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曬衣服的日本人

(2023-03-22 08:30:31) 下一個

在加拿大買房子,學習到一個新知識,就是有的市政府或者共管物業設立了鄉規民約(bylaw),不許曬衣服。曬衣服在這裏的定義是指在公寓樓的陽台上或者聯排屋、獨立屋的院子裏用晾衣繩或者晾衣架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對濕漉漉的衣服、被罩等紡織品進行幹燥的行為,也包括對本來就是幹燥的被子等用品進行暴曬以圖殺菌的行為,不包括對於醃菜、封肉、板鴨、火腿等食物進行晾曬、風幹等涉及食品加工的行為,或者對書籍、字畫、壁毯、地毯等晾曬行為,更不包括對人類自身在太陽下麵暴曬,諸如中式的曬太陽和西式的太陽浴,以求對自身殺菌、補鈣、禿頭長頭發、皮膚有古銅色等行為。

為什麽要如此羅裏吧嗦來定義呢?首先,bylaw不是law,如同son-in-law不是son一樣,女婿如同半個兒子,鄉規民約如同半本法典,女婿一離婚,在law上一看,就不是son了,所以是靠著law栓著的son,所以叫son-in-law。鄉規民約也是依附在law上,既不是聯邦法律,又不上大雅之堂,所以隻能叫土政策,一方麵不是每個加拿大的社區都用一樣的鄉規民約的,另一方麵,違反了鄉規民約,一般不會鬧到請lawyer律師的地步,而是像秋菊一樣去討個說法,討不到就自認倒黴,或者選一個沒有如此鄉規民約的社區去居住。好朋友Jennifer就是一個例子,她住在不許曬衣服的X市,很不爽,後來因為要去H市陪年邁喪偶的父親,發現H市允許曬衣服,特地告訴我她曬衣服的高興勁兒。我去H市看她,院子裏的晾衣繩上各種衣物迎風招展,如同凱歌,宣誓著Jennifer的心情,又如同旌旗向著X市的鄉規民約宣戰。

回到正題,在日本旅遊,驚愕地發現,日本人之愛曬衣服,簡直了!後來想了想自己看過的日劇,包括《東京愛情故事》《晝顏》等現代劇,拍到小細節,都有主人公在陽台上曬衣服的情節。於是留心了,坐在車上,但凡路過公寓樓,就看看有多少個陽台上晾著衣服。竟然發現大概是70%的陽台上晾著衣服或者被子,而90%的陽台上設置了比較永久性的、固定的晾衣架、晾衣杆。

這個發現不免帶來無盡的“鄉愁”,鄉愁之一是小時候的中國故鄉,那裏是媽媽晾的衣服。媽媽對曬衣服的執著,導致她每天都是關心“今天出不出太陽”。如果出太陽,她必定找些衣服去曬曬。因為她如此勤勞,其實多半情況下,她沒有要曬幹的濕衣服了,而是拿些曬過的幹衣服或者被子再去曬曬,彷佛不曬,就是浪費了太陽能。鄉愁之二就是現在居住的加拿大,這裏好多市政府或者共管物業有著土政策:“不許曬衣服!”,美其名曰保持市容整潔,貌似迎風招展的內衣褲是加拿大人精神文明建設的絆腳石,或者每個陽台上各式各樣的晾衣設施和晾曬產品不符合建築之美?總之,前者有點想多了,因為沒有數據表明性犯罪和猥褻事件在不許曬衣服的社區驟然下降,後者更是小題大做,搞得很多加拿大的公寓樓陽台上空空如也,陽台變成擺設。

日本文化,根據很多人類學家和曆史學家的說法,是一個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文化,然後內化;又特別愛學習新的外來文化的文化。這麽複雜的學術命題,把第一段換成人話,就是說日本人學了一個本領或者行為,一般就化為自己的,並且敝帚自珍。比如,京都引進了豆腐,是為至寶,用清水煮一下,味道絕對寡淡,但是美其名曰“湯豆腐”,至今是巨貴無比的“懷石料理”中必須有的一道菜色。花了大把銀子的食客,看在錢的麵子上,怎麽著都得把沒有味道的湯豆腐品出點味道來,吃之前用曬微信朋友圈拉出羨慕嫉妒恨,吃的時候用巨慢的速度吞咽,把色香味仔細思考一通,免得像劉姥姥吃了高級的醸茄子都沒覺出個高級來、就變成酒屁放了。

把第二段換成人話,就是日本文化特別愛拜老師,而且哪個老師強,就趕緊換成那個老師。如此愛學習的日本人,卻遇到了不同的老師:中國、荷蘭、英國和美國。中國師傅教會了他們曬衣服,但是美國人可是教會了他們造洗衣機和幹衣機的呀!最早洗衣機隻有在友誼商店用外匯券可以買的時候,我的導師買了一隻東芝牌的,搬家的時候發現超級重,說是裏麵有一大塊水泥保持機器不晃動。

奇怪的是,為什麽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二戰後的日本,沒有大力推廣幹衣機以及不許曬衣服的美式文明,依然保持了中國師傅教的曬衣服傳統呢?

具體原因,得深入調查。憑手頭的資料,隻能以偏概全地說,日本文化骨髓裏,有個勤儉的核,曬衣服是個既勤勞又節儉的行為。第一,勤勞。因為曬衣服,涉及到很多動作與工具,襪子需要架子和夾子,內衣內褲需要比較小的架子,外衣需要堅固點的衣架,被子需要長的杆子以及咬合口大的夾子,把這些衣物晾起來,就有很多動作,而收起來則有很多“反動作”。這比起把衣物一股腦兒從左邊的洗衣機運到右邊的幹衣機來說,要“勤勞”得多。第二,節儉。太陽能和風能是免費的,而幹衣機通常是家電裏的電老虎。日本人不是為了省電啥電器都不用,幾乎所有陽台上都有空調外機掛著,冰箱普及率也是100%,這些耗電大戶日本人從師傅那裏學了,也用。但是,在節儉的日本人眼裏,幹衣機就不是必修課了,而是選修課。並且選修的,在曬衣服的日本人眼裏,要麽是浪費(不節儉)、要麽是懶(不勤勞)。現在回想起童年時,媽媽把我們家衣服曬了又曬,其實更多是宣誓著我們家有個勤儉的主婦呀!

或曰:日本人愛曬衣服是沒有辦法,因為居住麵積窄小。這不一定完全有道理。日本人均居住麵積,除了東京大阪大都市,在郊縣還是比較寬敞的,放個幹衣機不會沒有地方。而且日本人擅長把家用電器乃至汽車做小,小到可以精妙地塞進預留空間。

拋開勤儉不說,幹衣機之耗能,以及對衣物不分青紅皂白、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非常美式,非常肯尼迪時代撒歡性的美式。在樣樣事情環保掛帥的今天,不是樣樣事情都要節能減排嗎?美國人把幹衣機藏著掖著,就是不砍這個耗能習慣。加拿大還設了不許曬衣服的土政策,逼著人用幹衣機,不是很有違環保精神嗎?

加拿大政客常常以發達國家不同於發展中國家為理由,說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做法,不能引進或者借鑒。我就想請他們去看看曬滿衣服的日本,都是G7成員,起碼這“發達”“發展中”的借口就不適用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