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投資筆記

(2021-11-08 05:39:33) 下一個

2021年1月的筆記,文中有些數據待以後更新。

 

無腦長期持有

典型的例子是公司的401K賬戶,不能取出,按期存入。最好的基金是SP500 index fund,自己可管理的是買SPY,它是SP500 相應的ETF。長期投入SPY的基本原理如下。

  1. 美國經濟不會垮掉,如果垮了,這樣的投資是不能保本的。

  2. SP500 中的500家公司由SP committee定期選擇,收進經營好的,剔除不好的。這樣的淘汰實際上是在改變SPY中的成份股。

  3. 曆史表明,長期持有SPY的收益比基金經理管理的好很多,隻有極少數基金在某些年裏能比下SPY。

不能確定的是,一次性投入好,還是像401K那樣無限次存入好。可以確定的是,需要有5-7年的時間持有,才能這樣長期持有。

買Sector ETF

需要了解感興趣的sectors,SP 有11個sectors,相應的ETF是 XLK,XLV,XLF,XLP,XLY,XLI,XLB,XLU,XLE,XTL, XLRE, 可以上ETF.com 查看它們的各種數據以及成份股。還有些sector ETF,如semi-conductor(SMH),biotech (IBB,XBI), 航空 JETS,entertainment PEJ,等。

 

買sector ETF需要了解這個行業的經營,它隨經濟起伏的情況,也就是說什麽時候它會情況變好,什麽時候變壞,好的時候的盈利,差的時候又是怎樣的。最好是了解ETF幾個成份股的情況。

 

買個股

如果從基本麵著手,要能看懂公司的季報,marketwatch.com,investing.com 上有公司5年來的financials 數據,3張statement,income statement, balance sheet, cash flow。最重要的是income statement,在這張表中,公司的經營分成3個部分,gross profit,operating profit,net income。有些公司的cash flow被看得重要,它也被稱為EBITDA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mortization) 。看懂income statement,對公司的基本情況就清楚了。

根據Technical Analysis (TA) 做交易的人很多,但不是我的長處。UPenn Prof Siegel說,TA是不能預測股價的,隻有FA(Fundamental Analysis)能。我解釋不了,以後可以討論。

 

投資交易的三個方麵

第一方麵是觀察和學習,要有足夠長的時間,需要經曆熊市,像2008年,2000-2002年那樣的。如果從2010年進入股市,在這10年裏對股市的觀察是不完整的。這10年裏曾經有過三次大幅修正,

2015年11月 - 2016年2月,為期4個月,SPX從2100 下跌到1830,-13%,2016年4月底反彈回到2100,曆經2個多月。

2018年10月 - 2018年12月,為期3個月,SPX 從2940 下跌到2350,-25%,2019年4月底反彈回到2940以上,曆經4個月。

2020年2月 - 2020年3月,為期1個多月,SPX 從3390 下跌到2235,-34%,同年8月反彈回到3400,曆經5個月。

以上的三次下跌反彈都有不同,類似的地方是它們都在幾個月內反彈回來,沒有打破2009年以來的牛市趨勢。同樣在這10年裏,一個人可以完成從大學到博士的三個學位,卻沒有見識股市下跌而不回頭的走勢。

第二方麵是資金管理和坐功,這個方麵很難,一般人往往忽視了。可以理解現金持有多,就可能守住一些波動大的倉位,如果現金少了,守住倉位就很難,也就是說輸不起了。很多機會是靠守住倉位而贏得高利潤,Jim Cramer有句話可信,“if you panic,you will never make big bucks“。要和賭博區分開,就要管理好倉位,要有反轉的本錢。

第三方麵是運氣,絕大多數情況下和個人關係少,盡管有些情況是個人的閱曆和經驗才走運。不少人在做完一次交易後,因為賺得高額利潤,便以為是自己下的功夫得到的結果。這樣的自我誤解,使得接下來的投資交易連連出錯。隻有客觀地認識到一次交易成功的偶然性,是當時發生的事件有利於自己的倉位。為避免發生這樣的自我陶醉,在做完一次較大的交易之後,離開股市幾天到幾周,讓自己能平靜下來,客觀地看待股市和自己。

一年多前,當股市從2018年底反彈上來之後,不少人,也包括我自己,覺得這10年的股市帶來的運氣已是氣數已盡,不知哪天會跌到什麽價位。2020年3月的下跌發生後,怎麽也沒有想到股市會在疫情中連連新高。2020年是個新手年,老手都害怕了。

進場買股的動因

建議翻看幾節Ken Fisher 的書《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他所說的3種在股市上賺錢的途徑,或者不會陷入不會賺錢的交易,會幫助少走彎路。這本書可以在圖書館借到。Fisher有個很簡潔的斷語,在網上看到的推薦賺不到錢,因為人人都知道的事,股價早已priced in。隻有和大多數人的看法相悖,多數人信某件事,或者不信,造成股價偏低,才有可能買到有價值的股票。最近在CNBC上看到推薦2021年裏這5個股,BMRN,AVID,UCTT,IIVI,INTC (https://www.cnbc.com/2021/01/15/why-top-analysts-back-intel-biomarin-stocks.html),文中還有目標價,可以關注,今年它們是否會漲。

Charlie Munger,Buffett 的partner,對長期持股有一句很精辟的話,大意是如果把一個公司的負麵情況都考慮到了,再買入,就會長期持有而不動搖。以這句話來判斷買入SPY,有足夠的時間持有,在股市下跌時期就不會賣出,相反地,會增加持股。對於一個公司,是否能考慮到它所有的負麵情況?這是很困難的,特別是新公司。從這點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麽Buffett能長期持有GEICO,KO,PG一類的股票。

用TA信號作為進場點位,常用的有MACD,均線,Stochastic,還有Bollinger Bands,表麵上看是在做預測,我覺得這樣的預測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momentum,幾乎所有的TA指標都是觀察momentum,另一個是統計意義下出現的概率。以前在同樣的TA指標出現的時候發生的概率大,以後就被用來做為信號,很多交易者做筆記,統計發生時的現象和概率,有一定的可靠性。去年9月寫過關於Stochastic 14天效應,附於下。

Stochastic 以過去14天內的 High,Low,和當天收盤價計算得出。在下跌開始後,過了14天,近期的最高收盤價變小,公式中分母(H-L) 變小,因而Stochastic值變大。

從9月2日SPX 達到最高值算起,到9月22日是第14天,其中9月7日是假日,9月23日收盤價達到最低,Stochastic卻沒有破9月8日創下的前低,是因為9月2日的收盤價已排除在外。

結論是,14天之後,如果Stochastic破前低,表征股指非常bearish。不破而上升,是14天效應所致,是否bullish,還得看後市。

很多TA指標需要查看它的機理推導過程,對學理工的不難,能避免盲目使用。

說到這裏,無非是要在進場買股時提醒自己,問幾個問題:

我了解公司和這個行業多少?

我先於別人知道很多,還是別人對這個公司或者行業的看法錯了?

我能持有不動,如果股價隨大盤下跌?

有句話點到要害,進入一個行業往往需要跨過一個門檻,很多行業要求一個學位,有的還要求經驗,但是上股市做交易沒有門檻,好像誰都可以做,沒有門檻。事實上沒有門檻的工作不容易獲得成功。

還有句名言,在股市上很有經驗的人並不是他們什麽都知道,而是知道不能做什麽。他們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因為股市在短期內不可測。知道不能做什麽是指根據以前的經驗,不能冒這麽大的風險。去年三月有經驗的人被嚇住了能解釋這句話。

因此,問人接下來股市會怎樣,不可能有人能回答,回答不知道是最正確的答複,或者答複附加了“如果” 的條件。給一個確定的答複是很大膽的,而往往是不可靠的。

有這樣的看法,我覺得蠻有道理。人人都想逃過大幅下跌,實際上幾乎沒有人能做到,或許哪些長年做賣空的人做到的概率大一些,因為他們永遠看跌,總有猜到的時候。對於做長期投資,為複利增漲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行,巴菲特應該能做到,不管是財力上,精力上,還是資訊上,他都遠超過別人。實際上,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Berkshire Hatherway沒有逃過股市大幅下跌,BRK股價大幅下跌都發生過。但是,巴菲特在股災中的應對非他人可比,他總是有現金可以投入,而且從不猶豫,心理和操作上是聖人。

專業服務

最普通的是共同基金,每年收費是公開的,1%以下算便宜的,1.5%以上的屬於貴的,最便宜的是指數基金,Vanguard SP500 Index fund 收費在0.1-0.2%之間,可能是最便宜的。Sector funds 收費較貴,通常都在1%以上。

幾個投行都有專業服務,Bank of America - Merrill Lynch,Fidelity,等。

Hedge fund 或者Private Equity fund 收費通常是 2/20, 2% 管理費,分享20%收益。

周期性行業

以MU在過去10年的走勢來看Semi行業的周期,用MU作為判斷的原因有幾個,它的產品覆蓋的行業廣,產品的商品成份高,而技術更新的含量低 (相對於其他Semi 公司),上升周期到了,需求量增加,和別的商品類似。有了Semi 的周期,就能以此推斷Semi 公司股價的波動,在上升周期內下跌會有限,下降周期快終結了,股價就會反彈。

2011年3月 - 2012年10月: 下降周期,約18個月,

2012年10月 - 2014年11月:上升周期,約24個月,

2014年12月 - 2015年5月:下降周期,約18個月,

2015年5月 - 2018年5月:上升周期,約36個月,

2018年5月 - 2019年6月,下降周期,約12個月,

2019年6月 - 現在, 上升周期,已有16個月

目測周期的始終,忽略了周期內的波動,包括受股市大幅下跌的影響。Semi周期的長短變化,受技術更新,國際貿易爭執的影響,2018年來最重要的因素是禁運華為,技術更新的例子是NVDA,由於它在技術上的領先和新市場的占有率,幾乎沒有周期性。查看MU過去一年半來的季報,每次Revenues/Earnings都超出預期,這是上升周期的現象。

這次上升周期還會延伸多長時間,我以為至少還有一年,原因是5G網的建設和剛開始的iPhone12 super-cycle,這是持有QCOM,AAPL的理由。還有一些為5G網基站和手機提供芯片部件的公司,也將outperform 股市中其他科技公司。

大科技股的估值

ttps://www.cnbc.com/2020/11/10/vaccine-rally-pushes-parts-of-the-market-a-overbought.html

上文說overbought,看一下MAGAFNT,這7個股占QQQ 53%比重,其中AMZN,TSLA,NVDA的估值總是很高的,在此忽略,剩下的是MAGF,根據finviz.com,

AAPL PE/FPE 36/27, EPS growth EST 32%, PEG 2.82,FPEG 0.84

MSFT PE/FPE 35/29, EPS growth EST 20%, PEG 2.42,FPEG 1.46

GOOGL PE/FPE 34/29, EPS growth EST 18.5%,PEG 2.06, FPEG 1.84

FB  PE/FPE 33/27,  EPS growth EST 23.4%,PEG 1.99, FPEG 1.41

上麵估算的 FPEG假定12個月以後它們還保持著現在估算的earnings growth rate。

照估值看,隻有AAPL 較為合理,原因是它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earnings growth rate 高。估值是個moving target,說AAPL 12個月以後還有32% growth rate,誤差會很大。

GOOGL 的PE/FPE 和AAPL,MSFT接近,剛引起注意,過去它的FPE 在low 20,PE 30-40 過去是軟件公司常態,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可查看CRM,ADBE,INTU, WDAY,水漲船高。

昨天開始的tech corrections不是沒有原因的,現在持有的,或者要買入的,應該有長期的打算,如果相信這些MAGF會在今後幾個季度beat earnings ES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