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飛潛智

光影流轉,育教綿綿,拈花微笑,潛智蔓延。
正文

康拉德的憂傷我的憂傷(1)

(2023-03-23 18:13:22) 下一個

(原創:靈隱士)

康拉德的憂傷我的憂傷(1)

  在現代英美作家之中,V·S·奈保爾(印度裔英國籍)以其幽默的文筆,精純的語言占有一席之地。2002年,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年之後,奈保爾書寫了散文隨筆《Literary Occasions: Essays》,中文翻譯為《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以自己人生體驗的形式給未來的作家同行們一個私人的建議。標題中的黑暗意指在寫作這個行業裏,一個新人所要麵對的迷茫,無助,痛苦,以及磨難。

  標題同時提到的英國作家康拉德大名鼎鼎,是對現代英美文學影響最大的小說創作者之一。1998年,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以及蘭登書屋評選出了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波蘭裔英國人約瑟夫·康拉德以《黑暗的心》,《吉姆爺》,《諾斯特羅莫》,《間諜》四部作品成為入選最多的小說創作者。康拉德的風格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稍晚點的傑克·倫敦,以及後來的海明威,奈保爾,甚至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石黑一雄。康拉德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哲理性,擅長明與暗的對比,筆鋒就像常春藤的觸角一般四處攀爬蔓延,處處意味深長,主要的主題是描述人類工業之新,對自然界之老的破壞力。通過刻畫殖民開拓者在精神上的冷漠,揭示出文明之下人性心理上的陰暗之麵,通過現代與原始的文化碰撞,揭示了經濟發展進程之中人類所具有的狂熱與貪婪。預兆性,他的作品有一種人類行為的一種預兆性,似乎像是在預兆一些冥冥之中將來會發生的事。
    
  康拉德並非出生就是英國人,英語也並非是康拉德的母語,是他在經過了十年修煉之後,才學會比較純熟地把握運用。恰恰正因如此,康拉德反而能夠把非英語的感性特色帶入到英語的文學之中,結果出其不意,竟然在英國文學裏形成一朵奇異之花。康拉德原名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出生於俄羅斯控製之下的波蘭,青年時代入籍不列顛,作為海員周遊四海,人至中年後,感到年老力有不逮,於是在37歲之際,開始轉行並成為一名作家。    

  確實挺晚的,而且前後的跨度如此之大。可以想象一下,當時康拉德的眼前,那是多麽的黑暗。

  康拉德最有名的作品當屬1899年所創作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這部小說被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所看中,於是拿來主義洋為我用,將背景換置到更為美國人所熟悉的越南戰爭,於1979年拍攝了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由老牌影帝馬龍·白蘭度主演。非常經典,標準的好萊塢式視聽風格,像是一套爆米花可樂的觀影組合,開心爽口,隻是吃完之後嘴巴砸吧一下,卻發現全是甜乎乎糖的味道。當然很多人喜歡,畢竟青菜蘿卜各有所愛,隻是如此的修改其實虛化了原著小說的深度和廣度,雖然熱熱鬧鬧很好萊塢。在我看來,《黑暗之心》真正體現了康拉德內心最深處的憂傷——他目睹了黑暗,感受著黑暗,心裏矛盾著,大腦轉動著,思考著,最後發現困惑如此無解,所有方案如此無力,除了憂傷,別無它法。這也是靈君有意模仿了奈保爾,采用標題《康拉德的憂傷我的憂傷》的動機與緣由。

  接下來,諸君且不妨靜下心平著氣,跟隨我一起來探索一下康拉德的內心,來挖掘那些千絲萬緒,彼此糾結不已的憂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ng_yin_shi 回複 悄悄話 很榮幸,很開心川姐能夠喜歡。:)謝謝鼓勵與支持小弟。
.川曄 回複 悄悄話 這個係列寫得太美了。靈隱寺是個真正的詩人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