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回國(6)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

(2025-11-26 07:00:09) 下一個

書接上回。我還發現,各家書店存在的目的不盡相同,很有意思。

新東方書店——主業謀生,副業修身

新東方書店是我非常喜歡的書店,有點時間就想過去呆會兒。書店有兩層,一層是成年人閱讀區,燈光暖暖的,設計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沙發座椅便於讀者閱讀。最裏麵還布置了挺大一塊空間,是一人一桌的自習區,可以在這裏看書、自習,無需任何餐飲消費。

二層是兒童閱讀區,主要是繪本書和兒童讀物,繪本質量很高,涉獵範圍也很廣。一些祖父母喜歡帶著放學的孩子先來這玩會兒,再回家吃飯。孩子來了就不想走,因為這有很多動物形狀的坐墊,小孩來了就趴上去,家長怎麽都拉不起來,好不容易拉起來了,熊孩子又趴回去,總要好多次孩子才肯跟著大人回家。

和所有實體書店一樣,看書的人多,買書的人寥寥無幾。書店不掙錢是肯定的,但對新東方來說,他們應該早就放棄了讓書店掙錢的想法,書店掙不掙錢無所謂,原本也不指望它能掙錢。在我看來,書店的存在更像是俞敏洪個人的情懷,而不僅僅是企業形象與文化的展示。它如同蛋糕上的櫻桃,無則依舊風華,有則錦上添花。

風入鬆書店——醉翁之意不在酒

風入鬆書店是北大教授王煒在1995年創辦的,因其濃厚的人文學術氛圍成為當年北京著名的文化地標之一。後來隨著創始人去世以及經營實體書店日益艱難,書店曾在2011年關閉。2024年春,裝飾一新的書店重新開業,位置依然在北大附近。

書店一層是電梯間,二層是社科類圖書兼少量文創品,三層是文學藝術類書籍和閱讀消費空間。四層全部是咖啡飲品區,很多年輕人在這裏備考或準備論文等。店內是統一的藍綠色書架,非常醒目。

店裏文學類書籍的選品質量很高,能夠滿足深度文學愛好者的需求。令我驚訝的是這裏攝影類與藝術設計類書籍居然也很豐富,包括一些很可愛的繪本書。我是馬岩鬆的粉絲,看到一本《二十城記》,這是在別家書店看不到的。沒想到的是,這裏竟然還設有女性主義書籍專區,雖然我對這些沒那麽感興趣。

店內的閱讀氣氛很濃厚,二層的公共閱讀空間常常滿座,總有人一呆就是大半天,也有些人幹脆就坐在蒲團上讀書,雖然閱讀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把書買走。

這也是一個沒理由掙錢的書店,但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存在的道理,有個梗怎麽說來著,對了,叫“夫妻分床睡”,想想可以怎麽理解呢?

宣南書店——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這些年隨著後傳統書店的興起,書店仿佛成了一個什麽都能往裏裝的消費空間。許多書店的網紅味越來越濃,書味卻越來越淡。把餐飲、咖啡、文創與書店疊加起來的新零售模式,就是我看到的宣南書店。

我想設計之初,他們也許有意打造一個書香氛圍濃厚的書店吧,中式複古風,文房墨寶、鮮花禪草、書法文字,水幕瀑布,滿牆書香。但走著走著就背離了初心。

落地窗上的水珠沿玻璃窗緩緩流下,這是書店最吸睛的地方,也是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想搶占的位置。

這裏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人特別多,而且特別嘈雜。每個角落都是人,有些人沒椅子就幹脆坐地上。一堆人聊工作談事情,聲音特別大,一堆人打卡拍照,另一堆人做直播,屋裏屋外進進出出。你看著有滿牆的書,但其實很多都是未拆封的,網紅舉杯咖啡,拿本書,拍個照,顯得自己很有內涵的樣子。

實在沒事幹的人就玩手機,甚至還有男女調情亂搞的,這裏表麵上是家書店,其實沒有一點書店該有的樣子,完全就是一個菜市場,我都覺得這麽說辱沒了人家菜市場。那些想看書的人,根本沒法靜下心來看書。

另外,吃的喝的都貴,因為人太多了,店家連咖啡杯子都來不及洗,有些喝的就直接用罐頭湯兌點熱水,還聽到顧客說提拉米蘇是凍的,硬梆梆的沒法吃。

我挑角度拍了幾張也許能看的

 

書店緊鄰法源寺。1924年4月,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誌摩、林徽因陪同泰戈爾前往法源寺賞丁香、談佛法,成為一時佳話。就這麽一點點淵源,西城區將這條街改造為曆史文化街區,這家書店和旁邊的網紅胡同都是街區的一部分。網紅胡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爛漫胡同,但我隻看到了爛。

也是挑角度拍幾張也許能看的

戲外書店——推開虛掩的門

戲外書店是北京首家“劇場化”戲劇主題書店,書店位於宣武門附近的繁星戲劇村裏,店內圖書以戲劇藝術、當代藝術、舞美設計等為主。除了戲曲戲劇,也有文學名著,雜誌期刊,以及與劇院設計,道具使用,電影分鏡相關的專業書籍。這也是一家專業性很強的書店。

網圖

這是我看過的書店中,選書品味和店麵設計結合得比較好的一家店。書店會定期邀請戲劇主創、藝術家、作家等來這裏舉辦藝術講座,簽售,公益閱讀等活動,並進行線上直播,讓更多讀者感受戲劇文化的魅力。

除滿足讀者閱讀體驗外,店裏還設置了兒童戲劇圖書專架,向未成年人普及戲劇知識。

依托小劇場的優勢,書店與劇場連接成一個動靜結合的移動空間,將經典文學改編成話劇,進入劇場與導演主創互動,把靜態閱讀創新為立體閱讀。譬如,工作人員與讀者分享了莎士比亞的名著《馴悍記》,分享結束後,大家進入繁星劇場觀看由《馴悍記》改編而成的話劇《愛在無愛城》。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全方位感受戲劇的魅力。

這裏還有莎翁餐廳,屋頂露台,戲外花園餐廳。

網圖

網圖

網圖

網圖

網圖

據我觀察,專門來看書買書的人很少,來書店的人多是來劇場看戲的,提前到了先在店裏逛逛等候開場,順便買點飲料帶進劇場裏喝。如果有興趣,有些人也許看完戲後會來看一眼跟戲劇有關的書,或者在這裏吃個飯和朋友聊聊天等。

書店這種前店後場的經營模式比其他書店前衛了一點點。大多網紅書店采取的都是圖書+文創+咖啡這三種模塊組合的經營方式,但戲外書店在這三大模塊之外加入了戲劇元素,形成了3+X模式,這個探索方向是可以的。但我覺得他們在X這一塊做得還不夠淋漓盡致,這一點也許可以參考前麵提到的郵局賣菜,當然不是叫他們也去賣菜。既然有劇場、舞台、書店、露台、花園餐廳等等這麽好的硬件設施,那是不是也可以開設戲劇培訓班,提供衣食住行演全包的一站式服務?或者家庭影院?甚至戲劇主題郵局?

這年頭實體書店都是賠錢的,既然已經賠了,那還不賺點吆喝回來,把動靜搞得再大一點?隻有把X這部分充分延伸才能帶來收益,有了收益才能養活書店,書店反過來再反哺X,形成良性循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頂級朋友 回複 悄悄話 你對書店情有獨鍾,有不少研究,實際上他們很多替代了圖書館的作用,國內圖書館還是少!謝謝分享,感恩節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