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醫路心語(68)傷心日

(2025-08-13 18:52:30) 下一個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前言

說來很有意思,從小到大一直沒有想過自己最終會做醫生這一個職業。在進入大學之前,我都沒有去過一次醫院,都不知道醫院的門朝哪兒開的。

我小時候的理想(小學時經常會為此寫的作文),有兩個,一個是教師,耳聞目染,看到身邊很多的好老師,諄諄教導,誨人不倦,自然而然希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園丁。另一個理想是科學家,接觸了自然,物理,化學和生物科目的啟迪,時常憧憬自己有朝一日做一個探索未知,追尋真理的人,創造新知識,發明新技術,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1989年的高考會試,自己表現極差,差一點就沒能上大學。那年大學錄取又是減招,需要第二次填誌願,老師和父母都說,你的這些分數就隻能去醫學院了。

是不是金子總會發光?或許是我的開竅來的比較晚。沒想到,錯進錯出的我意外地發現在醫學院的學習生活中如魚得水,自己被醫學浩瀚的知識海洋所深深吸引,而且意識到醫生這個職業竟然是自己理想的教師和科學家的完美結合。每天麵對不同病人的診治和宣教,不正是需要諄諄教導的愛心和誨人不倦的耐心;每天麵對疑難雜症的考驗,不正是需要一個探索未知,追尋真理的科學精神。

在過去的十多年的美國行醫過程中,我寫下了200多篇醫學科普小文和一些行醫感受。總想找一個機會,把這些內容總結起來編輯成冊,可以是作為對大眾的科普宣傳,也是對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種回顧。

時間擠擠總是有的,請讀者們慢慢看來…

68. 傷心日

昨晚值夜班,接到急診室的電話(2022年5月的事)。

急診科醫生很興奮地告訴我,他有個非ST抬高的心梗病人。我們急診室基本上是病人一有心肌酶譜增高就會叫心髒科會診,很多時候這些心肌酶譜的變化和心髒沒有多大關係,不是所有的心肌酶譜增高都是心梗。這次急診科醫生很自信的說,這個病人有胸痛,心肌酶譜持續升高,一定是心梗。

早上一到醫院就去急診室看病人。45歲的西裔男子,情緒很低落,一則來急診室本就不會是高高興興的事情,二則被告知心梗就更鬱悶了。病人告訴我,他平時體健,這兩天得知得克薩斯州的小學槍擊事件後,一直很擔心,他自己也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昨天早上起床後還哭了一場,之後上班時感覺持續性胸悶,下午下班後被老婆送到急診室。看過以前我寫的科普文章,朋友們一定想到了“碎心綜合症“(醫路心語第14篇)。

床邊心超檢查看到心尖部球囊樣運動減弱,之後做冠脈造影排除了冠心病,確診“碎心綜合症”,由於對槍擊案的過度憂慮引起。

下午和我查房的護理醫生(nurse practitioner)告訴我一則新聞,在德州槍擊案中離世的一名女教師的先生因為過度悲傷而發生猝死。

有朋友說,美國什麽都好,就是痛恨槍擊事件,什麽時候是個頭?

美國人把擁槍寫入了憲法,絕對禁槍是不可能的,除非修改憲法。但是,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做控槍完全是可以,可行的。

美國人擁槍不外乎三種理由,一看家護院;二娛樂打獵;三收藏觀賞。所以真正做到控槍,需要從目的入手。我的建議是,第一,重塑法律和次序,加大警察執法部門投入和培訓,有了良好的社區安全,自然不需要擁槍護院。第二,提高合法擁槍年齡到21歲,買槍比買一瓶酒和買一包香煙還簡單,自然容易槍支泛濫,而且最近的幾起槍擊案都是18歲的年輕人,說明年輕人心智還不成熟,不能合法擁槍。第三,擁槍需要考核和領取使用證,開車還需要考駕照,而在大多數州買槍付錢即可,太隨便,很多人對槍的知識貧乏,槍放在家裏本就是個安全隱患。第四,嚴格審查和背景調查,有犯罪記錄,精神疾患,嗑藥酗酒等等,必須列入黑名單,而且這個審查和第三條的槍證需要每幾年複查。第五,禁止大規模殺傷武器,自動步槍在民間本來就是禁的,讚同一些州已經開始執行的禁大彈夾措施,控製在10發子彈,娛樂打獵不需要大彈夾。

最後指出,近年槍擊案的不斷增加是美國兩黨政治惡化走向更為極端的社會表現,這種不健康的政黨互鬥遊戲需要被約束。

極右害人,極左禍國。

願傷心日不再出現。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二診療意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iaoge 回複 悄悄話 之前因為你的科普,也猜出西裔男子是“碎心綜合症”:)),謝謝你的科普教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