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中國政府出台一係列經濟刺激政策,中國股市一路走高,許多中國人積極“入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附近和各公園,許多上海爺叔和阿姨熱情洋溢、手舞足蹈的談股市,包括大談賺大錢的機遇、互相交流經驗、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些上海市民也似乎早已忘卻前幾年疫情期間“清零”政策時遭受的痛苦,尤其2023年4月的上海封城靜默對生活的巨大影響、2023年底烏魯木齊中路的抗議風潮。
上海市民們對股市的熱情,讓人想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人瘋狂炒股的過往。有一部電影《股瘋》,反映的就是1990年代上海人省吃儉用投資股市、企圖一夜暴富、改變貧窮生活,但後來股價下跌、股民們賠光錢回到貧窮的故事。電影情節雖有些誇張,但反映的是股民們真實的狂熱內心。三十多年來,這樣的場景多次在上海及中國其他地方重現。2024年上證交易所前股民的熱情,和三十多年前的瘋狂,頗為相似,都是在熱切追逐財富。
而同時,中國日益嚴重的經濟下行、分配不公、貧富懸殊、醫改教改的失敗和停滯、養老和退休延遲等問題的嚴峻、住房難和爛尾樓、生育率急跌等,以及更加根本的政治體製和政治改革等問題,卻並未得到像炒股一樣熱切的關注和參與。除了體製對參與這些議題的限製,也與中國人“務實”、狹隘短視、自私利己的價值觀與社會風氣頗有關係(以及體製和民風的相互作用、惡性循環)。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告別了毛時代的紅色狂熱,人們更多的注重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發家致富成為多數國人的追求。1990年代及之後,國人進一步“告別革命”,下海經商、出賣勞動力、投身股市、兜售保險……一切都向“錢”看。
人們為了掙錢、致富,手段是不拘的。改開以來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既有辛勤勞動、靠產品質量、提供正常服務掙錢的,也有靠走私、詐騙、製假販假、黃賭毒、投機、利用關係後門致富的。在那個貧窮的、一切為了吃飽飯和小康、國家也將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年代,各種違法亂紀,大多都被縱容了。正如官方經濟政策鼓勵的,“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而道德原則、理想信念,乃至法律,則被視為發家致富的絆腳石,堅守道德而清貧者被當成迂腐不化被鄙夷,不擇手段致富者被當成能人追捧。
這種可籠統稱為“務實”的風氣,也是“前三十年”中國陷於極端政治狂熱、無建設唯破壞的政治運動、國民高度貧窮下的反彈。“改革開放”開啟後,從上到下的人們,都頗為務實,放棄政治教條、把促進經濟、豐富物質、改善生活作為一切行為的核心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如鄧小平的“無論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以及江澤民的“悶聲發大財”等,都在支持官員放開手腳發展經濟、鼓勵民眾窮盡手段努力賺錢。
這樣的風氣和政策,確實極大激勵了中國人走出政治動蕩、打破教條障礙、創造財富、豐富物質,是改開四十多年來中國實現經濟奇跡、從破敗到繁榮、從極度貧窮落後變成GDP世界第二、人民解決溫飽、部分國民小康甚至巨富的重要動力。
但這種“反彈”和“務實”,也將中國人推向另一個極端。許多國人不僅不擇手段追逐利益,也喪失了禮義廉恥等做人的道德,沒有理想而完全成為物欲機器,更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意識,自私冷漠、損人利己成為常態。人們相互之間沒有信任、充滿敵意和提防。“老人摔倒沒人扶”,就是人們互不信任和自保的典型表現。
墮落的不僅是平民,精英和上流階層墮落更甚。中國的社會精英、高校學生、中產階級,也普遍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外表舉止得體、彬彬有禮,但同樣自私冷漠,涉及利益不擇手段,學識用來謀利、禮儀用作偽裝。他們熱衷於考公考研“進體製”、鑽營攀附、構建利益關係網,獲取個人實實在在的利益。權貴及家人更沉浸於巧取豪奪、奢侈享樂。至於國家民族的命運、其他同胞的苦難、知識精英和上流貴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更是不在其考慮範圍內。即便略關心時事,也並不肯利用地位和能力真為他人和公共事務做貢獻。
無論精英還是庶民,普遍都隻考慮眼前的利弊、局部的是非,沒有長遠打算、為民族共同體共同利益的考慮、沉溺於物欲而喪失精神追求和道德修養。中國人在從政治狂熱走向“務實”後,不僅放棄了不切實際且造成災難的共產主義理想、毛澤東思想、階級鬥爭與反帝反修的狂熱,也拋棄了普世價值和民主人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有益價值觀、理想追求、做人的道德準則。
近年來的國人普遍犬儒化、對不公不義習以為常而麻木不仁。國人不僅對他人苦難漠不關心,自己被體製和大人物欺淩剝削,也忍耐下去、得過且過,以及欺負和壓榨更弱者找補。對於國家政策和社會變動,人們要麽冷眼旁觀,要麽牆頭草一般沒有原則、見風使舵,附和醜惡毫無心理負擔。在人們心中,是非對錯變得不重要,尊嚴和氣節似乎是遙遠而令人發笑的東西。
國人種種自私和“務實”、喪失理想信念,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風氣的寫照,也是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墮落、積弊叢生的重要原因。務實主義固然利於人們放棄虛無縹緲的幻想、不被虛假的烏托邦和“畫大餅”迷惑、打破陳規陋習、創造財富擺脫貧窮,個人主義也能激勵人們努力奮鬥改變命運,但個人主義走向極端自私利己、務實主義變成喪失道德底線、為物質利益不擇手段、對同胞苦難不聞不問(甚至損人利己),顯然就讓他人尤其弱勢群體利益、國家民族整體利益受損,各種社會問題愈演愈烈、積重難返。
對公共事務、長遠問題不聞不問,就導致權力濫用、腐敗、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分化;不推動製度變革,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民生問題等,各種係統性根本性的沉屙痼疾無法解決。在資源分配不公和不安定環境中,人們傾向於在利益衝突時以損害他人、挖公共利益牆角,保障自己利益,導致社會潰爛。人們都自私和損人利己,也讓“內卷”和內耗日益加劇,人際關係更加惡化。
本文開頭提到的熱衷炒股的上海爺叔阿姨,和“山河四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衡水模式”的縣城中學每天苦讀超過16個小時的高中學生,都一樣是在“內卷”。雖然“層次”和方式有別,本質都是為爭奪有限的利益、稀薄的資源,或投機取巧,或拚命吃苦,去搶奪體製漏下的殘羹剩飯。無論炒股還是考學,成功者都有限,多數人再努力也必然在競爭中敗落。成功者也隻是突破了殘酷人生的一關,之後稍不留意就將努力的成果損失殆盡。
正當上海爺叔阿姨們高高興興湧入股市同時,9月30日上海發生一起嚴重的隨機殺人案,一位失業者在上海一家超市大開殺戒,3人死亡、18人受傷。但十一國慶期間,上海及中國各地又都遊人如織、熱熱鬧鬧,悲劇似乎從未發生過。“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但人與人之間卻有著直接間接的關聯。當人們對於他人的貧窮與苦難冷漠,類似的悲劇就會不斷的繼續發生。
另外,很多中國人一方麵在掙錢上“務實”,卻又熱衷於炒股、炒房、炒幣這些掙“快錢”和投機領域,對於真正需要務實精神的實業領域卻缺乏興趣。這證明了國人的“務實”往往並不真的務實(而是為利益),甚至頗為浮躁,真正有務實精神、踏實做事者反而難以出頭。這種投機得到的利益,往往也不長久,往往得之易也失之易。例如本輪股市暴漲,並非因經濟景氣促成,而是政府的刺激政策,這意味著股市的上漲並不會長久,個人認為未來一年內股市就將跌回原形、回到一個月前那種低迷狀態。
中國如今的社會弊病,都是製度性的、不改變體製和環境無法革除的。而人們沒有公共意識、沒有政治理想和意識形態追求,也難有關心時事和改變現實的動力。而“務實”的風氣,正是損害人們關心抽象的政治議題、在乎他者疾苦的公共意識的障礙。
中國人如果繼續隻顧物質的、眼前的、個人的私利,對政治不聞不問、對他人苦難冷漠對待,中國社會積弊會越來越多、愈發嚴重而難以收拾,並最終讓每個個體都受損害,自私冷漠者也會被反噬。中國在三年新冠疫情“清零”中的遭遇,已是深刻的教訓。但人們在解禁管製後又遺忘了曆史,令人失望。類似的悲劇,恐怕還會以各種形式繼續發生。
人民經曆貧窮和匱乏後,拚命追求財富的緣由和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已解決溫飽、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民生領域弊病叢生的新時期新情況下,中國人不應該再短視和自私,而應有更多公共責任心和政治熱情,養成公民意識、為他者發聲,讓體製和社會環境變好,這樣也能讓自己更安全、利益更好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