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日本人建立的南滿州工業專門學校。原址尚在,位於今西崗區中山路158號,曾是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所在,現為大連市重點保護建築。
1911年,滿鐵會社聘請今 景彥為校長,製定建校方案。3月16日,關東都督批準了滿鐵的建校申請。5月20日,學校招收77名學生,送到大連和撫順工廠實習。9月1日,今景彥被正式任命為校長。1912年2月16日開學,以兒玉町滿鐵建築為臨時校舍。製定校規,采用中等實業學校製度,學製四年,設土木、建築、采礦、電氣和機械五個學科。學生定員400,全住學生寮。
1912年11月1日,新校舍開工,由滿鐵工務科橫井 謙介設計。1914年3月8日,校舍大部分完成,學校遷入新舍,到9月竣工,建築麵積1.6萬平方米,屬於有哥特飾趣的和風建築。
昔(日治時期)
今
以下是大連理工大學的後續曆史(謝謝大連理工大學鞠偉先生)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大工跟日本的合作非常深入、層次多元,涉及聯合辦學、學生交換、科研合作等方麵。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大工跟日本立命館大學合辦中日國際軟件學院,成為中日合作辦學的經典。自2006年大工跟東京工業大學簽署校際協議,至今快20年,雙方聯合培養研究生、舉行材料科學雙邊研討會、開展“櫻花科技計劃”學生交流項目、新冠期間互贈防疫物資。大工積極開展赴日高校交換學習項目,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名校,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
大工跟日本的淵源,源遠流長。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