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lta3TqsQ5rs6UNrxSnGwOg
1937年,日本人入侵中原,蔣介石邀請一人擔任駐美大使,日本內閣得知後,嚇得頭都縮了回去。當時日本知識界一致認為,麵對此人,應當派出三個人同時出任駐美大使:文學專家鶴見祐輔,經濟專家石井菊次郎,雄辯家鬆岡洋右;否則根本無法與蔣請的人抗衡。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適。1917年,經陳獨秀推薦,年僅26歲的胡適成了北大教授。年初,在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上,胡適曾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極力提倡簡潔而有效的白話文,洋洋灑灑的行文,對舊語形成衝擊。文章是好的,但憑一篇文章,就能夠做北大的教授嗎?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這小子”。不服氣的大有人在,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徒孫傅斯年,心想不知哪裏來的狂妄之徒,於是拉著舊學底子深厚的顧頡剛,二話不說就衝到胡適課堂上旁聽。幾堂課下來,學生們專門跑去問傅斯年,“到底講的怎麽樣啊?”傅斯年感歎說:“大家都別鬧了,這等學問,教北大學生綽綽有餘。”胡適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其學問、眼界、心胸、德操為人稱道。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了當時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立誌高遠,不媚權貴,不辱其身,待人處事,可以說百年難得一見的君子。1962年離世時,出殯的沿途,無論官員、文人,還是尋常布衣,每家每戶焚香路祭,場麵極為震撼。而胡適這一生,受影響最深的女人,便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幾乎不識字的農家婦女,給了他人生最好的啟蒙。馮順弟父親小名金灶,14歲的時候,被太平軍擄走,落在軍中,跟裁縫學手藝。馮金灶在軍營裏混了幾年,手藝學到了,還趁機跑了出來,好不容易回到家鄉,隻看見一捧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此後,馮金灶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一間磚屋,娶了一個媳婦。次年,妻子為他生下個女兒,馮金灶想要兒子,便為女兒取名“順弟”,希望下一胎能生下一個弟弟。隔了幾年,果然生下兒子。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便是振興祖業,修一幢新屋,要比當初祖上修的老屋更大更講究。馮順弟小時候,天天看父親忙這件事,天還沒亮,父親就去村頭選石頭,挑上一大擔子回來,鋪墊地基,來回三擔之後,才下地去做農活,晚上歇工,又要出門挑上三擔。見父親如此辛苦,馮順弟心裏不好過,自恨不是男兒,不能替父親分憂。馮順弟17歲這年,眼看到了出嫁的年紀,有人來提親,居然是個47歲的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