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壁虛構季文蘭
知恩
傳說中季文蘭是江南人,夫亡後,被賣,娶她的人帶她去東北,途徑山海關豐潤縣附近的榛子店,文蘭題詩於壁,訴盡悲苦。詩為朝鮮使團所見,並題和詩。從此,幾乎每個路過榛子店的朝鮮使團都會和詩紀念文蘭。季文蘭的名聲,在中國微弱,在朝鮮卻是文人熟知,並綿延近兩百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到同治元年【1862】)。
據葛兆光先生考,季文蘭不僅查無此人,而且她的身世純屬虛構,建構這一切的,是兩百年裏去清廷拜謁的朝鮮使團成員以及在朝鮮的文人(見葛著《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劄記》,中華書局,2014)。
葛先生分析其成因,主要是因為朝鮮人唯明朝所授程朱理學為馬首,對於清取代明,困惑失落,寄情於虛構悲情女子,其身世宛若自比,雖拜謁主子已異,似被迫改嫁,而詩中透露之堅貞,幾乎是朝鮮文人集體之呼聲,故每次路過榛子店,必和詩詠誌。同治年間,不僅清已孱弱,朝鮮亦將被日本侵略,而朝鮮人對明朝複興的期許、對程朱理學的執念、對季文蘭塗脂抹粉地神話努力,一直不變,甚至加劇。
葛先生克製地在書中比較了朝鮮人的執拗比中國人容易動搖的心(頁119),倒是呼應了坊間給他們不雅的外號。這種執念,一般小民族、小國家多過大民族、大國家。唯其執著,方成一體。若散漫、動搖,不免湮滅或被同化的命運。
所謂季文蘭原詩:
椎髻空憐昔日妝
紅裙換著越羅裳
爺娘生死知何處
痛殺春風上沈陽
第一組和詩(金錫胄):
綽約雲鬟罷舊妝
胡笳幾拍淚盈裳
誰能更有曹公力
迎娶文姬入洛陽
之後兩百年,數不盡的和詩,大多押“妝、裳、陽”韻,真是難為了朝鮮詩人,變著法兒地紀念季文蘭,他們自己悲苦命運的投射。
無獨有偶,加拿大的阿卡迪亞人也麵壁虛構了他們的女神:伊伐吉琳。而陶淵明也是心想離開“塵世”,但是他的解決方案不是虛構一個女神,而是虛構一個桃花源。另文詳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