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原文│2009.10馬英九在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

(2023-04-04 16:46:58)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W_lfftkwI9i0v_yq-oSGaA

 
人文觀止 2016-08-28 18:56

Image

中華民族核心提示1949年10月17日湯恩伯棄守廈門之後,解放軍葉飛將軍將轄下的32軍船隻發給28軍,決定進攻大金門,由於渡海船隻不足,日期一再延後,於10月24日晚發動解放金門戰役。解放軍苦戰三晝夜,結果全軍覆沒。這就是金門古寧頭戰役。

 

Image

 


2009年10月25日時任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前往金門參加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及出席古寧頭和平紀念廣場接牌剪彩典禮,隨後在太武山公墓忠烈殿及千人塚參加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公祭儀式並獻花致意。

 

馬英九在參加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大會致詞內容為:

 

六十年前的今天,萬餘共軍趁夜暗突襲金門,守軍奮勇反擊,雙方激戰三日,最後七千餘名共軍被俘,約三千名共軍與一千二百名國軍躺在金門島西北角這個過去默默無聞的古寧頭,再也回不到親人的身邊。

 

古寧頭大捷放在二十世紀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死傷數千萬人的曆史大舞台上,往往被輕忽,但從今天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這場戰役改寫了現代中國曆史關鍵的一頁,改變了海峽兩岸的命運。

 

我們感謝國軍弟兄,因為古寧頭大捷在當年風雨飄搖、危如壘卵的局麵中,扭轉了內戰頹勢,振奮了民心士氣,開啟了兩岸六十年隔海分治的曆史格局;也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與政經製度,在全球冷戰的大環境及台海對峙的小環境中,各自進行劃時代的大實驗。

 

我們感謝國軍弟兄,因為古寧頭驚天一戰是中華民國政府繼「光複台灣」之後,成功「保衛台灣」的第一戰,也為後來「建設台灣」提供了最寶貴的必要條件。

 

這一甲子間,台灣人民在這塊天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的土地上,從貧困落後,先走向社會公平與經濟起飛,再走向教育普及與思想自由,最後達成社會多元與政治民主。台灣努力在全球民主與極權兩大板塊撞擊中求生存,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的三大經濟體競合中求發展,並成功地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與開放進取的海洋文明,揉合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台灣這一路走來,汗淚交織,走得艱辛,卻充滿自信。

 

同一段時間,中國大陸走過風貌與內涵都截然不同的兩個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大陸用外來的馬列震蕩療法,使中國在最短的時間脫離幾千年的封建、幾百年的落後與幾十年的破壞,但卻讓整個國家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幾千萬的生命、幾代人的幸福,乃至整個民族的核心價值,都受到嚴重的摧殘。在第二個三十年,大陸改用折衷、溫和、漸進的方式推動改革與開放,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號召,疏離馬列教條,找回傳統價值,走向現代化,擁抱全世界,終於崛起於東亞,受到舉世矚目。大陸這條路走得血淚斑斑,比台灣更曲折、更艱辛。

 

我們感謝當年古寧頭的國軍弟兄,因為他們帶給台澎金馬六十年安定發展的機會,創造了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奇跡。他們的浴血奮戰,展現軍人至高無上的武德。沒有他們的堅持與犧牲,就沒有往後台灣成功的經驗。六十年來,古寧頭大捷有如英雄的史詩,感人肺腑,廣為流傳,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站在古寧頭,遙想當年廝殺的慘烈,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告慰於那些長眠斯土國軍弟兄的,不僅是一聲感謝,而是一個把「殺戮戰場」變成「和平廣場」的堅定誓言:我們建軍備戰、捍衛台澎金馬的決心,絕不改變。麵對兩岸和解的曙光,我們則會以最大誠意,經由交流協商,化解仇恨對立,讓殺戮走入曆史,使和平成為永恒。

 

古寧頭陣亡的國軍弟兄並沒有白白犧牲,他們保衛了國家,庇佑了人民,改變了曆史!讓我們向他們的英靈致敬!

 

馬英九在出席古寧頭和平紀念廣場揭牌剪彩典禮致詞內容為:

 

現在大家所在的古寧頭和平廣場,是個讓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的地方。六十年前,此地發生的戰役,讓台灣爭取到長時間的和平、繁榮與發展,因為當時金門政府與人民的配合,才有如此漂亮的一役。古寧頭和平廣場以「鯉躍古寧」的意象,呈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民國38年,國家情勢危急, 10月17日廈門才失守,福建省隻剩金門,當時的中央政府從南京一路遷都廣州、重慶、成都,已到最後階段;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我方民心士氣低落,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人心惶惶、危如累卵的情況。

 

當時台灣銀行發出去的信用狀,有的甚至於被拒絕,所以各位可以想象是一個多麽危險的情況。而古寧頭一戰,國軍大勝,擄獲共軍7000餘人,共軍陣亡3000餘員,國軍陣亡1200多員,受傷的也將近2000人。在不到20平方公裏的地方,56個小時之內就死傷了將近萬人,其中死亡的就有5000多人,可以說平均每一分鍾就有100多人傷亡。不要說丟手榴彈,刺刀都上了,在拉鋸進退六趟後才將共軍擋住,激烈的程度大家可以想見。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對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對台灣帶來的影響,深深地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兩岸也因而有機會在隔海分治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個政治、經濟、製度,跨時代的大實驗。

 

60年後我們回頭來看,真的感覺到殺戮戰場要變成和平廣場,我們要用和解來取代對立、要用和平來取代戰爭。我們國軍建軍備戰、保國衛民的決心絕不改變,麵對和平的曙光,我們要以協商、和解的態度來麵對,希望在未來兩岸能發揮中華民族最大的智慧,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處理彼此的問題,不管用什麽方式都必需是和平的方式,這是我們今天在這裏為和平廣場揭幕最重要的目的與原因。

 

古寧頭戰役中金廈人民都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失,因此我們也希望兩岸都能夠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找出和平相處之道,我們也希望金門的建設能夠在兩岸和解之後大幅進步。

 

多年來,金門的鄉親都希望能夠趕快興建連接金門與小金門的「金烈大橋」,中央政府樂觀其成,希望能夠和地方政府盡快地進行合作,把大小金門連結起來,能夠讓金門有更好、更大、更多發展的機會。

 

最後,我要在這裏再一次的感謝當年參戰的前輩和先進,當年在這裏作戰的,現在都已80歲以上,各位的努力完全沒有白費,如果沒有各位的奮鬥、堅持,把軍人的武德發揮到極致,我們台澎金馬不可能有這60年的成果,沒有古寧頭就沒有中華民國,在這裏我們要再一次地要向當年犧牲的國軍弟兄,表達最大的敬意與謝意,我們要向他們的英靈致敬,祝福大家!

 

2014年10月22日,金門古寧頭戰役65周年之際,馬英九出席金門“和平鍾”撞鍾儀式。

Image

2016年4月29日馬英九卸任前再度來到金門,出席“兩岸紀念碑揭牌儀式”。

Image

以下是兩岸和平紀念碑全文:

 

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國軍擊敗來犯共軍,確立海峽兩岸隔海分治67年曆史格局。76年蔣經國總統開放大陸探親,兩岸開始解凍。81年(1992年),雙方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之“九二共識。82年“辜汪會談”在新加坡簽署4項協議,開啟兩岸製度化協商新局。其後十五年,兩岸關係起伏震蕩,大陸軍演頻頻,幾乎兵戎相見。

 

民國97年5月以來,政府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雙方已簽訂23項協議,每周航班從零增為890班。來台陸客及陸生分別成長13倍及50倍。兩岸和解,全球肯定,亦有利改善我對每、日等國關係及參與國際組織,形成良性循環。

 

去年11月7日,在對等、尊嚴前提下,本人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談,為兩岸分治67年後首次。雙方為“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搭建跨海和平大橋,廣受國際社會推崇。

 

金門昔為殺戮戰場,今成觀光勝地,見證兩岸油站轉合之曆史進程。欣逢“辜汪會談”23周年,爰銘記兩岸和平繁榮現狀,以誌其事。

 

總統馬英九 民國一O四年四月廿九日

 


 

以上“國軍”、“總統”、“政府”等,請各位看官自覺在腦海中加上引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