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鳳凰涅槃——夏威夷大島追火山記

(2025-10-26 13:12:54) 下一個

夏威夷大島,Kilauea火山,十月十七日夜裏八點,Ep35噴發

 

鳳凰涅槃——夏威夷大島追火山記


夏威夷大島,Kilauea火山,十月十七日夜裏八點,Ep35噴發。

地球的煉丹爐,毀滅之火。Devastation Lookout,恰如我們現在所處的觀測點的原意。我凝視著它們,兩股高聳的火焰。從地心深處掙脫的地球之血,沿著山脊的脈管奔湧而出,上演又一次鳳凰火中涅槃。夜空下,像一對巨大的鳥翼,那隻展翅九萬裏的大鳥,熔金的羽翎閃爍,每一片就是一團融漿,抖落山坡,緩緩流淌,遍地鎏金赤紅,忽明忽暗,巨靈般歎息,似乎不舍墜落,不甘隻做羽衣,接受熄滅沉寂的宿命,雖然華美絕倫。火翼天搖地動間,發出低沉轟鳴,激蕩雙耳,原來燃燒可以發出如此猛烈的聲響。方圓百裏的夜空更是被映照成黎明般的血紅,天呈異象大概就是這種景象。

我們有幸闖入這場涅槃儀式,目睹著地球用其狂暴上演這場鳳凰火之舞,感悟著作為觀者的人類的渺小。山裏的風裏彌漫著淡淡硫磺的氣息,臉上淌著火焰挾裹的熱浪,溫暖而愜意。雖然麵朝地球上最可怕的自然景觀之一,它隨時可能摧毀靠近他的一切,卻沒有覺得害怕。我們去過龐貝古城,一派古羅馬的城市繁華,被維蘇威火山在公元79年所摧毀掩埋,維蘇威曆曆在目,龐貝卻唯餘殘垣斷壁。

按夏威夷的民間說法,這裏是火山女神Pele的領地,每一次噴發都是自然的低語,每一塊凝固的岩漿都藏著關於毀滅與新生的密碼。我們第二次上山追火山時,聽到一位夏威夷土著模樣的女士朝著火山噴發吟誦,聽不懂,腔調卻傳遞著肅穆神聖,想必是火神崇拜的聖詠。如同火山Volcano,這個詞來自拉丁語 Vulcanus,羅馬神話中的火神和鍛造之神伏爾甘,Vulcan,火山是他在地下打造神器的作坊,雖然被維納斯戴了不少頂綠帽,卻不妨礙今夜隻屬於火神。

後來查詢官方數據知道:兩股熔岩噴泉,南孔高達460 米,北孔330米,現場看上去好像沒那麽高,可能因為高寬比接近。噴發從晚上八點持續至次日淩晨三點半,約七個半小時。我們總共待了倆小時。總共釋放出約一千萬立方米的熔岩。這是今年的第35次噴發,編號Ep35。

甫抵大島,第二天下午,我們就迫不及待來到Kilauea火山公園,希望逢著火山,哪怕一星半點,也不枉我們日夜兼程,踏破鐵鞋一場。為了這場火山追,我們直奔東岸的Hilo,雖然沒有西岸Kona的舒適與美食,天氣也不好,每天必下雨,但勝在離火山近,一旦噴發,四十多分鍾即可到達,而Kona要倆小時。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火山公園的Kilauea Iki Trail。大島最具特色的徒步路線,山頂鳥瞰,曠闊的死火山口,黑色熔岩,中間一條隱約灰白帶狀路,人類行走留下的痕跡。異星地貌,宇宙密境。

走完一段之字形的雨林下坡路,氣喘籲籲間,視野豁然開朗,一片壯闊的黑色熔岩原野,一望無際的荒涼感,大地的一塊傷疤。路上不時有當地人堆起來的小石堆作路標,不會迷路。拍照時,觸摸到冷卻的熔岩,有點接通地球深處脈動的震撼。這是一座死火山口,1959年,這座火山用一種永恒的圓寂方式固執延續著其傳奇,並孕育出岩石縫裏頑強生長的花樹,花色沉鬱枯侘,葉片暗綠厚重,如同火山灰。

四野曠空無遮攔,氣溫明顯下降,風大,刮得身體僵硬。同一個地方,山下夏威夷,山上冬威猛。海邊的體恤短褲扛不住,隻好把梅梅的絲巾披上,風立即被擋在外麵,頓覺暖意融融,那管他人意味深長的目光。我們走走停停,梅梅要出片,拍異星場景;我要不時刷手機,看火山噴發的更新,都是些大約18號到20號之間。美國聯邦政府停擺,“I thought everything is shut down but why everything is open”。我聽到有人說。免了門票,網站卻少了及時更新,幸好Youtube上的火山Live Cam不下班,但也隻見煙不見火。三小時的Hiking下來,暮色蒼茫,山風愈烈,火山卻依然杳無蹤跡,連煙都看不見了。

人類似乎喜歡“危險的事固然美麗”,特別是高潮,及高潮後的寂靜——“富含包孕性的瞬間”——生命的原初力,各種探險、極限運動是這種力的宣泄方式。這些方式中,追火山最具戲劇性,應了那句“追到不如追不到”。水火天然不相容,五行中的死對頭。但兼備二者,水火交融者,環視自然界,非火山莫屬,水即火、火即水的奇觀,可遇不可求。並且與地震一樣,無法準確預測,就算是千呼萬喚“蹲火山”,火山也不一定“始出來”。

一直想親眼目睹一場火山噴發。前年在西西裏,錯過了埃特納火山,那座雄偉聳立在西西裏島東海岸的活火山,一直心有不甘。有朋友們來夏威夷大島,通常也隻看到些煙,運氣好點,能看到湧動的岩漿——“火龍”,用一位旅行達人的話說,雖然她幾乎遊遍世界。難道好運真的會降臨,火山女神Pele特別眷顧我們?梅梅說一定會,她有超越常人的第六感官。

從步道回到山頂觀察點,大島的夜倏然而至,風開始刺骨,視絲巾為無物,在顫抖中倔強望向火山口那邊,卻啥都沒有。饑寒交迫中,忽聽梅梅喊了一聲:我拍到了! 我湊近她的手機,放大畫麵,耐心等候。模模糊糊間,似有微火探頭,立即縮回,像燭光搖了一下。梅梅卻興奮不已,說不虛此行,總算讓我們看到了火山,還對其他遊客展示,仿佛中了大獎。但我們心裏清楚,火山不應該隻是隱隱的燭光,而是氣吞山河的火龍火鳳凰,像權遊裏那些西洋噴火龍。我也趁機刷新了一下Live Cam,發現跟我們眼睛看到的差不多,岩漿懶洋洋不時起伏冒個泡,煙多火少。然而,此刻,山頂上,湧動著某種神秘的儀式感,遊人越來越多,臉色寫著興奮與期盼,群體共同醞釀類似節日氛圍在山風中漸增。停車場早已車滿為患,道路兩旁也停趴滿,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停車位。眼前這一切,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都預示著有事發生,有大事發生——要噴了?

夜色中找不著去看火山的路,問旁人,都是來看火山的,也說不清楚,有的說還要走半小時,有的說旁邊就是。人越來越多,居然還有人扛著椅子,一看就是有備而來。兩難啊,需要的自我實現層次說:留下來,千載難逢喔!可生理安全層次說:又冷又餓,先解決溫飽吧。To be or not to be間,我們選擇了not to be,先回酒店,吃飽喝足,稍事休息,養精蓄銳,多穿點衣服。坐等噴發。

一俟開上回酒店到路,我們便後悔了。迎麵來車絡繹不絕,車燈晃得眼痛。這麽多車在夜裏往山上開,對於這條鄉間公路,實屬不同尋常。一定是他們得到了最新更新,說不定已經噴了。梅梅語氣明顯帶著懊悔。沒關係,這火山不是說來就來,更不會說停就停。上次Ep34,據說噴發時間是最短的,也有六小時,放心吧,該來的總會來。我吃力地盯著如過江之鯽的來車,緊握方向盤,要知道,隻有緊張時,我才雙手開車。我安慰著梅梅,實際上也是安慰我自己。

感謝主!感謝火山女神!吃著熱乎的飯菜,我念了一句。飯後,卻困乏襲來,可見大任必先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飽懶思瞌睡。半夢半醒之間,火山總在眼前晃來晃去。心有不甘掏出手機,OMG!火山赫然正在正對火山口的Cam上,大模大樣噴了!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咋說噴就噴了呢。我盡量平靜把手機遞給梅梅:開始噴了。真的!梅梅差點把喝下的水噴出,那還不趕快去!

於是有了第二次重上火山。與傍晚回酒店不同,幾乎沒有迎麵來車,四周很安靜,隻有車發出的風噪路噪在耳邊呼呼作響。突然梅梅咋唬說,你看火山噴了,定睛一看,原來是前麵上坡車流的尾燈。後視鏡裏的車流也一眼望不到頭。有點疑人偷斧,看啥都是火山。一個奇觀讓一條人跡罕至的公路變城市主幹道,典型的人類社會行為模態受自然影響的事件。我努力不讓自己眼睛合上,不多會兒就進入盤山公路,也意味著快到了,住Hilo的優勢發揮作用了。

血紅的夜空,火山映紅的赤色夜空,雖然離公園應該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眼睛與心情隨著一個急彎被熊熊點燃。火山不怒自威,令周遭世界俯首稱臣。可以想象,光源本體應該是如何一番君臨天下的浩大景象。

還沒到我們下午的觀測點,兩股衝天火焰便橫空出世衝進我們的視線。車未停穩,梅梅三步並作兩步奔向懸崖邊,大喊:快點,快點!Oh my God, amazing!梅梅飆英語,隻有在中文無法表達其狂喜時,才會出現。實際上,這個觀測點距火山還很遠,但火光衝天,氣勢磅礴,足以使我們語塞。梅梅視頻照片忙得不亦樂乎,說要發朋友圈,分享盛況。四周的人們都壓低聲音說話,連樹叢中平時聒噪的鳥也降低了鳴叫分貝,好像怕聲音大了驚擾火山。此時,耳畔傳來唱給火山女神吟誦,人們映紅的臉上,平添神聖。

這個觀測點已經很不錯,但還有更好的,就在火山旁邊,我們趕快去吧。梅梅直搖頭說不去不去,後來她解釋怕走到半道上火山突然縮回去,顯然梅梅把火山當成了燭火一樣的東西,聽得我哈哈大笑,有意思。

開車六分鍾後,來到停車場,根本不可能有車位,轉了幾圈,滿山都是車,道兩旁停出去的車起碼一公裏。急也沒用。轉回停車場,火山保佑,居然有一縫讓針插進。我們立即一路小跑,我很少看見平時風擺楊柳的梅梅可以如此健步如飛。

二十分鍾後,我們看到了火山,近在咫尺的火山。

 

後記兩則:

其一:有了在火山跟前的震撼視頻與照片,梅梅悄悄刪除了在第一個觀測點發的朋友圈,說那充其量是小巫。

其二:朋友們紛紛發來賀電說我們運氣好。梅梅托朋友合買了一張彩票。還好,中了一個小獎,不然梅梅會成大網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