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以曆史事實為準,涉及影評部分有劇透。)
01.電影 Oppenheimer
看了《奧本海默》(Oppenheimer),講二戰美國原子彈之父也就是世界原子彈之父的電影。我們本來計劃是去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娃自稱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學)迷,在這部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間點名要先看這劇。
我則是衝著馬特·戴蒙去的,他在裏麵是配角,演曼哈頓項目(Manhattan Project)的軍方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Leslie Groves)中將,MIT和西點軍校培養的軍人。
戴蒙作為哈佛dropout(輟學生)跟隔壁的MIT緣分更足,演了不少MIT人,2016年還曾被邀請去MIT做畢業演講。
看起來,為飾演格羅夫斯中將,戴蒙同學還增了點肥。
02.原子彈下無冤魂
電影三小時,很多對話場景,考驗觀眾的聽力和主演的演技。諾蘭是大牌導演,被排名進過影響世紀的百人榜單,力作包括《敦刻爾克》等經典。這部片子也拉了好幾位好萊塢影帝或獲獎提名,包括戴蒙等幾位都甘願主動降薪跟他合作。個人覺得左派導演的二戰劇能拍成這樣不錯了,反正屬於筆者可以接受的區間。
這段曆史值得了解思考反思,美國原子彈之父是個大左派,30年代美國共產黨同情者,雖然沒有公開加入,但是給黨員和相關活動做過捐款,後來也有藕斷絲連;其前女友是不擇不扣的美國共產黨,常年有抑鬱症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29歲時候終自殺;自己弟弟是黨員,老婆也曾經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奧本海默之所以開始積極研發原子彈,很大原因也是自己是德國猶太移民二代,內心有報仇雪恨滅納粹的動力。但是等原子彈成功研發出來的時候納粹德國已經投降了,是否用於日本還曾在政府內部引發一些爭議。
他在投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後本很興奮,演講時候說“本該更早出來用在納粹德國人身上”。廣島(Hiroshima)當時死了13萬多人;幾天後的1945年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爆炸,長崎(Nagasaki)又死了6萬人。就是這有爭議的第二次投彈,讓他開始分裂了,8天後就寫信給國防部長要求禁核武器。
很快隨著核武帶來的日本人傷殘照片發到美國,讓奧本海默更加陷入情緒波動。當年10月他與總統杜魯門見麵,還說出覺得“自己手上沾了鮮血”的話。杜魯門私下很生氣,說再也不要見這個“哭娃(cryingbaby)”,“狗娘養的(SOB)”,而那次也是他們唯一在白宮的見麵。
後來奧本海默就利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堅決反對美國繼續研發氫彈(H-bomb)。這裏就體現左派幼稚病了,自己不發展H-bomb,蘇聯就會先開發出來。這就像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能源政策,為了“環保”讓德國自廢武功去買俄羅斯的能源,最後還不是天下大亂的節奏?
原子彈結束了二戰,避免了更多平民的死亡,讓美國將士終於能回家。
美國無法阻止納粹、蘇聯的核武開發速度,隻能用與時間賽跑的方式用先進和有威懾力的武器和科技,來蓋住群魔亂舞的高壓鍋。對於隻認鐵拳的民族,揍到無還手之力才能製服狼性。原子彈下無冤魂。隻能慶幸羅斯福、杜魯門作為民主黨總統,那時候的左派在這些關鍵問題上還是不含糊。
03.從原子彈之父到被解權政治影響
格羅夫斯中將當年相中奧本海默挑大梁最高機密的“曼哈頓項目”,本來也是讓人吃驚的一次破格。首先學術上奧本海默並沒有得過諾貝爾獎,能否鎮住一水的科學界牛人成功帶隊,存疑;其次,奧本海默是個左派,他自我定位是“(羅斯福)新政民主黨人(New deal democrat)”,這在當時環境下也是不尋常的任命。
但是奧本海默畢竟是從小就跳級、有哈佛學霸氣質的天才級別的人物,也極為博學多才,哲學、文學、音樂、藝術等都是他涉獵範疇。他的個性和對物理的癡迷帶著天才所有的偏執,從哈佛畢業後去歐洲,在劍橋竟然給導師留了一個下毒的蘋果,差點因此被退學。奧本海默後來去瑞士聯邦理工大學ETH,並最終從當時的世界量子力學聖地德國的哥庭根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回到美國,他去的也是伯克利、加州理工這種世界物理王冠上明珠地位的地方任教。談笑有鴻儒,密切合作者包括諾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Ernest Lawrence)這樣的人。華人更熟悉他的學生,有“中國居裏夫人”之稱的吳健雄。
格羅夫斯中將是在伯克利直接找到的奧本海默。恰好是奧本海默難得一見的跨領域的廣博知識,讓他勝任需要把物理、化學、工程學、核醫學等各種類別的領悟融會貫通的這個耗時數年、投資幾十億的造原子彈的大型計劃。參與該最高國防軍事機密的人員,也從開始的數百人發展到6000人。
這一受命,終讓他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國家英雄,終結二戰的第一科學家,時代雜誌的封麵人物。
不過奧本海默的好奇心不光是停留在求知層麵,也體現在了個人生活上。花心的他,跟有夫之婦凱瑟琳搞上床,這樣懷上的第一個孩子,於是凱瑟琳決定離婚,奧本海默成為她的第四任老公。
奧本海默在婚內還至少見過前女友吉恩·塔特洛克(Jean Tatlock)一麵,也因為塔特洛克跟他自己與美國共產黨的聯係,這次幽會完全記錄在美國情報部門的眼皮之下。
這種個人私生活跟普羅大眾有什麽關係嗎?要說完全沒有也難,因為在塔特洛克自殺幾個月後,1945年7月16日,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三位一體”(Trinity test)爆炸實驗成功。這個命名被曆史學家認為,是奧本海默默默紀念塔特洛克的見證。Trinity的出處來自塔特洛克介紹給他的一位左翼詩人創作的一首詩歌。
兩個對立陣營之間,就這樣借風流才子科學家的一段舊情,以暗號般的手法,一位共產主義者的詩意卻被隱秘地藏進牽製彼此的頭號武器。
奧本海默的好色還表現在自己與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Los Alamos Laboratory)一同事的妻子保持著婚外關係,這段情在他後來調離到普林斯頓之後才了斷。
有這樣花心的老公,其生物學家的老婆有嚴重的產後抑鬱並因此染上酗酒的毛病也便就不奇怪了。
本來覺得電影的主要演員怎麽把科學家都演得像半個精神分裂,一核對曆史原型,就是比較自我矛盾糾結的類型,也長期被精神問題困擾。所以整體上是對得起觀眾的。
奧本海默在原子彈爆炸之後,便陷入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由於他異常強硬的反對氫彈研發的立場,以及早年與美國共產黨的親密關係,這導致他在1953年,被國會調查聽證,甚至有指控他“是美國共產黨”。眾多前同事、學生和包括妻子在內的家人,都被叫到國會作證;連當年招募他的格羅夫斯中將,都做出來“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將不會招募奧本海默”的證詞。
國會調查小組最終以全票認定,奧本海默是一位忠於國家的公民,但是同時他親共的背景也真實存在,由此做出吊銷他安全背景許可證的決定。這等於終結了他的政治影響力。
奧本海默在普林斯頓的工作並未因此受到明顯衝擊,期間他指導幫助過的科學家,包括華人最為熟悉的李政道、楊振寧。而且幾年後的1963年,肯尼迪總統還親自給他頒發恩裏科·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實際上等於為他“平反”。
不過他這段的經曆,成為左派眼裏批判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最佳“殉難者”。
04.人類進入有自我毀滅力的時代
隨著78年前位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聲驚天動地的大爆炸,那一日被有的書籍譽為“有兩個太陽的一天”;人類也在那一刻,進入可以自我毀滅世界的後核武器時代。
奧本海默覺得自己將“死神帶到了人間”,這是他中晚年一世糾結的根源。但是在人類正邪的較量中,我們有其他選擇嗎。
唯一能做的,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永遠把最強的實力留在正義的一方。隻有善保持自己的實力,才可能期待馴化邪惡,逼之改良或者被瓦解。
換句話說,核武能否最終被銷毀,取決於惡勢力提高自己下限的那一天的到來,而不是讓善良正義自廢武功。
【前文導讀】
請支持陌上美國維權 ?捐款https://www.northriverlegalfund.org
詳見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status/1682137084344295424?s=20
至於你的假設,根本不會發生。俄羅斯的後台這事上反而不會允許他們動用核武。畢竟是世俗社會的,還是更怕吹兩片蘑菇雲過來,不想惹到自己早死.lol
看看日子這個國家是怎麽脫胎換骨的,而之前的軍國主義日本有多瘋狂!
看起來白左控製的網絡讓這個發言被大大低調處理了。隻在一個博客上才找到原文:https://eahnc.wordpress.com/2015/08/07/senate-testimony-of-major-general-charles-w-sweeney-may-11-1995/
Oppenheimer 的研究和愛因斯坦應該比較進。 theoretical astronomy,especially as related to general relativity, 他在 quantum mechanics 中並沒有留下什麼 marker, 但在 quantum field theor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和 nuclear physics 領域都有建樹。 挺可惜的, 他應該可以在 physics 中做得更好。
Beijing Girl好像很懂物理學啊。 這些名詞是啥意思?
聽說五毛姐最近很粗魯, 經常無故辱罵網友, 真的嗎?
笑得不行, 五毛姐這麽幽默, 沒想到。 到哪領錢,能透露一下?
好文章, 謝謝分享。 帶著這些背景知識看電影, 會對電影有更好的理解。
想不到五毛姐對不涉及中國的話題也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