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在Quad中的“積極”參與和在金磚國家以及上合組織中的“消極”作用,成為一個話題。但仔細觀察印度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還是在其不結盟政策的範圍之內。原來的不結盟是針對美蘇兩個陣營的不結盟。但不結盟不等於要和美蘇兩個陣營為敵。要為敵的從印度的角度看世界,隻有巴基斯坦和中國。
印度的對外政策,從原來的“不結盟加偏向蘇俄”到現在的“偏向美國”都是偏向西方的政策,或者說是“偏向非亞洲”的政策。究其原因是一種內在社會等級製度對外的一種體現(和中國人骨子裏的崇洋媚外有異曲同工)。但中國對印度一直是一個股中刺。這就可以理解早期的“偏向蘇聯”是因為蘇聯是中國的大威脅,現在的“偏向美國”是因為美國也還是中國的大威脅。當然,這樣的“中國中心論”可能會有失偏頗,但筆者很多印度裔朋友,每次見麵都常常談到中印1963年那場不幸的戰爭。可見那場戰爭對印度人的傷害的深度和廣度。(這裏“傷害”,指trauma,是一個醫學或心理學上詞的意思,也許用“影響”更貼切。題外話: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trauma,中國對朝“抗美援朝”的trauma,從長期看都是負麵的。但觀察美國的尼加拉瓜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trauma是非常的不同,值得我們思考)。
回到開始時的Quad的話題,筆者一直在思考,美國在太平洋的全部到印度洋的部份中有五眼聯盟(Five Eyes),在亞太地區有美日同盟,美菲同盟,美韓同盟,為何還要一個Quad。原因在於印度的不結盟政策,不能讓美印走的更近。美國的Quad是一個為印度專門設計的不結盟的“聯盟”,是一個印度可以光明正大加入的組織。這個組織的針對性,正是印度的需要。(這裏我們不討論美國政治精英們的戰略思維)。
印度可以是金磚五國成員,可以是上合組織成員,為何印度不可以是Quad的成員。至於談到不同組織的關注點,和針對性,對印度而言,對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對國家威脅的最小化才是一個國家的政策。
美蘇衝突是冷戰的標誌,取而代之是中美衝突的溫戰,世界有一天會是中印衝突的時代。中印之間會是一個像哈佛和MIT的關係,還是一個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關係,還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關係,會是一個考驗那時候的領導人智慧的問題。願大家平安!
就在今年7月莫迪訪問俄國, 兩國還簽訂了十項發展計劃。 隻要美國不給錢, 莫迪就去握普京的手, 讓美國很生氣。 印度和台灣一樣, 在中美之爭隻能夠,都在打中國牌。 這個地球上, 誰也不傻。
兩戰在中美建交,拋棄台灣的過程中, 都有正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