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古詩詞賞析
看久了會寫詩的
單看這兩句詩的語氣及措辭,你大概已經猜出,它出自一位女詩人之手。
“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故稱花蕊夫人。
她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主孟昶的貴妃,容貌秀麗,天資聰穎,善作宮詞,可謂風華絕代。
隻可惜,她成了一個亡國之妃。
後蜀為宋所滅,孟昶被押解到宋都汴梁,花蕊夫人自然也輾轉到了汴京。
趙匡胤對才貌雙全的花蕊夫人早有耳聞,便親自召見,為驗證其詩才,命她當即賦詩一首。
花蕊夫人淚眼盈盈,朱唇輕啟,吟出這首《述國亡詩》:
>>>五代<<<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首句破題,直述亡國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作為亡國之人,她好像沒有太多的悲戚,隻是在平靜地述說一個慘痛的史實,可“豎降旗”三字中,又分明帶有一種憤恨。
次句轉寫自己,似乎在為自己作辯解。自古有“紅顏禍國”之說,從妺喜、妲己、褒姒、西施到趙飛燕、楊玉環,她們無一不背負“禍水”的罵名,成為無辜的替罪羊,而真正禍國殃民的最高統治者,則最大限度地逃脫了罪責。所以,花蕊夫人為自己申辯,意在說明自己處於深宮,無法左右國家的命運;退一步講,即使她知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又能如何?
據載,孟昶為人驕惰任縱,奢侈淫靡,好大喜功,把朝政攪得一團糟。廣政二十八年(965)春正月,宋朝軍隊大舉進攻後蜀,孟昶向左右問計,一位老將認為,宋軍遠來,必然疲憊不堪,應嚴陣以待,聚兵堅守。孟昶卻說:我用溫衣美食養士,一旦大敵當前,誰願意為我放一箭呢?便命人寫降表,後蜀宣告滅亡。於是,出現了詩中“十四萬人齊解甲”的“壯觀”場麵。
詩的前兩句平鋪敘事,緩而有力。後兩句則轉為激烈的斥責,字裏行間充滿著一種憤慨之情。
麵對僅幾萬人的宋軍,多達十四萬人的後蜀軍隊竟然放棄抵抗,索性解甲投降,無一愛國死士,真是莫大的恥辱。“十四萬人”與“更無一個”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才是最令作者痛惜的地方。
這裏有對亡國君孟昶的鄙夷,對整個後蜀不戰而降行徑的痛責,似乎也含有對趙匡胤的蔑視之情,也就是說:你的成功並不是憑真本領贏來的,沒什麽值得驕傲的。
據說,趙匡胤聽罷此詩,沉思許久,打心眼裏欣賞麵前的這位女子。孟昶暴病死後,花蕊夫人為趙匡胤所寵,再次成為貴妃。關於她的結局,野史中有多個版本,總之均以悲劇收場。
自古紅顏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