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4日中共中央30號文件批準下發
國務院關於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的報告
毛主席、黨中央:
毛主席給李慶霖同誌的複信,傳到了全國。熱烈地學習討論中央21號文件,成為城鄉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為推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和其他工作的強大動力。
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遵照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分析了大好形勢,檢查了當前存在的問題,研究了統籌解決的辦法。
一
在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下,全國已有八百多萬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生氣勃勃地活躍在農村和邊疆的各條戰線上。這股革命洪流,猛烈地衝擊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輕視農業勞動、看不起農民的舊思想、舊習慣。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曆史上不曾有過的。
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貧下中農的關懷下,廣大下鄉知識青年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做出積極貢獻,湧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邢燕子,侯雋式的先進人物。他們中間,有從天津市到山西平陸縣毛家山插隊的三十名青年和一名教師,同貧下中農一起,艱苦奮鬥,糧食總產量三年翻了一番。河南光山縣孫鐵鋪公社鄭堂青年生產隊,在貧下中農協助下,艱苦創業,一年建隊,二年自給,三年有貢獻,四年糧食總產從七萬斤增加到二十萬斤,棉花地拉沙改土,加強管理,使畝產從十斤提高到一百多斤。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某部由知識青年組成的擔架連三排,在珍寶島反擊戰中,配合邊防部隊,為保衛祖國領土立了功。在雲南猛臘縣山寨紮根的上海知識青年朱克家,成為愛尼族人民最喜愛的多麵手。河北涿鹿縣的插隊知識青年程有誌,在培育優良品種方麵做出了顯著成績。在陝西延川縣插隊的北京知識青年孫立哲,成為能做較大手術的赤腳醫生。到黑龍江農村的上海知識青年金訓華,為了搶救社會主義財產,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經過實際鬥爭鍛煉,廣大下鄉知識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斷成長,已有五萬九千多人入黨,八十三萬多人入團,十四萬多人被選進各級領導班子。更多的人成為各種各樣又紅又專的人材。
毛主席指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豐碩成果,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
二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場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在這場革命中,充滿著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激烈鬥爭。
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是為了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為了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反修防修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
貧下中農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狀況如何,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係極大。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既能經風雨、見世麵,得到很好的鍛煉,又為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增添力量,有利於密切城鄉關係,加強工農聯盟。這對於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有很重要的意義。
劉少奇和林彪一夥為了達到顛覆無產階級專政、複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瘋狂破壞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散布“讀書做官”、“下鄉鍍金”,“變相勞改”等反動謬論,刮起“走後門”等歪風邪氣,妄圖毒害和爭奪青年一代。
在這樣一場激烈的鬥爭中,我們有些同誌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理解不深,有些同誌中了劉少奇和林彪修正主義路線的流毒,受到資產階級思想和舊習慣勢力的影響,工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有些領導幹部,把這項重大戰略部署當作臨時措施,抓得很不認真,很不得力。不少下鄉知識青年生活困難長期得不到解決,培養、教育無人過問。有些領導幹部“走後門”,把子女留在城市或者調離農村。一小撮階級敵人和蛻化變質分子,極力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工作,他們甚至篡奪了個別單位的部分領導權,實行法西斯專政,殘害下鄉知識青年,而我們有些領導同誌對迫害、摧殘下鄉知識青年的犯罪分子打擊不力,有的甚至縱容包庇。
我們必須以批林整風為綱,以毛主席給李慶霖同誌的複信和有關教導為武器,發動廣大群眾,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劉少奇和林彪修正主義路線的流毒,提高路線鬥爭覺悟,糾正不正之風,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更加健康地發展。
三
怎樣解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中存在的問題,會議討論和議定了六條統籌解決的辦法,並起草了《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幹問題的試行規定草案》和《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0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初步規劃草案》。
(一)各級黨委要深入學習、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黨中央的有關指示,層層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對下鄉知識青年的全部情況嚴格進行檢查,總結經驗,加強領導。縣以上黨委,都要建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和得力的辦事機構,並由一名書記主管,組織黨、政、軍、民,學各方麵的力量,滿腔熱情地積極地做好這項工作。
(二)切實解決下鄉知識青年在口糧、住房、醫療等方麵的實際困難。對已經下鄉插隊生活困難的,國家要給以必要的補助。今後安置經費要適當增加。
(三)大力加強對下鄉知識青年的培養教育。適當安排業餘時間,積極組織他們攻讀馬列的書,毛主席的書,虛心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要組織一定的力量,輔導他們學習文化和科學技術。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敢想敢說敢幹的革命精神和他們的特長。積極培養和吸收具備條件的青年入團、入黨、參加各級領導班子。特別要注意對女青年的培養使用。青年有了缺點錯誤,要耐心說服教育,絕對不能采取簡單粗暴態度。認真落實“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政策,不要歧視他們。下鄉青年檔案填寫混亂和錯誤的,要進行清理。
(四)堅決刹住“走後門”的不正之風。毛主席批準的中共中央(1972)19號、40號,44號文件中有關製止和糾正“走後門”的各項規定,必須告訴廣大群眾都知道,發動群眾監督執行。領導幹部“走後門”的,要主動檢查,堅決糾正。今後要嚴格製度。違反的,不但要把他們的子女退回去,並且要給予紀律處分。
“走後門”的責任在家長,對於青年本身要做細致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上山下鄉,不得歧視。
(五)發動廣大群眾,對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犯罪活動作堅決鬥爭。對於以法西斯手段殘酷迫害知識青年和強奸女青年的犯罪分子,要按其罪行依法懲辦。犯罪分子為掩蓋罪行對受害人進行威脅、對檢舉人進行報複的,要從嚴懲處。對於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要舉行公判,堅決殺掉。殺人要嚴格控製,不可多殺。坦白認罪好的,可以從寬處理。要保護受害人的名譽和安全。要保護青年之間的正當戀愛和婚姻。嚴禁逼婚。要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要警惕階級敵人擾亂我們的陣線。
(六)今後每年將有大批的城鎮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紮根落戶,有關部門和省、市、自治區要作出長遠的全麵的規劃,同整個經濟建設、開發邊疆和文教科研的規劃銜接起來。
今後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主要采取以下四種形式:1、插隊,要適當集中,建立青年點,有條件的也可回老家落戶;2、以下鄉知識青年為主,由帶隊幹部和部分貧下中農參加,在人民公社裏建立集體所有製的青年隊;3、在土地比較多的地方,單獨建立以下鄉知識青年為主,由帶隊幹部和部分貧下中農參加的集體所有製農場;4、到生產建設兵團和國營農,林、牧,漁場。
各級黨委要先抓好三分之一,派出得力幹部,把知識青年集中的地方和單位辦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農業先進單位,辦成亦農、亦工、亦學、亦兵的大學校。
現在,全國已有許多先進單位開創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好局麵,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各級領導要認真總結這些經驗,並且積極推廣,充分發揮先進榜樣的力量。他們能夠做到的,別的單位隻要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也一定能夠做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五十年內外,一百年內外,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偉大時代。我們國家的麵貌,特別是廣大農村的麵貌,將要發生極大的變化。要鼓舞廣大下鄉知識青年,樹立雄心壯誌,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裏紮根成長,同貧下中農在一起,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偉大的曆史任務做出重大貢獻。
以上報告,是否妥當,請指示。
國?務?院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