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92. 不穩定性心絞痛
周三下午門診。
看一個新病人,70歲白人男性,一問之下是醫生同行,退休骨科醫生,經常周遊世界做義診。有高血脂症,平時用他汀藥,血脂控製很好,他父親在70歲時有心梗,做了支架,後來又做了搭橋,最後活到90歲。他上周在丹佛徒步的時候,發生胸悶胸痛,疼痛放射到頸部,有輕度呼吸困難,他停下來後15分鍾症狀好轉。他直接去了當地的急診室。心電圖心肌酶譜都正常,胸部CT掃描排除了肺栓塞,急診室讓他回西雅圖看心髒科醫生。
我問他這樣胸悶的情況有幾次了,他說近2個月4次,每次都是在運動時發生,他需要停下來才好轉。他把急診室的報告都帶來給我看,他說急診室診斷他“Unstable Angina”(不穩定性心絞痛)。我說這個診斷我同意,你的症狀是很典型的心絞痛,最近新發,所以符合不穩定性心絞痛,但是急診室的做法值得商榷。
我解釋道,不穩定性心絞痛(UA)與ST抬高型心梗(STEMI),非ST抬高型心梗(NSTEMI)一起稱為急性冠脈綜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我們心髒科的急診,需要及時做冠脈造影檢查(cardiac cath)。當地急診室讓你奔波回西雅圖有風險。他說他已經定好了明天和老婆一起去加州會朋友。我說不行,行程需要取消,你可以先回家安排事務,明天一早來醫院給你做冠脈造影檢查。開了阿斯匹林和硝酸甘油,告誡他萬一晚上胸痛加劇直接來急診。下午下班前和心髒介入醫生打好招呼,明天有Case。
病人一早7點半就來了。冠脈造影結果是嚴重三支病變,三條冠狀動脈都有明顯梗阻,明天做搭橋手術。
心絞痛症狀很多人會疏忽,就是醫生有時也會犯錯。
請閱讀“醫路心語”第三篇,“讓老百姓了解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多看高醫生的醫學科普,一起來做“良醫”,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二診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