何反思現實的沉重感,而是寫作了他一生中最有少年感的句子:

 

千裏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看不透、看不穿,因此無法像那些中年的高僧、道人,真正在精神上遠離這世間。但他又放不下、融不進,因此無法像那些中年的蠅營狗苟、溜須拍馬的小人,真正在精神上進入這世間。

 

他看不透又融不進,無法遠離又無法進入,既不能出世又不能入世。於是他就卡在了這裏,卡在自己的才華裏,卡在自己的理想中,卡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卡在曆史的時間切片裏,卡在永恒的少年心性中。

 

Image

 

世間需要李白這樣不切實際的人嗎?

 

其實如果你以世俗標準來衡量,李白是一個徹底的 loser:他沒有一官半職,即使是他被皇帝召見的那一年,他也沒混成正經的翰林學士(沒有任何正經的史官記錄官職),其餘的生涯更是以“無業遊民”身份被自己的夫人和鄉民嘲笑;他算是一輩子都沒有正經工作,沒有編製,沒賺到錢,汙沒了自己的家族身份(入贅到他人家,丟了姓氏),但也沒有給自己的聯姻家族增光添彩(他的妻子都是名門望族,但險些被他連累定罪)。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在現實生活裏,網民一定極盡嘲弄之能事,把他定在“腦子不大正常”的恥辱柱上。

 

但李白不是 loser,他是李白。

 

他的詩是世代孩童要背誦的第一首和最後一首。

 

何解?

 

《長安三萬裏》有兩個讓我眼淚瞬間滑落的時刻。一個是高適的邊塞詩出名了,卻因“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被朝中官員遺棄。高適旁白道:“官員都喜歡溜須拍馬之輩,不喜歡我這樣隨時有可能讓人陷入麻煩的詩人。”我瞬間眼淚盈滿眼眶,告訴女兒“這就是文人的良心”。

 

另一個是影片到最後,高適的童子說:“黃鶴樓已經毀掉了。”而高適說:“隻要黃鶴樓的詩還在,黃鶴樓就在。”這句話一出,我也一下子淚流滿麵,無法自已。有時候,文人寫作非常容易懷疑自己,覺得幻滅,但一切意義都存在於“黃鶴樓毀了,還有黃鶴樓的詩存在”。時代中的文人,都存在於時代毀滅之後。

 

Image

 

李白的意義,不在於他的理想,而恰恰在於他對理想求而不得的書寫。

 

這世上本不該有皇帝,隻應該有詩人。

 

文字的力量,比帝王將相有力。

...

2) https://mp.weixin.qq.com/s/Y62oq9BigK05zGvHMOlIhw

?耶倫訪華炸出一大批”親美“?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直觀人生 2023-07-11 01:24 Posted on 北京

Image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麵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您感興趣的文章了,完全免費放心關注

 

 

耶倫在訪華期間,明目張膽的在北京長安街一號,宴請在美國接受西方價值觀洗腦的中國民間的親美女權人士,像金刻羽、劉倩、郝景芳、孫祁祥、李玲等人都在這次就餐的餐桌上,當她們見到耶倫時,笑得有多開心啊!

咱們還是先看一下劉倩以及郝景芳是如何跪舔美國財長耶倫的微博,然後在看一下金刻羽是如何攻擊中國防疫政策的微博,然後在了解這是一些什麽樣的人?

...

在中國唯一不缺的就是像餘茂春這樣的大漢奸,他們畢業於清華、北大和南開等國內知名大學的精英,紛紛前往美國留學,深受美西方價值觀的洗腦,留學回國後,掙中國人的錢,又反中國的政治體製。

Image

這些親美人士,在國內就讀中學和大學期間,沒有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中國教師體製的缺陷和悲哀!

而香港發生的爆亂行動,就是毒教材培養出無數親西方的港獨分子的失敗教訓。

當下全國各省的高考狀元們,紛紛拒絕北大和清華的召喚,而選擇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為代表的愛國大學,他們畢業後投身於祖國的國防和航天事業,這就是當下的中國教育方向的轉變。

選擇前往美國留學,並接受美國價值觀的洗腦將會被逐漸止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阪書生 回複 悄悄話 詩詞愛好者的挽歌。馬雲和劉強東從來不背唐詩,照樣出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