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件時事,都顯示出西方人對前些年盛行的寬容政策的厭倦和反感。德克薩斯州2024年開始不再撥款給事業單位搞所謂的DEI;Lululemon的前老板就表示他不願意跟著GAP走,去寵著某些人群;哈佛大學校長辭職,其中一個原因是選邊錯誤。以上種種,都凸顯了所謂“寬容”,其實是對某些人群的過度關照,而對很多人卻非常苛刻,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就會政治不正確。新年伊始,已經可以看見過猶不及、矯枉過正之後帶來的物極必反。
寬容,是一種態度,卻不應該變成一種政策,更不應該變成政治正確的風向標。這一點上,德克薩斯州的言論值得注意,之所以取消對DEI的政府撥款,就是DEI已經讓很多人感到壓抑,DEI本身就是一個拉偏架,本身就是不寬容。這一點是很多事業單位裏工作的人深有體會的,一言不當,飯碗都保不住,甚至上綱上線,背負法律責任。哪裏來的“寬”,哪裏來的“容”?
應該變成政策的是“寬鬆”。寬鬆就是讓每個人群各得其所,別神經兮兮,別打小報告,別把一個上班的環境搞成表態的舞台,別把做生意變成搞政治,誰愛玩啥,就在自己的人群裏玩。各自鬆快,而不是彼此盯著,隨時下暗著。
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下,教會大家寬容的態度,這是正確的做法。也就是說政府該做的是保持環境寬鬆,DEI等培訓該聚焦的是讓各式各樣的人學會寬容。現在很多政府卻舉著DEI的大旗拉偏架、打壓政治對手、讓絕大多數人群噤聲,這不是寬容,更不是寬鬆。麥卡錫時代就是一個例子,科研單位都搞政治正確、抓特務,後來美國政府都承認這是錯誤。美國現在這波某命貴、零元購非刑事化,過些年也會被承認是矯枉過正,除非美國的自我糾偏係統失靈了,一路左傾,再也不回頭了。
寬是個中間字。明善惡,才能寬而不縱容;使之寬,然後愛能存。或者,先有愛,然後能寬容,再用善惡校正。這兩者的區別是從天講起,還是從人講起。
把寬容單提出來作為第一性的,從人為的一個東西講起,就可能混淆善惡,而生虛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