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唱(上)
作者:太行山
看唱就是看戲,故鄉的鄉親們把看戲叫做看唱,我打小就記得。
2017年從Q友的空間看到一個老物件,一下喚起了我的一些少時在故鄉的記憶。我突然想拿這件老物件考考朋友們,看看有多少人認得它,於是就把老物件的照片發到群裏,結果隻有兩個年長的認識這個老物件。物去人非,頓感時間的無情,不覺悵然若失,睹物思親,過往的日子,已然被後輩們忘卻的不少了。
這個老物件叫汽燈,也可以叫氣燈,顧名思義,它離不開一定的氣壓和煤油。氣燈對於我來說有著美好的印象,也是我在故鄉看到過的少有的幾件富有神秘色彩的洋東西之一。
我最早見到的氣燈比較笨重,開關、油管都是銅的,有玻璃燈罩,燈泡是用蓖麻纖維或石棉做的紗罩,用很細的鐵絲掛在瓷製燈口上麵。使用時在一個圓環似的油箱裏灌上煤油,打足氣,扭開開關,汽燈就有發出細小的嘶聲,點燃紗罩,初始有火焰是黃紅的,不一會紗罩就縮成一個雞蛋大小的紗泡,火焰收了,變成一個光球,燈光驟然變得異常明亮,刺眼,猶如高瓦數的日光燈,發出輕微的嗤聲。這時的燈泡很容易損壞,必須要罩上玻璃罩加以保護。
我是在小時候看唱時見到汽燈的。那時候故鄉每年五月十三都要在龍王廟唱幾天戲。據說五月十三是龍王爺的生日,唱戲讓龍王爺高興,祈求他降來及時雨。五月十三正好鄉親們播種基本結束,需一場好雨潤田,好讓種子正常發芽。五月十三也正好是鄉親們播種結束,有了半月二十天的消閑日子,借著龍王爺的麵子,看唱高興高興。這是故鄉的一個傳統,打我記事起就有,一直延續到現在。隻是如今把龍王爺的事忘掉了,龍王廟的戲台也沒有了,建了大的舞台在貫溝寺,樣子土不土洋不洋,不倫不類。唱戲成了一個純粹的娛樂項目了,故此,看戲的意義也就比較單一了,熱情也就大不如從前了。不管做什麽事情,它的附加值不高,那麽投入的興致就不會多,意義也就不怎麽大。純娛樂的娛樂,也就會變得娛多樂少了。去年新屯堡五月十三的廟會,忻州的表姨回去了,給我發來幾幅現場照片,看到台下看客寥寥,戲場冷清,不覺心中一陣酸楚,更加懷念1974年以前的龍王廟廟會的歡興與熱鬧。純樸的鄉民,熱烈而溫馨的戲場,人們彼此之間少有心機,多的是誠信與善意,那開心也是發自心底的自然流露。
1970年代以前的廟會,每天唱兩場戲,白天黑夜各一場。那時村裏沒有電,看夜戲時就用兩盞汽燈照明,非常明亮。奇特的汽燈配上精彩的戲劇和熱鬧的鑼鼓家夥什,把人們的心境吊的非常高。看那燈,看那戲,看那來自四鄉八村的陌生人,豐富了廟會的意義,豐富了人們的心境,滿足著並不貪婪的鄉親們的那顆安靜的心。即使光看那汽燈的樣子,再看那點燃汽燈的過程,也讓我們這群小孩子感到特別的好奇與歡欣。
每年五月十三廟會,一般都要唱三四天的戲,村裏就熱鬧非凡,家裏都會有親朋到來,周邊鄉縣的人也會到戲場搭棚擺攤,買粉湯羊雜,麻葉麻花,白麵饃饃,河撈烙餅;花紅線,撥浪鼓,糖蛋蛋,風車車,砂鍋隔笨......,小買小賣多的很,搞得戲場裏熱氣騰騰,轟轟烈烈。人們挨挨擠擠,喊媽叫妹,大呼小叫,香飄五味,小孩子們在人群裏穿來竄去,追趕打鬧。台上鶯鶯燕燕,咚咚鏘鏘,台下一片人海,看得看,鬧得鬧,熱鬧的不行。
夜戲比較安靜,也是重頭,一般上演的是好戲,生意攤子都關了,人們專心看唱。 開戲前都要有三通鑼鼓,每一通都是鏗鏘激烈,震耳欲聾,目地是告訴人們戲快要開演了,快來看吧。那些敲打鑼鼓的師傅們個個氣勢軒昂,身體晃動,煞是賣勁。這第一通鑼鼓招去的就是一夥小屁孩,扒在台沿邊看台上的演員。過一陣二通鑼鼓響起,台下就坐了不少人,有的壘石頭,有的搬小凳,自自然然一排排坐下來。戲台上的演員也已經妝扮完畢,偶爾帶著戲妝和戲服走台,武生們也會熱身翻跟頭,折蹦子,練跺子。等到第三通鑼鼓時,天色就大黑了。台上的大幕拉上,台下坐滿了人,一大片,周邊又站了一大圈,廟院裏黑壓壓的全是人頭,旱煙縷縷嫋嫋,人聲嘰嘰喳喳,人人在暗幕中翹首以待。三通鑼鼓戛然而止,文場上三弦繃繃,司弦吱吱,二胡咕咕,笙兒呼呼,‘梆梆梆’偶爾幾聲清脆的細鼓聲,文場的師傅們在調音。突然一個人提著一盞汽燈撩開大幕出來,用繩子拴好吊了起來,黑暗的劇場裏頓時光明四射,台下不禁一陣騷動,又一盞汽燈吊了起來,兩盞汽燈把舞台前的廟場照耀的一片光明,如同白晝。樂器響起,大幕徐徐拉開,舞台上一派繁華,桌椅圍錦蓋緞,布景上亭台樓閣,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氣象萬千,二幕、三幕、牆幕及吊幔層層疊疊,地下一塊大大的地毯,如此這般把個舞台妝扮的仙宮一般。後台有戲腔傳出,台下頓時鴉雀無聲,眾目睽睽,聚焦舞台,夜戲開始了。
那時候唱戲的劇團要來,一般都是坐縣社的大卡車,滿滿高高一車,下邊是戲箱子,上邊是演員的鋪蓋卷,鋪蓋上坐著唱戲的。唱戲要不要錢我不知道,反正那時候一切都是公家的,演員們月月都有工資,下鄉為老百姓演戲也是劇團分內的事,但吃住是要村裏邊管的。劇團裏大約有三十多個人,由大隊負責把唱戲的分配到村子裏的六個小隊,再由小隊長分配到各家各戶,分配到的人家就負責吃住。一般一家一個,或者兩個,吃一頓飯唱戲的要交半斤糧票和兩毛五分錢,這是官家的規定,也是公家人的出差補助標準。至於住戶要不要那是住戶的事,一般都要,糧票和錢都是普通農民稀缺的,(那時候糧站買米麵,吃飯下館子都是要糧票的。)也有不收的,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