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初步結果揭曉。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維持了第一大黨團的地位,席位基本沒有變化;中左翼的“歐洲社會主義者與進步人士聯盟”雖維持了第二大黨團位置,但席位有所下跌。
而下跌比例最大的,是各國環保主義的綠黨組成的“綠黨/歐洲自由聯盟”黨團,和各國古典自由主義者和社會自由主義者為主組成的“複興歐洲”黨團。這兩個黨團得票率和議席數下跌均超過30%。而傳統左翼和極左黨團,得票也呈下滑趨勢,隻是跌幅較綠黨黨團和自由黨團為小。
而本次選舉席位大幅增加的,是極右翼黨團“認同與民主”,以及其他在歐洲議會暫時無所屬黨團、但政治立場屬極右的歐洲政黨。其中,法國的老牌極右政黨“國民聯盟(原名國民陣線)”拿下法國31.4%的選票和30個歐洲議會席位(法國共81席)。而德國極右政黨“德國選擇黨”也拿到僅次於基民盟的得票率和17個席位。荷蘭的極右政黨也獲得五分之一席位。
此外,意大利、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偏向保守民粹、疑歐主義的政黨,也都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取勝,成為本國在歐洲議會的最大黨。
顯然,極右和右翼民粹黨派,成為本次歐洲議會選舉進取最多的勢力。雖然其得票和席位總數仍無法與主流的中右和中左黨團匹敵,但發展勢頭迅猛,已更具實力和挑戰性。
那麽為何本次大選中極右得票迅猛增長?綠黨和自由黨勢力又為何急劇下跌?本次選舉反映的問題和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歐洲極右翼的崛起,已持續多年。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衝擊,到2010年前後難民潮對歐洲各國社會的衝擊,再到後來的俄烏衝突及戰爭,在諸多動蕩和危機下,歐洲各國民眾從生存到安全都麵臨更大壓力。歐洲社會也因內政外交議題、族群差異等而逐漸撕裂和對立。
而基於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排外、反移民、反多元化的極右勢力,就在重重危機下和人們的不安感中,悄然紮根各國社會、博得眾多遭受經濟危機打擊和移民潮衝擊的人們(主要是歐洲各國本土中下層民眾)支持。
而且,許多歐洲民眾厭倦了傳統政黨的循規蹈矩、政客的官僚主義,極右和民粹政黨就成了他們的“另類選擇”。
2022年開始的俄烏全麵戰爭,導致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西歐,戰爭也讓各國不得不增加軍費開支,物價也迅速上漲。關於是否要對烏克蘭援助、援助多少,以及對俄羅斯的態度,也引發歐盟內部激烈爭議。在動蕩的局勢下,本處於邊緣的極右翼更加得勢,利用不安和不滿的民心,兜售自己的“解決方案”,如停止對烏援助、驅逐難民等,得到部分急於擺脫困境的歐盟民眾支持。
在極右翼攻城略地的同時,是綠黨一係在各國的大敗虧輸。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躋身第三大黨團的綠黨黨團,本次得票和席位急劇下落。曾經頗受追捧的“綠色政治”波浪迅速退潮。在很多國家地區,“綠色政治”不僅不再成為時髦和“正義”,還成為被厭惡的標簽。
以生態主義、遏製氣候危機、保護環境為主要綱領的各國綠黨,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也頗有理想主義和前瞻性。但對於各國民眾,相較於更加長遠的氣候問題,更在乎眼前的生計。綠黨的政策需要民眾為保護環境而犧牲自身部分利益,包括削減化石能源供給、繳納環境稅、減少肉製品消耗、為第三世界增加環境保護援助等。
這些都需要歐盟民眾付出真金白銀等各種代價。雖然從長遠看,這些付出是必要的。尤其是氣候危機日益嚴重,且歐盟各國也已明顯遭受氣候危機侵害(如法國等國的熱浪致死事件,從2003年就已發生,2022和2023年再發熱浪,以及其他與氣候危機密切相關的幹旱和洪水災害),遏製氣候暖化已迫在眉睫。但很多民眾或更在乎收入、生計,或因受陰謀論等影響,對氣候危機不以為然。而俄烏戰爭加劇了歐洲能源危機和物價上漲,人們急於解決眼前的生存和能源需求,綠黨更加不受待見。
本次選舉,除了知識精英、高校學生占比較多的一些城市,綠黨拿下多數,其他絕大多數區域綠黨都敗給了其他黨派。例如德國的選舉結果地圖上,各區域第一大黨要麽是黑色基民盟,要麽是藍色的“另類選擇黨”,綠黨隻在柏林、漢堡、科隆等大城市獲最多支持,可謂“萬黑/藍中幾點綠”。另外社民黨在絕大多數選區也未獲多數(得票往往居第二至第四),隻在極少數地區獲多數票。
不僅綠黨得票下滑,持古典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立場的“複興歐洲(原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團)”席位也大大減少。這個黨團是由各國自由黨組成。相較於左翼的社民民主主義派係和右翼的保守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派係,自由黨團主張經濟上的自由放任、社會政策(如LGBT權利)的寬鬆開明,反對大政府過度幹預,政策整體較為中道理性。這贏得了各國中間派選民的支持。
但在種種危機的衝擊下,歐洲各國選民政治傾向逐漸極化,要麽支持極右,要麽支持極左,以及其他民粹政黨。中間派的支持受到嚴重侵蝕。而且相較於傳統中左社民派和中右保守派巨大的基本盤,各國自由黨缺乏固定的基本盤,支持力量分散和不堅定。所以本次大選中自由黨團大敗。其中在法國,馬克龍所屬的“複興黨(原名共和前進)”及其盟友全麵敗於極右的“國民聯盟”。中間派自由黨團的受挫,也反映了撕裂的歐洲社會共識和寬容的減少、選邊站隊現象的增多。
另外,本次歐洲議會選舉,還有不少政黨躋身議會,但暫時並無黨團所屬。這些黨派和議員加入哪個現有黨團,或會另外組建新的黨團,或一直處於無所屬狀態,都是可能的和值得注意的。如果這些議員加入極右和民粹黨團,那將進一步壯大極右和民粹勢力。根據這些議員所屬的各國政黨的傾向,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有些即便不是極右,也是疑歐主義的(質疑乃至反對歐盟、歐共體存在的必要性)、反建製的、激進和極端化的。這對於歐盟整體利益、歐洲各國公民長遠利益,基本都是不利的。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中右的人民黨黨團和中左的“社會主義者與進步人士”黨團,仍然是歐洲議會最大的兩個黨團,獲得最多民意支持。他們是歐洲議會乃至整個歐盟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這也說明了歐洲大多數公民仍然支持現行的歐盟體製和普世人權價值觀,歐洲共同體仍然堅固。但極右、民粹、反建製勢力的日益強大,也正在挑戰主流建製派乃至歐盟本身。
根據現在歐洲社會狀況、國際局勢、歐盟各國民意,極右和民粹力量在未來不會消退,相反很可能繼續壯大。歐盟體製、歐盟建製派、歐洲共同體,也將麵臨更猛烈的攻擊和挑戰。
筆者認為,歐共體及歐盟的創立和發展,極大促進了歐洲各國的聯合、互助、融合,對於經濟發展、人權捍衛、社會公平、環境保護,都大有裨益。雖然歐盟體製也有官僚主義、過於因循、靈活性差等弊端,但瑕不掩瑜。如今基於歐盟體製的歐洲共同體的建立和完善,是許多前人汲取歐洲多次血腥戰爭的教訓、民族民粹造成的悲劇、在二戰後努力締造的人道和平秩序的結晶,不應該被拋棄和踐踏,而應被嗬護與保衛。
至於歐盟的弊病,可以通過改革解決或緩解,而不是徹底摧毀現體製。麵對俄烏戰爭及其他國際時局變化,以及歐洲各國麵臨的經濟社會問題,歐盟內部應該更加團結而不是分裂。對於難民問題,一方麵要基於人道對待難民,另一方麵也要考慮本土民眾的關切。在氣候和環境問題上,應兼顧當前現實利益與長遠的人類存亡及地球安危。
總之,應以折中調和方式應對各種爭議和棘手問題(雖然這往往可能同時失去爭議雙方支持,但妥協是必要的可貴的,有識之士、有責任心的政治人物和黨團不應放任撕裂)。歐盟也確實需要在堅持原則同時,傾聽和包容更複雜的民聲,對刺耳的反對不應簡單貶斥和排斥,並做出適當的政策變更(但也不應屈從於極端和民粹),讓歐洲共同體繼續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杆存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