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診所來了一對夫妻,兩個人都說,他們沒覺得被對方看見,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被理所當然了。
結合我的工作和個人心得,我以為,最核心的原因是,兩個人都是自小承擔了很多家庭責任的人。都是非常能幹的,也都是習以為常的。但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小孩,自小沒有被“善待”過。意思是,自小沒有無憂無慮,如孩童般長大過。先生說,他很小就需要幫助父母報稅。如果他不願意,就會被指責。
雖然他們都很能幹,但他們是渴望被肯定,被誇獎的。他們並非發自內心,想這麽能幹的,而是,內心總是有聲音,你應該這麽做,不然就是如何。如是長大的孩子, 成了成年人,成了一家之主,能承擔的同時,怨氣也會不少。而這個怨氣,表麵上看,是針對他人,諸如配偶的。但實際上,他們是對自己不滿意,因為從小長大,習慣了被 criticized。內在的那個聲音,其實,從來沒有遠去。
我之前的文章提及過,如果隻是一方自小被parentified, 另一方正常長大,估計後者會肯定和欣賞前者,那麽能幹。但問題一樣有,前者會看不順另一方,覺得後者無能。而不是去思考,是否自己有了超越年齡的過能了?這篇,我想說,如果配偶雙方都是自小被 parentified,兩個人會彼此順眼的,但與此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問題。那就是,彼此都習以為常,以至於當兩人來看心理醫生時,會抱怨說,I don’t feel appreciated.
我於是又自然而然,聯想到了自己。我做了全職媽媽十年,do I feel appreciated? 我覺得也沒有啊。我的先生最不擅長的,就是表達了。以至於後來的結婚紀念日,我來給他任務,讓他學會 appreciate。可盡管如此,他還能給你整了,五個肯定,三個改進建議什麽的。
既然我的先生同樣不會 appreciate, 但我為啥就沒有那麽大怨氣呢?我想,唯一的差別就是,做全職媽媽當真是我心甘情願的。我不是為了獲得他的肯定去做的。我的 joy 也全然不在他人的肯定裏。不過,自然,如果他能肯定,我一定會是高興的。他不肯定,我也是會有所失落的,但都在可接受範圍值內。還有一個就是,我的童年,雖然也會被媽媽要求做家務,但總體上,我是輕鬆長大的。
可盡管如此,任何的關係裏,appreciate 是個相當重要的元素。這方麵,老美比我們做得就好很多。我們請客,人家不僅帶著小禮物來,走了還會寫個卡來,或發個短信來,感謝一下。你可以說是客套,但這樣的客套,的確是會令人舒服的。
就好比,上學期,我家有朋友來的孩子,還有小兒的同學借住。每次先生和我備好餐飲,那個孩子會感謝,其他的孩子,包括我的小兒,都是理所當然的。那個孩子就很讓我受用。不過,我同時也知道,都是孩子,不需要過於要求。如我小兒說,去別人家,他也會的。
隻是,我想讓成年後的他知道,哪怕是自家人,說聲謝謝,這不是客氣。我和先生,尤其是我,會對他的付出表示感謝的。“謝謝”我是經常掛在嘴上的,先生現在也會了。不論是哪種情形,若希望別人改變,不如我們先改變了給他們看。漸漸的,我們期待的他/她的改變,會到來的。如果還沒有,就巧妙提要求,話術也很要緊,不要讓對方聽起來像是抱怨。可以說,我累了一天備餐,如果你能說聲謝謝,我的確會很開心。
總結一下,在任何的關係裏,尤其是兩性關係裏,我們都是希望被看見的。任何時候,我的付出被看成是理所當然,的確會容易令對方心灰意冷。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麽強大的,不是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是心甘情願的。願意付出,是因為在乎;希望被肯定,也一定是出於在乎。
如果我們在乎對方,就多說聲謝謝,或是,在特別的日子,一並寫張卡或做點什麽來表達。我有個客戶說,我說了也,我也做了呀,我在情人節還買了束玫瑰給她,結果她還把我罵了一頓,說我不心疼錢。哈哈。的確,表達愛和肯定,也是需要技巧的,因為,每個人的愛的語言不一樣。這個我下一篇再分享。
願我們在婚姻裏,都能看見和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