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世界的孤獨,不在於你做了什麽或者做些什麽,而是在於:你是誰;時間的孤獨,不在於你在哪裏或者怎樣的生活,而是在於:誰是你。
正文

愛可以掩飾什麼?--《不赦之罪》觀後感

(2025-07-03 23:01:48) 下一個

 愛可以掩飾什麼?

                               --《不赦之罪》觀後感

尋沐執恩

  愛可以掩飾罪惡嗎?愛可以掩飾仇恨嗎?愛可以掩飾一切嗎?似乎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反思不單單停留在罪惡與寬恕之間的選擇,而是超越那人性之間的愛與無助,或者說,無法改變的事實究竟要由誰來買單。本都電影中為我們展示著一位有信仰的牧師在自己的苦難中自我救贖的生活,也夾帶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青春少年的家庭問題,以及校園霸淩的危害。短短84分鐘的演繹,為我們淋漓盡致的展示著信仰中的苦難與罪惡,寬恕與接納,甚至於生與死的存在。

  當電影開始,為臨終受洗的陳阿婆舉行完簡短的儀式,在離開病房時,梁牧師與陳阿婆的孫子阿樂擦肩而過的瞬間,我們第一次見到了梁牧師抽搐的臉部和那努力控製情緒的麵容。沒有人知道究竟為什麼梁牧師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是我們都知道其中必有故事。鏡頭卻停留在了阿樂與阿婆之間的重逢,當然,阿樂所身帶著的枷鎖,同兩位隨行的看守人員,陪著阿樂的眼淚,在病房的靜默中逝去。

  影片正式入場,梁保羅牧師那堅定而又冷靜的證道,關於伯多祿問耶穌寬恕的次數,而梁牧師在信服於耶穌七十個七次的寬恕中宣認:“寬恕是神的事,人做不到。”在影片的發展中,觀眾也會慢慢了解其中的因由和背後的故事,也會在牧師妻子的反應中和阿樂的變化中,慢慢的走入梁牧師的寬恕世界。人真的做不到寬恕嗎?其實這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卻用著很複雜的生活演繹著最具挑戰的答案。梁牧師真的很努力去接受阿樂,一位強姦他獨生女的罪犯,也在很多時候控製自己的情緒,藉著不斷地祈禱、補贖來引導阿樂走上聖善的道路,卻也藉此機會“折磨”自己對神的信賴。直到最後,在為阿樂施洗的時候,梁牧師對天主的信賴徹底崩塌,因為他無法接受那個間接導致他女兒自殺的人竟然可以獲得洗禮的“新生”,天主竟然沒有懲罰他。如此這般的結局,不是牧師希望看到的,雖然他一直在祈禱和接受神的旨意,但是內心的不甘和對天主的疑問,讓他想要奪取阿樂的生命。

  演到此處,觀眾已經知道了梁牧師這樣做的原因,似乎都很理解,但是卻又都很無奈,因為真正決定生死的不該是我們自己,真的,包括那些自殺的和那些要想報復仇人的人。在梁牧師夫妻所經曆的回憶中和阿樂的傾訴下,我們知道了一個似乎完整的故事,但是卻缺少著一定的邏輯,在不明不白中,我們被罪惡所控製著情緒,在黑暗中迷失,絲毫看不到生命的光。梁牧師那尚在青春期女兒割腕自殺的場麵,讓無助的父母無法接受事實和真相,沒有人知道女兒晴晴的自殺是什麼原因,而他們隻記得那推開房門的瞬間所見到血泊中的女兒,也將無助的仇恨放在了那個強姦女兒的兇手身上。同為17歲的安樂和晴晴,作為同班同學,經曆著合謀的校園霸淩,以受害者和合謀者的身份,成為了悲劇發生的導火索。當阿樂被其他男生霸淩的時候,晴晴卻是那個帶著衣服來“解救”他的人,卻在成為朋友的路上,一個陪伴、一個輕吻、一個特殊的要求,在出賣與被出賣之間決裂,導致了最終的強姦,可是這一切都不是電影為我們展示的主要線路,而是那最後出現的意外懷孕的女人,在牧師的拒絕下想要輕生的她,為我們打開了梁牧師的另一部分記憶,那便是晴晴在得到父母的拒絕後,離開房間的場景,似乎也在為觀眾解釋為何晴晴的自殺、為何梁牧師夫婦的自責。三年忘記一個人真的很容易,同樣,忘記一個自己的錯誤也很容易,但是自責和譴責卻將是無法消滅的毒瘤,在一個個遺憾中消滅自己的信仰。當然,究竟晴晴的死是因為什麼,並不是電影的主要目的,更不是最核心的問題,而是那罪惡與苦難之間的較量,那寬恕與放下的選擇。

  其實寬恕的第一步是放下,並不是梁牧師口中的去愛,或者無奈的探索和等候“神的旨意”。我們都希望用愛來化解苦難,用愛來填補苦難的陰影,但是絕非易事。我們真的無法做到去寬恕那些仇人,但是我們可以先放下那個仇恨,再去決定要不要愛。正如梁牧師妻子與阿樂的對話,她真的無法做到寬恕他,但是她會選擇不去直麵這個所謂的“兇手”。苦難並不是宗教的最終目的,也不是信仰的最後退路,而是獲得自由的最好途徑。從哲學的角度看,苦難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在選擇和超越中去應對,因為苦難幫助我們獲得生命的意義。我們會發現苦難隻是一種現象,一種情緒的假象,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它卻真真實實的控製著我們的精神和我們的行為,也真真實實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若從佛教的角度來看苦難便最簡單了,一個詞“執著”演繹了全部的情緒變化,也歸納了全部的因素,因著我們的“執著”或者“癡(迷)”,讓我們的生命停留在一個狀態或者處在“無明”,這便失去了全部的生命意義。而基督宗教認為,天主並沒有創造苦難,苦難是因著人的悖逆和軟弱所帶來的產物,但是耶穌基督為我們擔負所有的苦難和罪債,我們本該是自由的,但卻被俗世所迷惑,失去屬神的光芒。其實,愛真的很偉大,如果捨己去愛,但若帶著仇恨去愛,那便失去了愛的本意和愛的味道。耶穌基督愛那些處死祂的人,愛那些釘死祂的人,祂沒有帶著仇恨,也不會去憎恨那些“兇手”,而是默默地為他們祈禱,因為他們都是祂所救贖的人,這才是真的愛。既然,我們人類無法做到去愛,完全的去愛,那麼我們就要學會放下,放下一切認為的傷害和失落,才會懂得愛的真諦。

  影片中,梁牧師不止一次的提到是“神的旨意”,也不止一次的臉部抽搐,但是卻都被自己公眾形象的光環壓下去,也被自己的信仰所否認和拒絕,因為他是梁保羅牧師。我也在懷疑,真的是“神的旨意”嗎?當擦肩而過的梁牧師與阿樂在醫院相遇,當阿樂看到奶奶手中的十字架時,當流露街頭的阿樂被容姑娘發現的時候,當牧師允許阿樂來到教堂暫住的時候,當阿樂為紀念晴晴在她家的房門口碰到梁牧師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巧嗎?如果真的那麼巧,那必是“神的旨意”,可若不是那麼巧,故事也不會繼續,終究還是“神的旨意”,因為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救贖和都需要去完成未完成的使命。似乎,梁牧師最終還是會錯了神的旨意,藉著洗禮來殺害那個害死自己女兒的“兇手”,可他卻恐懼於自己麵對的“真相”,因為他的苦難讓他選擇有限的記憶和忽視真實的真相。當阿樂聽到梁牧師的寬恕,確信神會接納他的時候,他卻破天荒的一句,“那我也可以原諒晴晴。”苦難的背後都是雙向的,如果我們執意於我們認為的真相和扭曲額的真理之中,那麼我們將永遠自陷入苦難中,無法自拔。

   這個世界,似乎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同的苦難,苦難竟成為了人的常態,但這並不是造物主所希望的世界。當原生家庭帶給青少年傷害時,沒有人去問怎麼回事,卻不斷地問為什麼這樣做。在阿樂失去阿婆的時候,他失去了一切,二十歲的他成為了無家可歸的人,卻沒有人關心他:你的父母、兄弟姊妹、其他親人呢?當他斬釘截鐵的告訴梁牧師,他沒有朋友的時候,可想而知,三年前的他又是擁有著怎麼樣的家庭生活,麵對著怎樣的校園霸淩。同樣,雖然健全的梁牧師家庭,卻造就了與女兒的疏忽和缺乏溝通,在本該有的問候和對話中,成為了天人相隔的永別。寫到此處,我也在思考,愛究竟能掩飾什麼?我們一直在講愛、說愛,卻真的好難做到去愛,真的很難讓他人感受到我們的愛,就連自己的家庭都充滿著憤怒和不解,卻隱藏著愛與被愛。麵對已經自殺離世的晴晴,麵對那個未婚先孕的年輕女子,麵對那個已成錯事也接受懲罰的阿樂,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接受他們的已成事實,又如何去幫助他們。信仰總是給我們多一個機會,因為寬恕和接納不是出於人性的需要,而是來至於那至高、至聖的天主,是祂接納我們的一切,也是祂給我們真正的生命和意義。

   影片最後,當開Uber的梁牧師意外接單,在上車的那一瞬間,認出是阿樂的時候,兩個人也都同時注意到了彼此,汽車從緩慢到加速,直到目的地,久久的沉默和汽車的轟鳴聲,我們不知道梁牧師有沒有真的寬恕阿樂,但是阿樂平安到達目的地也證明了梁牧師的一些釋然,一些接納那無法改變的事實。總之,在梁牧師的認知裡,生活還需要繼續,又豈能讓別人為自己的過錯和自責來買單,又豈能成為那個罪惡的定義者和審判者,因為隻有神才是那一個。

  其實,我更喜歡英文的電影題目《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因為這個更加扣合整部電影為我們展示的信息,以及傳播的能量。死亡下的陰影,當我們選擇不去寬恕,選擇不去接納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心理上進入了死亡期,因為死亡帶給人的是黑暗和絕望,能操控人心最醜惡的一麵,束縛我們的良知與向善,從而帶來的是毀滅。隻有我們趨向光明,尋找真理,才可以擺脫任何形式的死亡所帶來的束縛。正如匝加利亞的讚主曲所提到的,“光照那坐在黑暗中和死影下的人群,並引領我們的腳步,走上平安的道路。”真正的寬恕是基於對天主的絕對信賴和交託,當我們把一切放在天主的手中時,我們才可以走上平安的道路因為天主聖神的指引和聖化。也許我們永遠都做不到寬恕,但是我們可以交託於天主,在交托中放下他人的十字架,而去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與耶穌同行。耶穌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瑪544)祈禱也是一種放下的方式,在祈禱中轉化我們的心靈,打破我們的黑暗與自私,去肖似天主一樣無條件的去愛。每日慶祝的感恩聖祭都在提醒我們,將自己的苦難交託或者奉獻於祭台上,當做馨香的祭品,與基督合二為一。因為基督為我們做了全部的犧牲,也為聖化我們的苦難和生命而分享著祂的生命。

  愛,真的掩飾不了任何我們想掩飾的事物;愛,也真的掩飾不了我們想要包裝的精神、價值觀。因為,愛隻能做到自由和解脫,隻有真正無私的愛,才可以讓我們看到信仰的痕跡。愛,不是讓我們去否認罪惡,也不是讓我們去接納錯誤,而是讓我們去把持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寬恕的力量和信仰的魅力,懷著希望,不斷去成全他人的生命,並在愛中走向圓滿。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