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胡適:我們的雙生日(贈冬秀):要不是我搶的快,這首詩早被他撕了

(2023-06-08 21:41:58)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ssWypRxMPgb3n61GZQKvUg

 

胡適夫人江冬秀

詠歸堂 2017-04-04 10:21

 新同學:點擊上麵的藍色字體【詠歸堂】加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圖標【 … 】轉發 / 分享內容


 

【“不忍傷幾個人的心罷了”】

 

說起胡適的婚姻,有人總覺著胡適這樣的大師,娶了個“舊式”小腳太太,與他新文化倡導者的身份頗為不符。舉一個例子,知名學者夏誌清就在《胡適雜憶》(唐德剛著作)的序言裏直言不諱:“在表麵上看來,胡適夫婦恩愛白首,非常幸福,但我總覺得江冬秀女士不能算是我們一代宗師最理想的太太,二人的知識水準相差太遠了。”他認為江冬秀常常打麻將,弄得胡適工作情緒不佳,在精神上顯出老態:“太太一打牌,家裏客人多,胡適既無辦公室可去,要靜心讀書寫文章,也不可能了。這樣長期伺候太太打牌,胡適即使有早年的壯誌雄圖,也消磨殆盡了。”1920年,胡適寫了一首《我們的雙生日(贈冬秀)》的詩:

 

他幹涉我病裏看書,

常說:“你又不要命了!”

我也惱他幹涉我,

常說:“你鬧,我更要病了!”

我們常常這樣吵嘴——

每回吵過也就好了。

今天是我們的雙生日,

我們訂約今天不許吵了!

我可忍不住要做一首生日詩,

他喊道:“哼!又做什麽詩了?”

要不是我搶的快,這首詩早被他撕了。

 

從詩裏,夏誌清更是看出:“這雖是首幽默詩,我們也看得出二人婚後精神上毫無默契。”

 

可有意思的是,胡適本人卻不這樣看。

 

他曾十分認真地與人探討過這個問題。1921年8月30日,胡適的老朋友、商務印書館老一輩人物高夢旦在請胡吃飯時,談到了他的婚事。高夢旦說,許多舊式人物都恭維胡適不違背“婚約”,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高坦承自己之所以敬重胡適,這是原因之一。胡適問:這件事有什麽難能可貴之處呢?高回答:這是一次“大犧牲”。胡適卻說:我平生所做之事,沒有一件比這件事“最討便宜”的了,有什麽“大犧牲”?高問他:為何說此事“最討便宜”?胡適這樣解釋:當初我並不曾準備作什麽犧牲,不過是不忍傷幾個人的心罷了。假如我那時忍心毀約,使這幾個人終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責備,必然比什麽痛苦都難受。說到家庭,他認為“其實我家庭並沒有什麽大過不去的地方。這已是占便宜的,最占便宜的,是社會上對於此事的過分讚許……我是不怕人罵的,我也不曾求人讚許,我不過行吾心之所安罷了……若此事可算犧牲,誰不肯犧牲呢?”

 

從這段交談中,我們起碼可以得知這樣的事實:胡適的婚姻,並非他人認為的那麽不和諧;社會對其婚姻的大力肯定,更使胡適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兩重的獲益,在他看來,怎麽能說是“犧牲”呢?

 

但作為外人,確實很難相信他們之間會有理想的婚姻生活。胡適曾留洋,歸國即為北京大學教授,又以倡導新文化名噪天下。可他卻和一個基本不識字(訂婚後在胡適的一再要求下,才略略識得不多字)的“小腳”女性成婚,豈不“太不和諧”了嗎?當然,婚姻和諧與否,起作用的因素頗多,我們似乎可以從其

妻子一方去探求,看能否有所收獲。

 

Image

 

【大方向上有眼光、有見解】

 

盡管別人說了許多話,可胡適卻不認可,其中緣由,是否與夫人在大方向上有眼光、有見解相關呢?先講一件事。胡適一生雖然頗為幹練,有相當的議事、辦事能力,可絕大多數時間,他都待在大學,以教書著述為生。抗戰開始後,政府當局急需一個駐美大使,這份差事最終落到胡適身上。胡適愛護清譽,在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懇請之下,糾結很久才接受下來,“國家際此危難,有所驅策,義何敢辭”。接受駐美大使職務後,胡適寫信告訴夫人江冬秀(此時胡適在西方各國開展演講等活動,爭取獲得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及援助):“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現在國家到了這地步,調兵調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沒有法子逃,所以不得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隨後他表示:“我聲明做到戰事完結為止。戰事一了,我就回來仍舊教我的書。”盡管如此,江冬秀仍很不滿意。她在回信上規勸胡適“一定回到學術生活上去”,還自責:“我恨自己不能幫你助一點力,害你走上這條路上去的。”胡適寫信保證:“我將來要做到這一句話。”還說:“現在我出來做事,心裏常常感覺慚愧,對不住你。你總勸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這是你在幫助我。若是不明大體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在大事麵前的態度,胡適與江冬秀一致,這是他們婚姻牢固的重要基礎:“你跟我二十年,從不作這樣想,所以我們能一同過苦日子。所以我給新六(注:族人)信上說,我頗愧對老妻,這是真心的話。”

 

1940年4月,有人給在上海的江冬秀道賀,說胡適要回國當中央研究院院長了(接替剛剛去世的蔡元培),她一聽,急忙給胡適寫信:“你千萬那(拿)定主意,不要耳朵軟存(甚)棉花。千萬你的終止(宗旨)要那(拿)的(得)定點,不要再把一支(隻)腳躂(踏)到爛呢(泥)裏去了。再不要走錯了路,把你前半身(生)的苦功,放到冰泡裏去了,把你的人格、思想,毀在這個年頭上。”在美國的胡適複信:“你談起中央研究院的事,此事外間有許多傳說,我無法過問,也無法推辭。我並不想做院長,但我此時若聲明不幹,那就好像我舍不得現在的官了。所以我此時一切不過問。”

 

出任駐美大使之後,胡適還有多次出任外交部部長、駐外大使、行政院院長等的機會,他雖偶有猶豫,但終於拒絕,這其中有他的看法,應該也有江冬秀的影響。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