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月十五

(2022-08-17 10:01:23) 下一個

七月十五

       作者:太行山

       七月十五人們叫它中元節,說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這些說法我都是後來知道的。又說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這也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但與我們故鄉的季節對不上,因為故鄉莊稼成熟要到農曆九月。又說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這個說法我也是後來聽說的。

       故鄉的七月十五在我的記憶裏就叫七月十五,也是個節日,而且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對於我來說很盼望,因為有好吃的。這好吃的就是麵人人。七月十五幾乎家家都要捏麵人人,是用白麵做的。那時候能吃到一頓白麵飯是了不起的事情。

       故鄉是山區,麥子種的很少,因為適合種麥子的平地很少,而且產量低,畝產也就一二百斤。故鄉有句俗語,說‘四月八麥子苫(讀san)老鴉(讀wa,老鴉就是烏鴉。)’,就是說農曆四月初八,麥子長高了,看不到落在麥地裏的老鴉了。農曆七月初麥子成熟了,故鄉有一種杏兒 和麥子同時成熟,取名就叫麥黃黃杏兒。生產隊趕著把麥子收割回來,趕著打場,揚場,把麥子分給社員,為的是趕著過七月十五,有白麵捏麵人人。

       社員們每個人分到的麥子很少,各個生產隊也不一樣,我們第一生產隊最少,一般年景每人能分到十幾二十斤。母親拿出一部分麥子,篩簸淘洗幹淨,晾曬到麥子一咬發酥,就到旱磨上去磨。旱磨是相對故鄉的水磨叫的。水磨是半機械化,不用人推,比較省力,適合加工較多的糧食,少量的糧食加工就的用旱磨。旱磨是人力推,很辛苦的,也可以用驢,鄉親們沒有驢。磨白麵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分遍數磨;一種是不分,叫一籮打到底,這樣磨出的麵叫全麥麵。分遍數磨,前後磨得麵要分開,要用銅絲大細籮篩麵。前幾遍是比較白的麵,好看,筋道,好吃。後邊的用馬尾巴毛織成的粗籮篩麵,就是比較黑的麵,這黑的麵不是很筋道,吃起來軟希希的,口感不怎麽好。為了好看,在做饃饃或麵人人時常常是白麵包黑麵。

       七月十五做的麵人人,有各種花樣。有壽桃,福手,有各種鳥兒,有魚,有牛羊豬,還有人物。給家裏的閨女捏個漢羅漢,給小子捏個大閨女。這羅漢漢和大閨女的身子和頭是分開捏的。羅漢漢有手有腳大大的肚子,大閨女則苗條順溜。他們都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眼睛是用一小點麵團,上邊按一個小的黑豆豆。這黑豆豆是扁圓的,大小和扁豆差不多,黑亮黑亮,像眼仁仁,非常逼真。這種黑豆豆我們叫它羊眼睛睛,是一種故鄉特有的野花的種子,長得不高,有五六七八寸,河灘上地圪塄上都有,花很稠密,一長嘟嚕,花有些像蝴蝶,明黃色,果實是一種莢,每個莢裏有三四粒黑豆豆,用它的時候就去野外綴(故鄉俗語,就是采摘的意思。)一些回來。把按了黑豆豆的麵團兒粘點水安到頭上就是眼睛了。上鍋蒸出來,眼圈鼓鼓的,眼珠子黑亮黑亮的,身體白白胖胖的。用一根去掉皮,曬幹了的細柳條棍,把頭和身子連在一起,然後再用紅顏色把他們點綴一下。這時大閨女豐滿柔腴,杏殼眼,櫻桃小口,白白的麵皮,紅紅的臉蛋,真是一個人見人愛的漂亮標致的大閨女;這時的羅漢漢肥胖富態,壇子一樣的肚子鼓鼓的,兩個奶頭一個肚臍眼凸凸的,光光的頭,長長的耳朵,大嘴咧著,眼睛笑眯成了一道縫,真是一個大富大貴的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

       做這些麵人人,用到的工具就是一把剪刀,一把木梳,還有一隻自製的七星梅花點和一小團浸透了朱砂紅水水的棉花。把那麵團兒在案板上搓一搓,捏一捏,剪刀剪幾下,轉一轉,梳子按幾按,一團麵就在母親的手裏變成了藝術品。上鍋蒸出來香噴噴,喜樸樸,各種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不忍心吃掉它。女孩子的羅漢漢,男孩子的大閨女有的要放在鍋巴巴裏炕幹,放起來,慢慢享用。

       七月十五蒸的麵人人,有一樣是一定要有的,那就是麵豬豬。這個麵豬豬是要送給豬倌的,鄉親們叫放豬的。那時候許多家庭都養豬,一是吃肉,煉豬油,二是積肥。那時有個口號,叫“豬多肥多,肥多糧多”。村裏養豬是放養,由著豬豬們出去亂跑,自己去找吃的,從小培養它們自謀生路的能力。豬豬們不愛講衛生,隨地大小便,街上野外到處有豬糞,當然不喜歡講衛生的還有牛羊騾馬。於是就有拿著糞叉叉和籮頭轉悠著拾糞的。其實這種養豬法不科學,豬豬們整天亂跑容易減肥,有一句老話說‘吃不肥也跑瘦了’就是這個道理,不過放養出來的豬肉好吃。

       春暖花開,生產隊開犁春耕播種,鄉親們在自留地裏忙著安瓜點豆。栽種開始了,豬豬們就不能亂跑了,要關起來,一直到秋收結束。這半年的時間豬豬們要到生產隊的大豬欄裏過集體生活。村子裏六個生產隊,每兩個生產隊建一個大大的豬欄,把各家各戶的豬豬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我們一隊二隊是一個豬欄,各選一個人做豬倌,從事放豬這項光榮的工作。

       要想把自由散漫,瘋跑慣了的豬豬糊弄到集體宿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豬倌挨家挨戶的動員豬豬參加集體活動,豬豬不聽,豬倌就拿鞭子趕,豬豬還是不服從,豬倌就動粗。大的豬豬,豬倌前邊拴著繩子拉,主人家拿著棍子在後邊打著推著趕,豬豬好傷心,好痛苦,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中等個頭的豬豬主家和豬倌一起抬著走,豬豬四蹄亂蹬,哭天嗆地;小一些的豬豬,豬倌就幹脆抱著,小豬豬哪見過這陣仗,以為要給它做結紮手術,嚇的屁滾尿流,哭爹喊娘,使勁的掙紮。那幾天滿村子裏都是豬豬的嚎叫聲,有那多情的女主人看著自己的豬豬如此受罪,少不了流下幾滴眼淚。

       如是數日,豬豬們忽然明白過來了,感覺參加集體活動挺好。每天大家在一起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公的母的遞個眉眼,丟個秋波;豬倌帶著它們一起出去郊遊,在草地上拱著吃草根,在沙灘上玩沙子,在小河裏洗澡,中午就在河灘的柳樹蔭之下睡午覺。後晌又回到集體宿舍,大家又是推推搡搡,公的母的打情罵俏。一直玩到陽婆婆落山,主人們收工回來,豬倌就宣布放學,豬豬們發了瘋似的朝各自的家裏跑去。這一天頑皮搗蛋,可把它們餓壞了,你想早飯幾乎沒有吃,學校又不管午飯,一天在野地裏運動,早就餓的饑腸轆轆了。其實回到家裏也沒有什麽好吃的,那時候連糠都讓人吃了,豬豬們一般隻能吃些不長膘的野菜,喝些泔水。豬豬們長久營養不良,個個身材瘦的皮包骨。隻等著秋收後就可以吃到些營養的食物,比如小的山藥,澄了粉的粉渣,做了豆腐的豆腐渣,灰灰白葉子,甜菜葉子,蔓菁疙瘩,蔓菁蘿卜櫻子等,把這東西鍘剁到大禍裏煮熟,豬豬們吃得騰騰讚讚的,肚子吃的圓鼓鼓的,吃飽了喝足了,回窩裏躺倒就睡。等一個冬天下來,豬豬們長胖了,傻豬豬們的壽命也就該終結了。

       村子裏有個鄉俗,就是每當時節主人們要給做活的一些禮物,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後來的人民公社化。七月十五給豬倌一個白麵做的麵豬豬,就是感謝他們對豬豬的辛勤付出,感謝他們的幫助。這一天,兩個豬倌爭先恐後的上門趕豬,跑的人家多得到的麵豬豬就多。

       故鄉的人們過七月十五,捏麵人人,並不僅僅是為了好吃好玩,也不是僅僅為了感謝誰,而是有一個淒慘的驚心動魄的曆史故事的。

       元韃子占領中原以後,也占領了故鄉。這可不是傳說,也不是聽說,而是有活生生的曆史見證的,那就是離我們村二三裏地有個小村莊,叫韃子營。那是一個高地,一個靠著大山的有利地形。當初元韃子把營盤紮在那裏,人們叫它韃子營,一直延續至今。據說韃子統治漢人非常苛刻,規定了許多戒律,實行聯保,就是十戶人家養一個韃子,家家要好吃好喝供著,其中最讓漢人不能接受的是可以隨便睡女人,娶回的新媳婦,第一晚上要陪韃子睡,叫初夜權是韃子的。如果這個韃子被害死了,這十戶人家的人全部要被殺光。韃子們為了防止漢人造反,一年四季不許使用刀具,隻有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可以用刀切西瓜,切月餅來進貢月亮。刀具都是由韃子們管著的。

       這種慘無人道的統治,人們實在忍無可忍,於是大家秘密的策劃造反。最後決定在七月十五通過送麵人人,在麵人人裏藏一個紙條,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晚上切月餅時,殺韃子。家傳家,戶傳戶,村傳村,八月十五統一行動,晚上殺韃子。 

       這是在我記事起就時不時聽鄉親們說的一個故事,但是我相信是真的,現在仍然相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