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追上美國GDP希望已渺茫,美國真的衰弱了嗎?

(2023-05-05 14:12:26)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sWr3tD12hMWe8vU4iiDlqw

 

 抱樸君 抱樸說事 2023-05-04 05:14 Posted on 浙江

Image↖↖美國獨行?↙↙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去年8月29日刊登題為《世界正在認真對待美國的衰落,我們也應該這樣做》的文章,文章說到:

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眼中,美國的光芒已經變暗。我們仍然受到密切關注,仍然是一個大國。但顯而易見的是,在從德國到蒙古國、從加納到烏克蘭的許多國家的人看來,美國已經成為民主衰落和虛假信息的縮影。美國公民無視現實,美國機構日益空洞化。

Image資料圖片:美國洛杉磯街頭的一個無家可歸者營地(法新社)

2016年大選後,歐洲領導人警告說,不能再依賴美國作為防務和安全夥伴了。最近,俄亥俄州參議員候選人萬斯等人發表的言論——諸如“老實說,我並不真正在乎烏克蘭會發生什麽”——已傳遍全球,再次確認了美國一如既往的不認真及其從國際交往和“道德領導”高地的退出。

我們的國家以“自我中心”著稱。大多數美國人根本不在乎歐洲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是怎麽想的。

可是,2022年的俄烏戰爭打響後,大家發現世界對美國特別是歐洲對美國的依賴越來越深,好象老美還是強大到能為歐洲提供保護。

美國衰弱的信息看了似乎有幾十年了,可是老美好象也沒有真正的衰弱下去,這是為什麽?

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中國人、外國人甚至美國人早就有、一直有預言美國衰落的。

從1970年《風雨飄搖中的美帝》到2018年《美國大衰落》,長達近半個世紀,唱衰美國的大有人在,相關書籍更是一本接一本,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美國人均GDP從1970年的5200美元,一路上揚,上漲到2018年的63100美元。權威數據證實,2022年美國人均GDP繼續增長,高達76400美元。
美國不是一直在衰落嗎?為什麽越衰落國家越強大、人民越富足?——無語問蒼天,這真的是一個悖論!
難道腐朽的、垂死的美帝國主義,真的是“腐而不朽”“ 垂而不死”了嗎?不妨先請看一看下麵3段視頻,或者單挑感興趣的一段看一看,也不是不可以。

美國經濟衰落了嗎?

美國科技衰落了嗎?

整體上確實在衰落!
近日,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了,對於未來趕超美國GDP傾向於悲觀的言論,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的關注,網友們也紛紛圍繞未來能否趕超美國GDP展開了大討論。

著名經濟學家發表的具體言論如下:

追上美國GDP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很難很難了!美國當前消費強勁,就業充分,高科技世界第一,金融霸權全球割韭菜,誰都很難追上的。忽悠GDP要追上美國的人不僅毫無意義,而且誤導性很強!

Image

他之所以也這樣認為,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今年國內GDP增速明顯放緩趨勢的影響,相比於21世紀前10年的GDP超高速增長。

今天的中國GDP增速確實有所下降,麵臨經濟下行的壓力,這是一個基本的現實,我們必須要承認這一點,不承認這一點也就沒有必要再談別的什麽了。

 

但是,雖然中國的GDP增速確實有所放緩,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的經濟就沒有潛力和發展的空間了。

中國目前正在推動構建內循環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在減小,這也意味著中國以後的經濟發展會更加穩定,也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獨立自主性。

Image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21世紀的前10年雖然經濟發展異常迅猛,但是卻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衝擊,最典型的就是08年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蔓延到了世界各國。

沉重的打擊了世界各國的經濟,中國也沒有例外,中國的經濟同樣受到了打擊,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與外部的聯係過於緊密了,中國融入世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使世界經濟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持續增加,呈現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麵。

Image

近年來,對經濟的不穩定性加大,並且由於西方對於中國的態度越來越不友好,中國再想依賴外部環境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不現實了。

所以中國必須增強經濟的自主性,構建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格局,這樣才是長久之計,不能受製於人,更不能讓其他人來影響自己。

 

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麵,哪怕這樣的路走得更加艱難,但是我們也要走這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因為這在關鍵時刻會救我們的命。

縱觀世界曆史,古往今來,每個國家的國家發展命脈受製於人,在最關鍵的時刻就必然吃大虧。

而哪個國家的獨立自主性更強,哪個國家就越能經受住暴風驟雨的考驗。這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是如果誰忘記了,就必定會吃大虧。

Image

所以,我的看法如下:

中國的GDP能不能超越美國的GDP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要有足夠的獨立自主性,要經得起暴風驟雨的考驗。

我們不要去爭那個虛名,我們要務實,經濟發展的紅利要讓最基層的人民也能夠受益,這已經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我們千萬不要執迷於GDP要超越誰,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發展好自己上麵。

從以上的數據看,我們不難發現,縱觀整個歐洲發達經濟體,老美的經濟成長性是最強的。目前老美的經濟總量仍然是全球第一,占據此位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人均GDP方麵,這是衡量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老美在2019年的人均GDP超過了6.5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44萬元,同一年,我們的人均GDP是1.03萬美元,約為7萬元左右,也是說老美是我們的6倍。 

Image

老美的GDP為何領先? 

一方麵是靠產業創新,盈利增長迅猛,同時期的歐洲資本市場,依舊是以基建、消費、金融等傳統行業為支柱,必然沒有老美的優勢。 

另一方麵,有美元的硬通貨地位支持,能“薅全世球的羊毛”,而我國的GDP是完全靠群眾的勤勞與汗水,取得此番成績真是來之不易。

老美在科技這方麵高度發達,以無可匹敵的水平位居世界第一。 

在二戰之前,老美一心開工廠,搞基建、經濟等。比如前麵說的鐵路係統;比如紐約帝國大廈,將近4百米,放在現在也是摩天大樓,關鍵是這棟樓在1931年就建成了,全程僅用410天,平均下來每周4.5層的速度,不比我們現在的基建速度慢。 

1942年,“珍珠港事件”後,老美的工廠迅速轉型,這一年期間,造出了3萬輛坦克,4.7萬架飛機。 

到了1945年,3年間造了147艘航母,平均一周一艘航母的速度。這一年老美的軍隊規模達到了1100萬,而在此往回5年前,僅20多萬人。可見其底蘊雄厚到什麽程度。 

 

1945年,日本不服氣想跟老美“背水一戰”。這一年8月6日,老美投放了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衝天而降,瞬間讓一座城市煙消雲散。在當時無疑是降維打擊,想靠血肉之軀與老美交鋒,根本沒有機會。 

從研製第一顆原子彈,到阿波羅登月,火星探測等等,包括近代許多顛覆性科技項目,幾乎全是美國發明的。 

比如電燈、電視、電腦、電話、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互聯網、汽車、飛機等等不勝枚舉。 

當下,老美幾乎占據了高端產業鏈的所有位置,我們經常說到的,蘋果和特斯拉,它們調整產業鏈上的任何小小環節,都會影響到很多企業的“生命”。 

互聯網產業革命後,從終端設計到係統,以智能手機為例,其操作係統被蘋果ios,和穀歌的安卓壟斷了。 

再到整個品牌的生態聯動,芯片技術。半導體產業前10強中有6家是美國公司,占據了該行業半壁江山。而半導體芯片是當前人類精密製造的最高水平,其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Image

芯片是什麽? 

人類史上第一台計算機,重達30噸,用1.8萬隻電子管,6千個開關,7隻電阻,1萬隻電容,50萬條線組成了一個超級複雜的電路。然後把這堆大東西,集成到和指甲蓋般大小的地方上,就成了芯片。 

芯片製作有多難? 

大致分為5大階段,每一步都是非常難。比如 把矽石提純,純度要達到11個9,即是99.999999999%,而我們平時說的所謂純金,其純度隻不過是4個9,也就是99.99%。 

目前,高純矽基本上依賴進口,從美國和德國采購。提純後的矽加工成品,切成矽片,因為外形是圓的,所以叫做“晶圓”。

Image

然後在晶圓上裝成千上萬的電路器件,這種活就必須依靠光刻機了,而光刻機得依賴進口,而且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因為受到老美製約。如果沒有光刻機,芯片造不出。 

把上億電路器件裝在芯片上,因此芯片的設計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不亞於材料技術。芯片設計公司比較有名的是高通,全球大概有一半手機裝的高通芯片。其次是博通芯片。

Image

排第三是台灣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在用。而華為海思最有骨氣,設計了麒麟芯片。 

也有不設計隻製造芯片的公司,比如台積電,其市值已超過美國英特爾,成為世界第一半導體企業。但是,老美占據了台積電很大的股份,基本上等於是被老美間接控製了。 

哪怕是內容平台的深度應用,和雲服務器,比如阿裏雲雖然厲害,但其實力和微軟、亞馬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上麵討論的是科技領域,接下來看看美國的軍事方麵。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全球一共隻有12艘核動力航母,老美占據了11艘。

Image

尤其是福特級航母,能艦載75架F35C五代戰機,航速30節以上,還有一堆高科技裝備,其它航母與之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感興趣的自行查閱資料。 

據統計,老美的潛艇,導彈巡航艦等軍艦有616艘,老美軍事運輸司令部轄船有123艘,以及數量龐大的軍用飛機戰機,導彈等。 

遍布全世界的軍事基地,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其軍費也排全球第一,大概占全球總軍費的46%。在航天、能源、基礎科學,以及文化和教育等軟實力輸出方麵,我們也看不到老美有任何縮小的跡象。 ?

著名學者周國平在《論嫉妒》一文中說過:

“嫉妒發生之可能、與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成反比,我們極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會嫉妒古人或遙遠的陌生人。

一個渴望往上爬的小職員並不嫉妒某個美國人一夜之間登上了總統寶座,對他的同事晉升科長卻耿耿於懷了。

一個財迷並不嫉妒世上許多億萬富翁,見他的鄰居發了小財卻寢食不安了。

一個愛出風頭的作家並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因他的朋友一舉成名卻憤憤不平了。”

——這就是嫉妒的“距離法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可以作如是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