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精算師,也不是很懂經濟形勢,隻能從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閱曆裏,分享一些個人心得。
其實,這個問題,我曾經也問過先生。那個時候,我們在探討一起赴美生活,先生不想立馬過來,他說,我們需要一個人留在這邊掙錢。我問,多久?掙夠多少?他沒有答案。而我,是不會奔赴,完全未知的世界的。
我說,我們一起來算個賬。首先,退休後,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他說,他不喜歡旅遊,呆在家裏就很好。但如果可能,他想至少每年花點時間,回家鄉做公益。做什麽公益?他說,那些留守的孩子,當真是廢了,他們對未來沒有向往。他說,他不會去教他們知識,但會讓他們感知,未來是值得期待的。即,燃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說,好,我陪你!我問,這樣的未來,需要很多錢嗎?我們兩地都會有退休金,然後,你的家鄉做公益,估計也花費不了多少錢。
然後,是的,我們的財富尚不能自由,即,不能維持到我們退休後的生活。但我們這麽能幹的人,最多五年?我們一定能找到謀生方式,即,可以自給自足。
先生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他說,你去打前站,我把家裏的後續處理完畢,隨後就來。我說,好。二年為限。二年後,你若是還沒來,我就帶著孩子回去。兩地分居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再多錢也不行。
我很信任我的先生。兩年不到,他來了。當然,他也是做好了一切的準備,畢竟,他自視為一家之主,我這麽個財渣是指望不到的。盡管,我對他的投資方式是有疑問的,我的嘴基本上閉得緊緊。既然選擇權已經交出,那任何的結果我都要認。
先生一直是這樣的人,對未來有擔憂。當年,我決定不讓小兒,接觸國內的教育,自幼兒園起,學費就高達十幾萬人民幣。他很是擔憂。說,你又不上班,花費這麽大,風險很高,這樣那樣。我說,如果將來你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孩子的教育,我就 homeschooling 培育他。先生的擔憂,從來就沒有成為過現實。我了解他,我也了解我自己,我們都不是躺平的人。我不會因為極低的概率,而犧牲我當下的生活的。
如今,18 年過去,小兒已經成年。上周旅行,他含蓄地告訴我,他的私人賬戶餘額已經過萬。然後,LLC 賬戶,已經有人投資了,第一筆是 2 萬美元。他是 COO/CFO,負責管賬的。這些和我們,可是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先生雖然沒說,但我想,他會認為我是對的。體現在,他如今對我的花錢,話越來越少了。以前其實也是不多的,我記得當年我迷上撥號上網,曾經一個月的網費一千多元,他也隻輕描淡寫地告知了我。我特別欣賞他這一點,響鼓無須重敲,更何況,我的個性也是很難改變的。
說到退休,他說,我的 401 K賬戶,已經有多少錢了。然後國內賬戶,大概有多少錢了。昨天差不多月末,他告訴,這個月,我的私人診療進賬多少錢。
我問他,你還擔心嗎?我會工作到八十歲,你不會沒錢用的 ,我們不會沒錢用的。對未來,我當真是沒有太多擔憂的。我的理念是,擁有了當下,就不會失去未來。
其實,一路以來,觀察他人生活,我的確是有很多不甚明白的。比如,住著豪宅,不舍得開空調或是暖氣。如果是怕冷或是怕熱,我是能理解的。其他,就不得要領了。剛來美國時,我曾經暫住一個朋友家一個星期,當真,每晚都是熱醒的,滿身都是汗,甚至難以入眠。也有同學,驕傲地說,退休金賬戶上百萬美元了,可家裏的生活,實在是一言難盡。
偶爾華人朋友聚會,有同學說,難以忍耐那份工作,但還差五年,不能提前退休,否則,是和錢過不去。也對?那位同學來美幾十年了,我有理由相信,他們養老金賬戶的錢比我多多了。但那一定不是我的選擇。人生有幾個五年?別說五年,五天我都忍不了。舉個例子,我在廣州曾被打劫,胳膊骨折。家裏住得離公司遠。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買車,我公交車上班,起點有座位,還可以。返程沒有座位,無法忍受。我半路下車,打的回家。不少錢的,但我不管。我的工資不低,掙了就是花的。不過,那個年代,如我這邊舍得的,不多。
做了心理醫生後,我開始明白,其實,這些和錢沒有太多關係,和安全感有關。總是覺得,退休後就不工作了,未來是個無底洞,需要不斷犧牲當下的感受,掙盡可能多的錢。
我的小兒說,他理解的自由就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比如,想去東京吃拉麵,一張機票就飛了。我說,自由在我看來,是,不想幹什麽就不幹什麽。大兒認同我的定義,但他說,這很難。我讓他問問自己,為什麽?
我陪過朋友去看她的媽媽,住以色列人開的養老院,條件非常好。她的媽媽低收入人群,保險幾乎全部 Cover。美國這邊的福利,當真沒得說。即,在這裏,大概率不太可能,沒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生活。
那又是為什麽?我們必須要拚命工作,拚命攢錢,不敢悠閑當下,不敢想花就花,就為了“吞金的退休生活”?
或許,我是“無知者無畏”。我已經無知無畏三十來年了,我對我過去的生活無悔,我對我當下的生活滿意,我對我未來的生活無憂。
寫出來,不是想證明我是對的,而是想說,世界上有我這樣的個體存在,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