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asisflyi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探尋“自我”是一生的功課

(2025-10-11 08:47:16) 下一個

那天有朋友圈分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話語。 他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隻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黑塞說,個體生命最根本的使命,完成從社會角色到真實自我的回歸。在現代社會的規訓體係中,人們常被各種外部期待所裹挾,成為職業、家庭中的符號性存在。而找到自我,正是要突破這些外在定義,通過持續的內省與探索,發現那些真正使“我”之所以為我的的本質內核。包括獨特的天賦、真實的熱愛,與內在的價值取向。

他說,這種尋找不是一次性頓悟,而是持續終生的動態過程。永不停息的意思是,自我的確立,需要在時間洪流中間那個,不斷驗證與調適。當我們說,堅守時,並非固步自封,而是指在紛繁變幻的生存境遇中,始終保持對核心自我的清醒認知與忠誠。

“這種自我實現,具有雙重意義,與個體而言,它是精神健康的基石,讓我們擺脫異化狀態。於人類整體而言,每個充分發展的獨特個體,正是文明保持多樣性與創造力的源泉。”

以上全部我都認同。這便是閱讀的快感,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呼應。我如今和 Young Adulthood 的個體做診療,最終都落到找尋自我這塊。即,我是誰?我能做什麽?我願意做什麽?我的理想生活是個什麽樣子?等等。這一塊不探尋清晰,自然會對人的精神狀態產生影響。

其實很多人,包括看上去很成功的同學,他/她不一定很清晰自己的需求。我常舉身邊人的例子,包括我自己的。

這個周五,近期唯一的好天氣,我和先生北上看楓葉,帶著朋友的孩子。意外知道,景區附近小鎮,有林肯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羅伯特的私家莊園。因敬仰林肯,我們同去參觀。在紀念品商店,我看中一條明黃色圍巾,用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一塊麻布。但在我眼裏,很特別的藝術品存在。的確,很簡單,但我非常喜歡。看都沒看價格,拿下,先生幫助買的單。他告訴我,價格有些貴,似乎不值。這個價格,買個品牌貨還可以理解。言下之意是,如果是愛馬仕,那至少是愛馬仕啊,值這個錢。但我笑他太“社會”。我喜歡,那個價格就值。

我和他說,這個年紀了,逛商場,哪怕是頂尖名牌店,很難看到自己喜歡的了。如今的我不會再消費牌子了。在我看來,這就是“自我”。因為,隻有我知道,我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我不需要戴給任何人看,我戴給我自己看。

同樣的自我,我在我的小兒身上也看見。小兒學習能力非常強,我分享過,他是屬於,輕鬆裸考都能拿高分的人。高中階段,他非常痛恨,被全A 牽著鼻子走。他自然最後也沒去什麽名校。他在近期的視頻分享,他雖然很“普通”,但他就是想證明給人看,哪怕讀很普通的學校,他也可以獲得成功。因為他想要成功,而不是他想要名校。

他的核心觀點是,要自己要的東西,而不是別人喂給自己的東西。就好比,必須分分計較,才能拿全 A;或是,必須好好讀書才能拿全 A。他不喜歡學校,也不是很喜歡讀書,但他一樣想成功,他想證明給自己看,他究竟可以不可以。

我挺小兒的,不是他的見解正確與否,我挺他的是,他敢於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他估計對自己的高中有意見,他秉著一股勁,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尋找自我這一塊,他一點毛病沒有。他知道,我自小就卷他,但他不想被卷,他不願意過別人為他選擇的生活,或是,大眾都以為如何的生活。這個是很值得讚的。

我的先生自然和我們,相對都反其道而行之的。他在意名校,他在意頭銜,他在意他人目光。體現在,他的朋友圈,除非有重大喜訊,否則都是空白的。而我的朋友圈,每天都活個自己高興。

我並無意去改變我的先生,但實際上,我也看得見他的進步。比如,他能夠半自如表達情緒了,比如,他能把生活重心轉到家庭事務上了,等等。

說,我們的差異那麽大,為何還能相處融洽。至少,我這麽個跟隨本心生活的人,對他不離不棄,這絕對不僅僅是信念的問題,還是因為,我也欣賞他的“內核”。“自我”這一塊,他是需要反思的,但他的三觀還是很正的。本性純良。大事麵前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過。

如今,自我這一塊,小兒和我值得給讚,大兒和先生步子要跟上來。如黑塞言,對每個人而言,一生真正的職責隻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以,當我們看見,有人很喜歡自己,有人自我感覺很好,我們該做的是,為對方高興,而不是打壓對方。自我感覺好和 NPD,有相似的外表,但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正常健康的自尊,對自己感到滿意和自信,同時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尊重他人,同時也愛自己。而後者,完全的風馬牛不相及。具體的,建議同學們自己去ChatGPT。

我的確堅信,那些一貫喜歡打壓,他人“自我感覺好”的人,或是,他人的良好感覺,會令自己不適的同學,才是更需要去找尋“自我”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