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流沙墜簡,很是讓人著迷。不習慣讀文言的朋友,可以跳過,基本不會錯過什麽。
交河故城
察合台汗國本有兩個分離的文化,一個是安西(曆史上安西範圍並不固定,這裏借安西的概念指代現屬新疆地域)的蒙古傳統遊牧文化,一個是中亞河中地區的伊斯蘭文化。1327年,答兒麻失裏侵略印度德裏蘇丹國。軍事上他征服了德裏,宗教上德裏征服了他——他皈依了伊斯蘭教。1330年,答兒麻失裏成為第十七任察合台汗。不讚反對他的信仰和政策,在1334年刺殺了他,自己成為第十八任大汗。1335年,敞失又取代不讚,成為第十九任大汗,敞失是名基督徒。1339年,阿裏算端成為第二十任大汗。阿裏、算端(蘇丹)的名稱都表明他是穆斯林。他一反敞失兄弟的政策,強力推廣伊斯蘭教,在阿力麻裏(今新疆伊犁霍城縣)處決方濟會士 (Prazniak 2019, p.140)。Roxann Prazniak, Sudden Appearances: The Mongol Turn in Commerce, Belief, and Art, 201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接下來兩任大汗都是穆斯林,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可以算作安西伊斯蘭化運動的起點,是個分水嶺。此前信伊斯蘭教是自願,此後就難說了。
1346年,察合台汗國分裂。東察合台第一任可汗禿忽魯 帖木兒,教名艾布伯克裏·穆罕默德,1347年即位。1353年,他正式皈依伊斯蘭。為了傳教,他跟基德馬特 毛拉納(毛拉納,阿拉伯語,穆斯林領袖尊稱)一起,逐個查問每一位貴族。信教則罷,不信即作為異教徒和偶像崇拜者處決 (Haidar 1895, p.14)。Mirza Muhammad Haidar, The Tarikh-i-Rashidi(《拉失德史》), 1895, N. Elias編, E. Denison Ross譯, London: Sampson Low, Marston & Co. 第五任可汗馬哈麻(Muhammad Khan,?—1415)1408年即位。他采用嚴酷暴力,強迫蒙兀兒(蒙古一詞在波斯語中的轉音)入教。男性不戴包頭巾,即以馬蹄鐵釘頭。在他的強製下,大多數蒙兀兒部落都皈依了穆斯林 (Haidar 1895, p.58)。對蒙兀兒同胞尚且如此,對異族還不知道會怎樣。察合台汗采用暴力政策強迫臣民加入伊斯蘭教,米爾咱·馬黑麻·海答兒身為穆斯林,在《拉失德史》中以讚美態度做了具體描述,比較可信。
《明史·列傳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火州…永樂四年【1406】五月命鴻臚丞劉帖木兒護別失八裏使者歸,因齎彩幣賜其王子哈散。明年遣使貢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行賈京師者,甘、涼軍士多私送出境,泄漏邊務。帝命禦史往按,且敕總兵官宋晟嚴束之。七年遣使偕哈烈、撒馬兒罕來貢。十一年夏,都指揮白阿兒忻台遣使偕俺的乾、失剌思等九國來貢。秋,命陳誠、李暹等以璽書、文綺、紗羅、布帛往勞。十三年冬,遣使隨誠來貢。自是久不至。正統十三年【1446】複貢,後遂絕。
其地多山,青紅若火,故名火州。氣候熱。五穀、畜產與柳城同。城方十餘裏,僧寺多於民居。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漢戊己校尉所治。西北連別失八裏。國小,不能自立,後為土魯番所並。”
又:“土魯番,在火州西…交河縣安樂城也…。元設萬戶府。
“永樂四年【1406】遣官使別失八裏,道其地,以彩幣賜之。其萬戶賽因帖木兒遣使貢玉璞,明年達京師。六年,其國番僧清來率徒法泉等朝貢。天子欲令化導番俗,即授為灌頂慈慧圓智普通國師,徒七人並為土魯番僧綱司官,賜賚甚厚。由是其徒來者不絕,貢名馬、海青及他物。天子亦數遣官獎勞之。
“二十年【1422】,其酋尹吉兒察與哈密共貢馬千三百匹,賜賚有加。已而尹吉兒察為別失八裏酋歪思所逐,走歸京師。天子憫之,命為都督僉事,遣還故土。尹吉兒察德中國,洪熙元年躬率部落來朝。宣德元年亦如之。天子待之甚厚,還國病卒。三年【1428】,其子滿哥帖木兒來朝。正統六年,朝議土魯番久失貢,因米昔兒使臣還,令齎鈔幣賜其酋巴剌麻兒。明年【1442】遣使入貢。
“初,其地介於闐、別失八裏諸大國間,勢甚微弱。後侵掠火州、柳城,皆為所並,國日強,其酋也密力火者遂僭稱王。以景泰三年【1452】,偕其妻及部下頭目各遣使入貢。天順三年複貢,其使臣進秩者二十有四人。先後命指揮白全、都指揮桑斌等使其國。
“成化元年【1465】,禮官姚夔等定議,土魯番三年或五年一貢,貢不得過十人。五年遣使來貢,其酋阿力自稱速檀,奏求海青、鞍馬、蟒服、彩幣、器用。禮官言物多違禁,不可盡從,命賜彩幣、布帛。明年複貢,奏求忽撥思箏、鼓羅、?鐙、高麗布諸物。廷議不許。
“時土魯番愈強,而哈密以無主削弱,阿力欲並之。九年春【1473】,襲破其城,執王母,奪金印,分兵守之而去。朝廷命李文等經略,無功而還。阿力修貢如故,一歲中,使來者三,朝廷仍善待之,未嚐一語嚴詰。貢使益傲,求馴象。兵部言象以備儀衛,禮有進獻,無求索,乃卻其請。使臣複言已得哈密城池及瓦剌奄檀王【墟:瓦剌,西蒙古;奄檀,蒙古語,意為黃金,專指成吉思汗來自的勃兒隻斤氏族】人馬一萬,又收捕曲先並亦思渴頭目【墟:明朝在青海設曲先衛;並亦思渴,疑為巴兒思渴(今哈密市巴裏坤縣),其頭目為曲先衛下屬官員】倒刺火隻,乞朝廷遣使通道,往來和好。帝曰:「迤西道無阻,不須遣官。阿力果誠心修貢,朝廷不計前愆,仍以禮待。」使臣複言赤斤諸衛素與有仇,乞遣將士護行,且謂阿力雖得哈密,止以物產充貢,願質使臣家屬於邊,賜敕歸諭其王,獻還城印。帝從其護行之請,而賜敕諭阿力獻王母及城印,即和好如初。使臣還,複遣他使再入貢,而不還哈密。
“十四年【1478】,阿力死,其子阿黑麻嗣為速檀,遣使來貢。十八年,哈密都督罕慎潛師搗哈密,克之。賊將牙蘭遁走。阿黑麻頗懼。朝議罕慎有功,將立為王。阿黑麻聞之,怒曰:「罕慎非忠順族,安得立!」乃偽與結婚。”
1388年左右,東察合台國都移至別失八裏(北庭),可以就近加強對吐魯番的控製。此前吐魯番的政治中心已從高昌轉移到了交河。高昌城仍在,寺廟多於民居,說明不大景氣。在伊斯蘭化運動中,不知這些佛廟香火如何。《明史》似乎不明了,吐魯番政權受製於、但不等同於別失八裏的東察合台當局。但從中我們仍可了解到,到1406年,穆斯林(回回)可能占到當地人口的相當比例。哈散王子,是阿拉伯名字。有些回回生意做到了南京。東察合台向明朝納貢,並沒有持續多少年。
官史從《明史》起,開始出現土魯番這個名稱。察合台語中,吐魯番意為富饒之地,特指交河;卡拉霍賈(Kara-khoja)才是高昌,在印地語中意為稅務稽查。元明之際,政權移至交河,所以吐魯番代表整個區域,包括高昌。吐魯番政權的勢力範圍不斷伸縮變化,曾經一度包括阿克蘇。
吐魯番和別失八裏一帶,原本盛行佛教,近乎國教。至少到明初,東察合台沒有幹預佛事。1422年,東察合台汗歪思驅趕吐魯番首領尹吉兒察,事涉政治抑或宗教,未詳。明朝給他庇護,並使他複位。尹吉兒察、滿哥帖木兒、巴剌麻兒前後三任首領,都沒有伊斯蘭尊號,可能不是穆斯林。他們雖然也是蒙兀兒,但跟東察合台當局不睦。他們向明朝納貢,形同保護費。
1452年以後的吐魯番首領都有伊斯蘭尊號,有的有阿拉伯名字。也密力火者:火者,阿拉伯語、波斯語,伊斯蘭教上層人物尊號;明朝注意到,他不是正常繼位,稱王不啻僭越。阿力速檀:阿力,阿裏;速檀(蘇丹),阿拉伯語,意為力量、統治權,後成為伊斯蘭國家統治者頭銜。1465年,阿力成為吐魯番蘇丹,標誌著吐魯番伊斯蘭化基本完成,實際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蘇丹國。1478年,阿黑麻繼蘇丹位。
阿力、阿黑麻,是太常見的阿拉伯名字。同時期,迤西(屬哈密)也有個阿力速檀,東察合台汗羽奴思也有個叫阿黑麻的兒子。按照《明史》,吐魯番阿力吞並了哈密,跟所謂迤西阿力實際是同一人。而羽奴思並不以阿力之名處世,其長子馬哈木後來任東察合台速檀,另外一個兒子阿黑麻當吐魯番速檀——勢力範圍包括阿克蘇,兄弟倆分治東察合台 (Haidar 1895, p.47*)。《明史》說阿黑麻是阿力的兒子,可能有錯。這樣人物關係才能稍微理順。這些人物關係,完全糾纏不清,學界莫衷一是,需要發掘更直接史料。
但這些糾纏不清的人物關係恰可證明,此時吐魯番(畏兀兒斯坦)跟東察合台(蒙兀兒斯坦)其它地方已經很難分別,實現了人口的融合和宗教的統一。東察合台的蒙兀兒沒有回到蒙古高原,他們留在了當地,其中一部分最終匯入畏兀兒血脈。轉念一想,這些個可汗、蘇丹,當時算是梟雄。幾百年後,人們還不是分不清,到底他們誰是誰。
東察合台汗國伊斯蘭化從開始到完成,也就125年時間,可以說是個突變。其間當事人經曆了怎樣的心理生理過程,我們難以想象。吐魯番葡萄依舊,但自此不再釀酒。
到十五世紀,察合台語開始定型,在察合台地區廣泛使用。跟蒙古語比,察合台語更接近葛邏祿語和回鶻語。可以說,在宗教上畏兀兒服從了蒙兀兒,但是在語言上蒙兀兒遷就了畏兀兒。畢竟畏兀兒和葛邏祿人口超過察合台地區的蒙古人。現代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直接由察合台語演變而來,二者接近,好比同一語種的兩個方言。1953年,甘州回鶻未被同化的後裔定為裕固族,族名新創。西部裕固語接近曆史上的回鶻語,跟維吾爾語不能溝通。東部裕固族曾分封給蒙古宗王,所以東部裕固語接近蒙古語。
跟其他北方民族比較,畏兀兒是有文化的民族,擅長禮、樂、射、禦、書、數六藝。蒙古首領包括成吉思汗,很多都不識字。軍事和宗教衝突放在一邊,蒙古人非常倚重會讀書寫字算賬的畏兀兒人。各蒙古政權的行政、財政和公文部門,滿是畏兀兒人,有的身居高位。卡拉霍賈(高昌)人精通稅收財政,名不虛傳 (Haidar 1895, pp.95-96*)。
且不去說,史書經常將安西各地方位弄錯,如《明史》“別失八裏…東抵火州…或曰焉耆,或曰龜茲。”1391年,東察合台汗黑的兒 火者遠赴南京,朝拜明太祖朱元璋。他曾進攻高昌和交河,強迫當地人入伊斯蘭教 (Haidar 1895, p.52)。朱元璋給黑的兒的諭書寫得好,主旨是,不同族群,不同風俗,但好惡一致、人性共通;政府一視同仁,才符合天道人道。
見《明史·列傳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別失八裏,西域大國也。南接於闐,北連瓦剌,西抵撒馬兒罕,東抵火州,東南距嘉峪關三千七百裏。或曰焉耆,或曰龜茲。元世祖時設宣慰司,尋改為元帥府,其後以諸王鎮之。
“洪武中,藍玉征沙漠,至捕魚兒海,獲撒馬兒罕商人數百。太祖遣官送之還,道經別失八裏。其王黑的兒火者,即遣千戶哈馬力丁等來朝,貢馬及海青,以二十四年【1391】七月達京師。帝喜,賜王彩幣十表裏,其使者皆有賜。九月命主事寬徹、禦史韓敬、評事唐鉦使西域。以書諭黑的兒火者曰:「朕觀普天之下,後土之上,有國者莫知其幾。雖限山隔海,風殊俗異,然好惡之情,血氣之類,未嚐異也。皇天眷佑,惟一視之。故受天命為天下主者,上奉天道,一視同仁…」徹等既至,王以其無厚賜,拘留之。敬、鉦二人得還。”
高昌回鶻是維吾爾族先民,即便不是唯一來源,也是最重要來源。所以在新疆,吐魯番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地方。有關吐魯番的史料很不完備,但願我們沒有錯過關鍵時間節點,可以形成關於當地人口的一些基本印象:
一、根據曆史文獻,吐魯番的原住民是車師人。公元450年,車師滅亡。車師人融入其他族群。
二、吐魯番一帶的主要地名如高昌、交河和北庭,都是漢名早於胡名,而且都有明確含義。漢武帝時期,中國就在西域設邊防。
三、漢人在東漢、三國時期開始進入高昌,並且在466-640年間掌握高昌國政權。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破高昌,置西州。
四、回鶻汗國原在漠北,840年前後發生內訌,大宗回鶻進入西域,其中一支到達高昌、北庭,為高昌回鶻。
五、在中國強盛的時候,高昌回鶻汗國向中國納貢。大部分時候,高昌回鶻依附於契丹(遼和西遼)。在安西,高昌回鶻汗國跟喀喇汗國是競爭關係,但相互都沒能征服對方。1209年,高昌回鶻開始依附成吉思汗。
六、1225年,察合台汗國成為安西最強大力量。1285年,察合台汗國殺高昌回鶻亦都護。元朝幫助高昌回鶻在甘肅永昌建立流亡政府。在高昌,察合台汗國建立新的政權,回鶻喪失自主權利。至元末,雙方各有四任亦都護。這一時期察、高衝突,與伊斯蘭教關係不大。
七、東察合台汗國伊斯蘭化的起點在1339年,可汗開始強力推廣伊斯蘭教。但直到十五世紀上半葉,吐魯番仍然相對獨立。回鶻進入高昌的前五百年時間,佛教取得近乎國教的地位,伊斯蘭教沒有成為主流。
八、《明史》開始出現吐魯番這個地名,察合台語(維吾爾語的前身),意為富饒之地。察合台汗國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畏兀兒的語言。
九、從1452年起,吐魯番曆任首領都有伊斯蘭尊號。1465年,阿力成為吐魯番蘇丹,標誌著吐魯番伊斯蘭化基本完成,實際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蘇丹國。同時,這也標誌著東察合台伊斯蘭化基本完成。東察合台推行伊斯蘭化的過程,充斥著血腥的暴力。
十、在回鶻到來之前,高昌本來就造葡萄酒。伊斯蘭化之後,吐魯番才禁酒。
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