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定的節日分兩種,按日子的和按星期幾的,大凡按星期幾的,都是故意創造出長周末給人放假用的,勞動節屬於這種,安置在九月第一個周一,大部分學校因此是九月第一個周二開學,所以最誇張的,是九月八日開學,整整失去了一個星期,而聖誕節是放寒假雷打不動地礎在那兒,對老師來說就是少一個星期授課時間,聽上去仿佛很輕鬆,其實要完成相同的教學任務,就很難。加拿大把感恩節放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也是放假的。所以老師排課,隻要可能,就盡量不排在星期一,否則勞動節、感恩節一下子就去掉了兩個授課時間,追補起來很難。
拋開授課時間這個話題,回到勞動節本身,另一個陣營是安排在五月一日,而且早期慶祝的方式是義務勞動,不是放假(不勞動),由此體現勞動最光榮,並且期待有一天,“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去倫敦圖書館參觀的時候,特意去找說過這話的人磨破的地板(或者地毯),沒有找到,但是他的確是個勤奮的,看他的雕塑,有著碩大的頭顱,從事腦力勞動,很可能是他的“第一需要”。他這句名言從高中政治老師口裏轉述出來之後,被調皮的同學質問“為什麽”,老師回答:“記住就可以了,要考的”。然後大家看《馬蘭花》,說“勤勞的人兒最可愛”,作為“勞動最光榮”的注腳。語文老師把《寒號鳥》《蟋蟀和螞蟻》等課文的中心思想叫大家背誦下來,也是離不開“勤勞“和”勞動最光榮“的主旋律。
到了北美,調調卻變了。特別愛唱“政治正確”高調的某校長給全校教職員工的電子郵件說:大家勞動辛苦了,勞動節就放個假,休個息,偷個懶,睡個覺吧。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嘛!勞動者就該享受勞動節!而且勞動節一過,大家就要勞動了!既然辛苦的日子就在眼前,不如趁自己八月度假的勁兒還沒有收攏,繼續發一下吧!周一就別勞動了,咱們周二一起擼起袖子勞動吧!
郵件第二段更有意思了:勞動節是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拿大百年曆史的閃光點,加拿大人就是要慶祝勞動節,用各種多元的方法、多元的文化慶祝勞動節!
這扯的幅度,不比“第一需要”小。采訪一下首任總理麥克唐納,估計他會因為建立加拿大的時候自己沒有看見這閃光點而懷疑自己的眼光,也會因為自己沒有輪到放假而後悔沒有晚個世紀投胎。另外不知道多元是否允許以螞蟻的方式來慶祝?是否包容“勤勞”?還是必須“躺平”,在“躺平”的姿勢上尋找多元?想當初剛剛找到工作,日以繼夜幹活,希望不給華裔員工丟臉,結果辦公室主任敲敲門,說:別工作這麽努力。還以為是繞著彎子誇呢,她跟著來一句:你這麽努力,讓別的同事咋活啊?
敢情!這辦公室主任可是超級地效率低下,一個小時的活可以給你幹一周,一周的活攤平了可以忙一年。這麽勤勞,把工作量打回原形,她當然沒法過啦!
至於第一需要”的主語,在倫敦讀書並且長眠的那位,如果對話某辦公室主任或者某校長,可能是要被嚇到:“放假”“躺平”“偷懶”;可能真會覺得這萬惡的社會,遠遠沒有實現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而且安置了這麽一個慶祝“第一需要“的節日,偏偏背離”最光榮“,他老人家如果健在,估計又要回圖書館磨地板、地毯,腦力勞動來破解這吊詭了。
最後,強烈建議改“累脖(勞動)節(日)”為“勞逸結合日”,以免此吊詭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