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世界的孤獨,不在於你做了什麽或者做些什麽,而是在於:你是誰;時間的孤獨,不在於你在哪裏或者怎樣的生活,而是在於:誰是你。
正文

十一月,你好!

(2022-11-02 22:54:22) 下一個

如何善度十一月

諸聖節、追思已亡、基督普世君王節

文/尋沐執恩

    十一月作為教會禮儀年的最後一個月,普世教會特別紀念和奉獻給煉靈,也願意借著對煉獄靈魂的紀念而能夠重視每個人的靈魂世界。

    諸聖節,節日起源可以回溯至第4世紀,一些地區已經開始了諸聖瞻禮的慶祝。同時期的金口聖若望在其著作中提到,5月13日或聖神將臨節後的第一個主日為“諸殉道聖人節”,直到今日希臘東正教的禮儀日曆任然稱呼這個主日為“諸聖主日”。而拉丁教會由第7世紀才開始在5月13日慶祝殉道聖人節。公元610年,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將羅馬的萬神殿祝聖為教會的聖殿,並將其奉獻為光榮聖母和所有殉道諸聖的大殿。如今,教會於11月1日慶祝的諸聖節,源自於八世紀愛爾蘭和英國對諸聖人的慶祝,不再隻是慶祝所有的殉道者,而是慶祝一切聖人。公元835年,教宗額我略四世欽定11月1日為諸聖瞻禮。教會對諸聖人的定義分為三個:1.天堂的聖人,2.普世的聖人,3.煉獄的聖人。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司鐸們隻把聖人的關注點放在天堂的聖人,卻忽略了後兩類聖人的慶祝。每一個基督徒都行走在成聖的路上,這也是教會在慶祝諸聖節時邀請每一個基督徒時刻醒悟“成聖”的使命。正因為我們是罪人,才有機會成為聖人,如果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罪,又怎麽能夠立足於聖人之地?行走在成聖的路上,渴慕向往天鄉的美願才是我們慶祝諸聖節的意義。賴著諸聖的轉禱,讓我們每一位有勇氣在基督的愛內實現彼此相愛的使命,並成為他人的聖人。

    諸靈節,又名追思已亡節,為那些所有去世的靈魂們祈禱的紀念日。教會早期便一直有為亡者祈禱的習慣,每一個文化中都有著不同的方式來追思已亡者。本篤會士一直保持著於11月1日的晚禱中特別為亡者祈禱,教會便繼續了這一項傳統,將11月2日定為追思已亡節,目的是希望普世教會能夠重視那些已亡的靈魂,為他們祈禱早升天國,也在提醒每一位信眾能夠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準備好麵對死亡。當然,我們並不是去懼怕死亡或者恐懼煉獄,而是懷著一顆信賴的心去生活好每一天,在現實生活中活出對基督的信賴和對天主仁慈的感激。諸聖相通功便是邀請我們去為所有煉獄靈魂祈禱,不僅僅是專注於自己的親友恩人,而是能夠為那些需要祈禱的靈魂們祈禱,因為每一個升天的靈魂都是我們的轉禱者。很多時候,我們一心隻為了自己親友祈禱,卻忽略了自己也對其他靈魂的重要性和義務性。單單的祈禱和彌撒還不夠我們對他們的幫助,而是需要建立在身體力行的生活上,齋戒奉獻和服務的行動上。

    基督普世君王節,作為教會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的慶祝,是為我們宣告了基督戰勝死亡和複活的事實,祂才是世界的真主宰。基督普世君王節最初於1925年由教宗庇護十一世確定為天主教的正式節慶。於1969年教宗保祿六世在新修訂的羅馬普通曆法中,將該節日改為常年期的最後一個主日。君王節也極度要求我們基督徒反思自我對耶穌基督的定位:生活中我們是否把基督當作我們的君王,是否把基督的價值和使命實踐在我們的周遭中,是否有把基督的王權帶給其他不認識基督的人。在我們十一月麵對諸聖與諸靈魂的時候,不要忘記,那所有的慶祝都來至於耶穌基督,如果祂沒有死而複活、如果祂不是普世君王,那麽我們的生命和死亡便不再擁有任何意義。但正因為基督才是我們的終點,所有我們經曆的一切都是為了走向祂,那麽我們的成聖之路和為靈祈福之路才越發有力量。

    讓我們善度十一月的禮儀生活,在祈禱中、靜默中、齋戒中、以及服務中,為基督的王國踐行所愛。正如聖安德烈宗徒一生,將基督帶給世界,讓更多的人走近耶穌,因為基督才是我們生命的核心和愛的根源。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