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起,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及該國多個城市,爆發了反對公務員錄取配額製的抗議,反對將公務員錄取名額的30%留給獨立戰爭期間的軍人後代。從大學校園到主要道路,到處都是抗議的人群、橫幅、聲音。但抗議不為世人關注,影響局限於孟加拉國國內。
7月中旬,政府軍警、親政府人士,與參與抗議的學生和民眾發生了大規模衝突,超過100名抗議者死亡(據7月25日最新數字,死亡人數已超過200人),數千人受傷。這才引發了國際廣泛關注。
7月21日,孟加拉國高等法院(即最高法院的分廳)宣布公務員錄取改革法案的判決結果,大幅縮減了留給軍人後代的比例(從30%減少為5%),將公務員招聘名額的93%都以擇優方式錄取,剩餘2%配額留給少數族裔、殘疾人、變性人等弱勢群體。之後,大規模抗議告一段落。但要求釋放被捕抗議者、追究軍警施暴責任的抗議活動,仍在進行。
位於南亞東部的孟加拉國,長期處於世界輿論的邊緣,不為人注意。但孟加拉國並不是一個小國,而是擁有近1.7億人口(位居世界第八,次於巴西、多於俄羅斯)、有悠久和一度輝煌的曆史、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隻不過,它的苦難和潛力,都鮮為人知。
上古時期的孟加拉,既是古印度文明的分支,又頗有獨特性。之後,孟加拉地區與印度次大陸一樣,經曆了多番政權變遷、族群及宗教的衝突與融合,在18世紀中葉淪為英國殖民地。在英國結束殖民、印巴分治過程中,穆斯林占多數的東孟加拉成為當時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即東巴基斯坦。而西孟加拉歸印度所有,即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但東西巴基斯坦由於族群差異、地理隔閡、利益紛爭,尤其西巴在巴基斯坦政治軍事經濟領域的支配地位,導致的東西巴關係不平等,雙方衝突不斷。1971年東巴基斯坦爆發大規模反西巴抗議,並宣布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西巴方麵立即宣布東巴為叛亂,在東巴的巴基斯坦駐軍進行了血腥鎮壓。
經過殘酷的獨立戰爭、西巴軍隊在首都達卡製造的大屠殺,以及印度軍隊的幹涉和對孟方獨立的支持,全稱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Ga?aprajātantrī Vā?lāde?a)”的新的孟加拉國(之所以不簡稱“孟加拉”,因為現孟加拉國僅指1971年獨立後的東孟加拉/原東巴基斯坦地區,與整個孟加拉地區和孟加拉族群進行區分,也與印度控製的西孟加拉區分)在血雨腥風中最終成為獨立國家。
獨立後的孟加拉國,雖然擺脫了西巴的壓迫、實現了民族獨立,也在名義上實行了民主製度,但民主長期有名無實。參與獨立戰爭的開國元勳們,包括首任總統、孟加拉國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組建了政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 Bangladesh Awami League)”執政,形成了新的特權集團,壟斷權力和資源。對此不滿的在野黨和大眾發起抗議,並促成了軍事政變,國父拉赫曼被殺。
之後的孟加拉國經曆多番軍事專製、政治強人統治、民選政府的交替,政局動蕩不已。雖然21世紀初逐漸實現了選舉民主和政治多元,但其民主仍然頗不成熟,政治暴力頻發,執政黨和在野黨都在利用民眾,國民並不能真正有效參與政治和實現訴求。
而更加讓大眾不滿的,是幾十年來孟加拉國經濟民生狀況的差劣。由於政治動蕩、人口稠密、地理上易受水災影響、獨立時經曆殘酷戰亂等因素,孟加拉國沒有獨立和強大的工業體係,農業人口占國民多數,部分非農人口也隻是做服裝加工等低收入工作,中下層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雖然在多個軍政府和文人政府時期,政府也努力發展經濟並取得一些成效,但難以根本性提振經濟和減少貧困。
而近年來氣候危機的加劇,讓孟加拉變得氣溫更熱、更易發生災害。2022年孟加拉國與鄰國印度的洪災,造成900多萬人受災,數十萬人一度流離失所,財產損失巨大和難以計數。今年4-7月,孟加拉國再度發生一係列洪災,還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連續許多日最高溫超過40度,超過人體耐受能力。
高溫和水災以及衍生的疫病災害,讓孟加拉國人生活更加困難和更高死亡風險,讓人們生活痛苦和安全感降低,朝不保夕的人們也越發失去耐心和難以冷靜,催化了社會矛盾。氣候變化對政治暴力的影響,被人們所忽視,但它是非常重要的、日益嚴重的,對於孟加拉國這種低緯度又沿海的地區,更是影響巨大。
在貧困和天災人禍中脆弱生存的孟加拉國人,把考上大學和成為公務員作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鄉村出身的學生,希望不再像父輩那樣在動輒發生洪災和疫病、農忙辛苦還缺醫少藥的環境中聽天由命。成為公務員,就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關鍵。
但孟加拉國政府、司法、立法、科教文衛等官方機構的公職人員職位,並非完全公平選拔,而是實行配額錄取和擇優錄取並存的方式。1972年孟加拉國立法製憲後,獨立戰爭參與者們主導了配額製的設立,其中30%名額分配給曾參與獨立戰爭的退伍軍人(1997年,因當年的軍人逐漸老去,軍人後代也被納入配額範圍),還有一些分配給戰爭中受害婦女和其他弱勢群體,擇優錄取的比例長期低於50%(一開始甚至僅20%)。
雖然參與獨立戰爭的軍人勞苦功高,對軍人適當的嘉獎是必要的,但過高的配額嚴重擠壓了中下層平民競聘政府和其他公職機構職員的機會,造成巨大不公。孟加拉國人口密度大,又嚴重缺乏高收入和舒適穩定的職位,考公務員如過“獨木橋”。配額製讓占人口70%以上的非被優待國民僅得到不足50%的名額,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極大擠壓了大眾獲取公職的機遇。
配額製也不利於量才錄用,影響了公職人員的能力和素養。在配額製初創時,包括當時達卡大學副校長穆紮法爾·喬杜裏等學者就表達反對。之後數十年裏,孟加拉國有不少學者和知名人士,都批判了配額製的不公平和影響人才選拔和學術教育的質量。孟加拉國的貧困落後,也與人才選拔不夠公平、既得利益集團把持崗位和資源有關。
而且配額製度名義上是撫恤軍人、照顧弱勢,但本質上是長期執政黨“人民聯盟”、孟加拉軍人和警察、政府和司法機構公職人員等獨立戰爭時形成的利益集團,為獲取特權、強化利益共同體、削弱反對者在政府和司法機構中的力量和影響,而刻意設計的特權製度。不僅給軍人的配額是顯著特權,給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的配額照顧,雖有平權成分,但一定程度也是為了分化大眾、拉攏少數抑製多數、分而治之而為之,而非完全真心照顧弱者。
於是,這樣的配額製度引發從反對派到大眾的強烈不滿,一直都有反對聲音和抗議活動。幾十年來,配額製度也幾經變化,有時配額有所削減而擇優錄取比例增加,有時配額又有增多。不過給予獨立戰爭軍人及其後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削減的配額主要是來自原分配給其他弱勢群體的名額。而獨立戰爭軍人及其後代占孟國總人口的比例一直低於10%。換言之,這些軍人及後代獲公務員考試錄取的幾率是所有公民平均值的3倍多,更是非被優待人口錄取幾率的5倍以上。
配額製的改革和配額增減,也與政治鬥爭息息相關。當由“人民聯盟”中的強硬保守派主導政治、控製國會和最高法院時,配額比例較高;如果是改革派主導政壇、在野黨也風頭強勁時,配額比例往往會下調。
另外,孟加拉國名義上是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的國家。但孟國最高法院深受政治鬥爭和派係立場影響,長期由親獨立戰爭利益集團的強硬保守派控製。而且最高法院在內司法機構大量成員,自身是通過配額製躋身“入編”。這樣的最高法院顯然並非真正的獨立司法機構,它多次作出維護配額製的判決。如2018年,最高法院就駁回了對配額製合法性質疑的申訴。
而孟加拉現總理、國父拉赫曼的女兒謝赫·哈西娜,屬於“人民聯盟”中傾向改革的一派。她雖多次公開強調保留配額製的必要,但在學生和民眾抗議下,於2018年頒布行政令廢除配額製,並於2020年開始執行。但強硬保守派控製的最高法院,今年六月判決哈西娜的政令無效、恢複配額。
這就引發了6月至今的抗議和7月的大規模流血事件。早已對配額製頗為不滿,也對政府腐敗、社會貧困、政治暴力頻繁感到痛恨的孟加拉國青年學生和大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其中,青年學生是抗議的主力軍,他們既是配額製直接受影響者,也有著改變不公不義現狀的責任感。而不滿“人民聯盟“及相關勢力壟斷權力的反對黨,如 “孟加拉民族黨(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民族黨(艾爾沙德派)(Jatiya Party (Ershad))”、“民族社會主義黨(Jatiya Samajtantrik Dal)”、“左翼聯盟(Left Democratic Alliance)等,也對抗議推波助瀾。官方不願讓步,民眾在示威遊行中也日益焦躁,軍警彈壓,就釀成了大規模死亡的悲劇。
值得特意提及的是,在流血事件中,“人民聯盟”附屬的學生組織“Chhatra League(查特拉聯盟,即“孟加拉國學生聯盟”)”扮演著鎮壓抗議者的重要角色。該組織的成員很多都是獨立戰爭軍人後代,正是配額製的最大受益者。該組織也長期作為執政黨的側翼,維護政府、監視和欺壓反對派和民眾。他們攻擊反配額的學生和民眾,比軍警更加賣力。這些人在鎮壓大學校園內的抗議時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主導了對反配額學生校園運動的破壞和鎮壓。
連日的大規模流血,不僅沒有減少抗爭,還引發了更大反對浪潮,許多抗議者不畏軍警和“Chhatra League”成員的鎮壓走上街頭,抗議內容也由廢除配額擴大為反對鎮壓和政治暴力、反對腐敗和裙帶關係、呼籲政府下台等。首都達卡和重要港口與工業城市吉大港,都有至少幾十萬人上街,與軍警對峙和衝突。而超過100人死亡和數千人受傷的數字,也讓世界各國開始將目光投向一向為人忽視的孟加拉國,孟國內外輿論普遍譴責鎮壓、同情抗議者。
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孟加拉國官方才做出妥協,最高法院修訂和大幅減少了擬定法案中軍人後代錄取配額比例,才一定程度平息了怒火。但孟加拉國種種政治痼疾並未去除,本次抗議中軍警和親政府組織血腥鎮壓民眾,所以人們非常憤怒,並不滿足於撤回法案。反對派也不願放過這次抗議熱潮帶來的機會,呼籲人民繼續抗議。所以筆者估計,示威遊行在中短期內仍會持續,但規模會較前些天減小。
本次孟加拉國抗議及流血事件,反映的是孟加拉國大眾不滿既得利益集團固守特權、國家落後國民貧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政治暴力頻繁、階級差距和貧富差距大等社會不公,而發出的怒吼。而抗議及流血事件後國際社會的關注,讓孟國官方不得不做出讓步,也反映了抗爭的必要和國際輿論的重要。
其實,孟加拉國長期都存在社會不公和政治暴力,致人死命的政治衝突也時常發生。但相對於歐美、亞非拉一些較發達和受關注國家地區,孟加拉國的人權問題被忽視了。本次抗議6月已開始,但在國際上鮮有報道、悄無聲息。到了7月中旬死亡100多人,才引起關注,既可以說有幸,但可看成欠發達國家人命“不很重要”,死亡很多人才能讓國際瞥上幾眼。
筆者此前就曾寫過一篇《蘇丹內戰進行時》,提醒人們要盡可能一視同仁對待不同國家的人道災難,而不是根據發達程度和與自身關聯程度天差地別的區別對待。孟加拉國的悲劇,再次證明了人的生命與人道關懷的平等性的重要。
即便從重要性上,國際社會也不應忽視孟加拉國。如前所述,孟加拉國有近1.7億人口,潛力巨大。這些年來孟加拉國經濟也在較快增長中,雖然人均GDP仍然較低,但也意味著提升空間大。孟加拉也湧現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穆罕默德·尤努斯這樣熱心公益的銀行家,以及他創辦的專為貧困者、女性、底層等弱勢者貸款的“格萊瑉銀行”這樣的企業。
對於這樣有著希望與潛力的國家,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不僅應增加經貿投資、拉抬其經濟,還應促進其人權的改善和社會進步。這既有利於改善孟加拉國人的權利與民生,也能為各國投資孟國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又利於印太地區的和平安定。各國也應關注氣候危機對孟加拉國人生命與生活的危害,為孟國政府和人民提供必要的救助和幫助。
長遠而言,孟加拉國在未來若能渡過貧困、發展成熟,大抵也能“投桃報李”,回報世界各國。反之,如果各國對孟加拉國各種天災人禍不聞不問,這樣一個人口巨國的苦難就會外溢,輕則造成難民危機,重則成為戰爭和恐怖襲擊的醞釀地和兵源,對印太與世界都是危害。未來,孟加拉國和世界其他許多國家因氣候變暖和災害多發造成的社會動蕩和暴力,隻會增加而難以減少。雖然這樣的形勢很難逆轉,但各國更應盡力減少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的衝擊,而不是放任悲劇擴大和蔓延,這涉及到數億計生命的安危。
本次抗議和流血事件後,孟加拉國官方,無論政府、國會、最高法院,都應更多傾聽民聲,尊重憲法中關於自由民主、國民平等的律條,要真正為大眾服務,不應成為特權集團的代言人和傳聲筒。政府和最高法院也不應再“開倒車”,未來不應撕毀大幅削減配額的法令(筆者認為抗議平息後,政府和法院在未來某個時機,將配額重新增加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孟加拉國獨立戰爭的官兵及其親屬、後人,更應明白民族獨立是為了建設民主、平等、正義的社會,而非為個人、親族、小團體謀私利和特權。配額製在早年適當照顧流血付出的軍人尚可理解,現在又蔭及後人、占用大眾共享的機遇與資源,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相比擠占他人人生重要機遇,對軍人及其後人適當的金錢撫恤更為合適。
未來的孟加拉國,更應全力推動改革,且不應被舊的利益集團狹隘私利所約束,還要裁汰不合格的官吏,保障競爭的自由與公平,重視人才並量才錄用,才能解放生產力、促進活力,實現孟加拉民族的複興。而對於嚴重影響孟國發展和國民安全的氣候危機及相關災害,政府和社會組織更應積極關注和預防,讓孟加拉國民眾不孤獨和無助的承擔代價,感到安全感和沒有被拋棄。這樣,孟加拉國社會才能相對穩定,不因天災人禍再發生大規模流血和社會失序。
孟加拉國的配額製及引發的爭議與動蕩,也並非隻是孟加拉一國的問題。而筆者的建議,當然也不止寫給孟加拉國人。與孟加拉國有著同樣弊病的國家和體製,也應做出類似的改革,革除積弊和預防新危機,緩和社會矛盾與維護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