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中,維淩找樸方在他姨媽浦代英家裏談了一次。那時,他們已經兩年多沒通話了。維淩用整整一個小時敘述了事情的經過。樸方隻聽,聽完了說,中國的傳統力量太強大了,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維淩說,保護有自我保護,有相互保護。話裏隱含著對樸方的批評,樸方有些尷尬。
兩個月後,樸方打來電話,又開始談黨國大事。最後樸方說,現在是出來幹些實事的時候了,我可以推薦你出來工作。84年底,維淩去樸方的殘疾人基金會,幫他起草工作報告。諮先生趁機宣傳,樸方讓維淩出來工作,他還會有什麽問題?諮先生代表組織給維淩寫了一份鑒定,跟習仲勳的對立,發給中組部、書記處、中紀委和北大。到85年新年,維淩22號樓的家又門庭若市。
走向未來
維淩跟金觀濤也有合作。
84年春天《走向未來》叢書問世,包遵信是主編,金觀濤和唐若昕是副主編,維淩是編委。精神汙染剛掃過,知識界一片沉寂。叢書從82到86年完成第一輯,劃破了蒙昧的夜空,從知識界陸續走向未來一代。為應對“清汙”,他們爭取到了胡喬木公子胡石英的支持,並由維淩邀請鄧英淘合著《經濟控製論》(1984)和《動態經濟係統的調節和演化》(1985)。
維淩跟諮先生辦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王彥、王鐵男、李凡等人又來找他辦“中國科學技術教育發展研究組”,簡稱“科教組”,地點也在他家,扶持他當總理事務大臣。他當時在公安、鄧小平那裏都遇到麻煩,不能拋頭露麵,沒法投入精力,隻埋頭跟鄧英淘合作寫書。
趁著《走向未來》掀起的叢書熱,維淩主編了《現代社會學比較研究》叢書,其中包括跟黃曉京合譯《社會學與社會組織》(1986)、合著《通往社會科學的前沿:社會學的探究》(1987)。86年樸方在殘聯辦起了華夏出版社,陸續出版《二十世紀文庫》。
金觀濤再接再厲,辦起了《走向未來》雜誌,成立了二十一世紀研究院。88年他擔任電視係列片《河殤》顧問。88年12月,他在北大發言,“社會主義的嚐試及其失敗,是二十世紀人類的兩大遺產之一。”89年2月,觀濤夫婦跟文化界同人共33人聯名,要求當局釋放魏京生等政治犯。這些,就不隻是觀濤了。
六四前夜,夫婦倆應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學。80年《十月》雜誌發表劉青峰書信體小說《公開的情書》,兩人愛情讓人羨慕。金觀濤的命好,維淩自歎弗如。但觀濤有大痛苦,2023年說“明明知道大倒退將會發生,卻不能阻止它。”
跟維淩、金觀濤一樣,改革家溫元凱也是學量子化學的。他一到北京就找維淩摸底牌,倆人都能說會道。83年維淩總結,改革最成功的就兩個字,“考”(恢複高考)和“包”(包產到戶),都是千年的傳統,恢複而已。進一步改革要難得多。溫元凱在演講中對此大加發揮。他是全國人大代表,看到有的人大代表、甚至常委老邁昏庸,表決時不舉手,不表決時亂舉手,讓工作人員不知所措。有的連手都抬不起來,需要工作人員幫著舉起來。溫元凱知道什麽時候舉手,所以下一屆就不讓他當了。
維淩為了保護溫元凱,把他介紹給唐欣,石油部長唐克公子,由唐欣帶他去見胡石英、李湘魯、陳元(陳雲公子)、習近平和劉源等人。溫元凱主張科研要注重實效,遭美籍量子化學家潘毓剛反對,寫成了內參。維淩幫溫元凱找《經濟日報》副主編丁望,給他一個回應的機會。維淩不計回報,無私幫助改革同人,認為成功不必在我。
六四後溫元凱在合肥遭禁,給維淩寫緊急求援信,不知道維淩先於自己被抓,正給樸方寫求援信。這時他們才知道,結交幾個太子黨未必能護身。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大多冷血。太子黨繼承傳統,關鍵時候一定跟你切割。溫元凱90年底獲釋,92年到加州理工做訪問學者,此後轉向金融。
對內搞活:維淩的美人窩
到這裏,我們可以來看看維淩的美人窩。
到83年發展組才有自己獨立的活動場所,在西直門總政招待所四合院。以前有兩個活動場所,一是月壇北小街農經所給的兩間房,再就是維淩的複興門外大街22號樓5門21號。
文革結束,老幹部從秦城、偏遠山區、五七幹校陸續返回北京,都要落實政策:恢複官職,補工資,分房子,安排子女。首先是住房,副部長級以上的人很多。22號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修建的,79年夏天交付使用,24號樓稍晚。22號樓有14層,6個門洞,每門每層門對門兩戶人家,總共168套。每套住房建築麵積約190平方米,5室1廳2衛,客廳約30平米。這麽寬敞,房子一建成,就遭老百姓痛罵。
維淩是怎麽住進來的呢?
77年維淩33歲,跟郭秋姮匆匆成親。是秦德君先看中了他寫的舊體詩詞,諮先生說郭秋姮漂亮大方。夫妻恩愛時,維淩曾給郭秋姮寫過一本詩詞《呼嘯集》。
秦德君75年獲釋,跟一群國民黨戰犯住在永內東街,兩居室,30平,祖孫三代,另加一位保姆。他跟樸方說要結婚,當時華國鋒還在繼續批鄧。鄧小平還記得秦德君,知道秦的資格比他的還老,讚成這門婚事。不久鄧小平複出,樸方說,今後你們家有什麽困難,隻管說。維淩馬上替秦德君寫報告,鄧小平和王震批了,秦德君79年秋天搬入22號樓,第一批。
號稱部長樓,其實秦德君和有些人根本不夠級別。秦德君是全國政協委員,葉選廉嶽父蘇某也隻有局級。後來樸方對唐若昕說,我是一心想幫維淩創造一個好的學習工作條件。他不光幫了維淩,還幫了發展組。
王光美住1門。康生夫人曹軼歐住3門,搬進來時,遭到抗議。維淩住5門11層21號,正對門住的是張磐石,原中宣部副部長,脾氣大。當年就是他主持北大的社教,認定維淩是“白專”。正上方是陳永貴。部長樓跟外麵比高檔,但隔音效果差,晚上能聽見陳永貴在頭頂拉屎拉尿。有時永貴大叔澆花,水往下流,秦家就會扯著嗓子朝上喊,怎麽把大寨田種這兒來了?正下方住的李立,原貴州省委書記,家裏很簡陋。
9層17號住的梁簌溟,維淩向他討教過農村問題,在他家結識了寫《梁簌溟傳》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艾愷(Guy S. Alitto)。丁玲住7層。周海嬰住同一門洞,跟秦德君交往最密。他兒子周令飛去了台灣,引起軒然大波,他倒若無其事。另一戶楊拯民,楊虎城之子,在政協當副秘書長,世故圓滑。
統戰部副部長方智達的兒子對維淩講,住這樓裏的,十有八九,這30年來至少得幹一兩樁大缺德事兒,雙手沾血。他黨史真沒白學。
22號樓每兩個門洞共用一部電梯。電梯裏安排有電梯工,知道家家戶戶的事兒。各種信息在電梯裏傳播,老太太、大姑娘、保姆,一人一張嘴。維淩身邊不缺異性朋友,有的還很漂亮。開婚姻介紹所,他有條件。部長千金史小姐跟維淩給人介紹對象,秦德君給她灌輸不少有關維淩的信息,不尊重老人啦,風流啊。恰好史小姐是4門杜潤生夫人的忘年交,所以杜潤生知道維淩不少事,半真半假。
後來杜潤生對門生故吏說,當年何維淩那些事,都不算什麽,那時維淩已經在八寶山躺了很多年了。
維淩住部長樓,給他結交高幹子弟創造了便利條件,一般人不敢輕視他。高幹子弟信息靈通,其中有些人視野開闊、少數甚至叛逆。但是多數一身匪氣,充滿門第特權觀念。50年代有幅漫畫,幼兒園裏,“我爸爸管你爸爸,我得管你!”太子黨裏麵,這樣的多的是。66年老紅衛兵袖章製式,按照各人父輩官階高低來確定。
維淩家寬敞,他跟郭秋姮有時練武術,真的呼嘯起來,發展組同人不便常來。81年4月維淩去機場送郭秋姮去美國,夫人給他留下兩個孩子,兒子毛頭、女兒毛毛,他居然有種解脫感。【《諮》p.199】此後各界人士才無所顧忌,蜂擁而至。
維淩用管理公司的方式管理家務,跑到保姆市場找來兩位模樣標致的安徽姑娘,一位做飯、照顧老人,另一位看小孩。看小孩的小熊,高點兒、黑點兒,性感、像非裔。他送小熊上夜校,注重培養她的文化和綜合素質。
關於他跟小熊的關係,他的故人、作家潘婧說他渴望仰視,他們的婚姻毫無美感。跟他在華盛頓有過一麵之緣的李榕說,他雖然在別的方麵聰明,但缺乏愛的教育。她們議論男方女方的外在條件,她們的女性視角值得尊重。但非凡人物的婚姻,也許不能用俗人眼光去評判。
我這個鄉巴佬寧肯相信,維淩在實踐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反對血統論、特權門第觀念,始終如一。無獨有偶,艾曉明教授的夫君王在平先生是位腿殘的工人。他們一生一世、幸福美滿,怎麽就沒有美感了?艾教授專門寫了本書《血統:一個黑五類子女的文革記憶》,是對血統論的血淚控訴。許多人隻是抽象地反對血統論,一到具體的人和事,深藏心底的血統論就會蹦跳出來。
維淩在《手稿》裏提到過一次“‘在我背後’的小熊,”不乏憐惜的愛意。【《手稿》p.306】。很多人寫維淩都提到小熊,但都沒寫她名字。因為她是農民,所以就沒名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