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列強紛紛瓜分中國,從鴉片戰爭到庚子之亂,此間的70多年間,每次列強入侵,大清的子民不但不抵抗洋夷的入侵,反而願意為外國人當帶路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親自帶領洋人衝入圓明園搶掠燒殺,恭親王奕?代表大清和英法談判時,龔半倫作為通譯又在其中百般刁難,惹得恭親王大怒,兩人的對話也流傳至今,恭親王說“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龔半倫怒懟: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隻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他的這番話也讓伶牙俐齒的恭親王無言以對。
如果說龔半倫是讀書人,對大清閉塞言路,盤剝不休感到不滿,那麽平頭百姓對這個朝廷則是隻有恨,沒有愛了,首先大清立國就是靠殺人立威,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讓漢人對朝廷隻有畏懼,不敢再有所反抗,以暴力建立起的政權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任何風浪,當他們遇到更加暴力的對手時,百姓如同看大戲,誰勝誰敗隻是熱鬧而已。
另外當時大多數百姓都食不果腹,每日在為一口飯食奔波,對於他們來說,誰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給我飯吃,國為何物,不知也,而大清朝廷拿百姓也從沒有當人看,他們隻是一群螻蟻而已,所以當洋人入侵時,百姓反而去幫忙,希望能掙到一日的飯錢,這種奇怪的事情,也讓英法日等國對大清更為輕視。
百姓心中的大清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大清亡與不亡,與我何幹,這就是那個時代人真實的想法,整個統治階級經過二百年的繁衍已經形成了階級固化,皇帝的兒子是皇帝,王爺的兒子是王爺,巡撫的兒子是大官,就是尋常小吏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團,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圈,他們平時魚肉百姓,欺壓良善,讓百姓的怒火無從發泄,當清軍和官僚被洋人追著打時,百姓的心裏反而特別暢快,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遼寧登陸後,一路勢如破竹,清軍落荒而逃,當地百姓卻提壺迎日軍,把他們當成救星,可見清朝在民眾心中是多麽不得人心,正所謂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所以大清滅亡是民心所向,應時代潮流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