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
金聲伯講的蘇州評書《七俠五義》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抱著收音機聽;現在改成手機APP裏複習,還是很喜歡。WG期間,金被打入牛棚,WG結束,金被安排在工廠上班,“兼職”說書。這經曆和蘇州很多文化人一樣,費心我、費之雄父子都是工廠裏的工人,兼職書法。1980年代的燈謎和民俗,大部分是蘇州工廠裏的工人業餘時候搞的。這是我小時候沒有關注,大了比較疑惑,最近看新聞、以及研究metaverse,才有些明白。
七俠五義,又稱三俠五義,五義分別是:竄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鑽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七俠分別是:北俠歐陽春、南俠展昭、東方俠黑妖狐智化、丁家雙俠丁兆蘭、丁兆惠、小諸葛沈仲元、白麵判官柳青、小俠艾虎。三俠版,就隻包括北、南、東三俠。而有的版本,丁家雙俠算一俠;有的版本算兩俠,剔除了小義士艾虎,把艾虎歸入“小五義”,也就是五鼠的後代玉麵專諸白芸苼、霹靂鬼韓天錦、山西雁徐良、粉麵子都盧珍、小義士艾虎。艾虎是歐陽春的義子,嚴格地說不是五鼠派係的。蔣平無後,艾虎補缺。
金聲伯講七俠五義,一般從白玉堂大鬧東京開始,到白玉堂死於銅網陣結束。七俠五義13人各個口音、方言、腔調不同,這樣,在收音機旁邊的我才能一聽就知道誰出場了。13個人裏,隻有艾虎是講蘇州話的,盡管他在杭州長大。為什麽呢?
蘇州說書裏,起角色很講究,而起角色的關鍵是口音、方言和腔調。官越大、學問或者武藝越高,越是不說蘇州話,出生越卑賤、工種越低微,越是說蘇州話。這和聽書的聽眾很有關係,因為當初是晚上工餘喝茶時聽書,特別是武俠類的大書(即,沒有唱的彈詞,基本上是男的單獨演出,沒有男女雙檔)的聽眾,多是“打工人”,所以書裏的打工人“艾虎”說打工人的口音、方言和腔調。而包公、五鼠、其他俠客,都是操“洛陽音”、說官話、打官腔。特別是男主白玉堂,是起高調、說文言的“奶油小生”,搬到《三笑》裏,直接對標的就是唐伯虎的腔調和口音,而《三笑》裏說蘇州話的是火赤鏈祝枝山,充分體現了蘇州小市民的機智、戳卡(尖刻)與幽默,可以說是艾虎的老年版、文人版。至於比蘇州打工人還要低檔次的,則添加甕鼻頭(甕聲甕氣)、戇腔(傻了吧唧)、口吃、或者其他在蘇州人眼裏低檔次的方言,比如錢篤招的鄰居甕鼻頭阿三、秋香服侍老太太的兩個傻兒子大篤二刁、以及錢篤招調戲挖苦的徽州人汪宣朝奉。
這樣的“臉譜化”在聲音表演藝術上多見,在今天講metaverse(比較好的翻譯是“幻境”,而不是元宇宙)的日子裏重現。在幻境裏,人物是不會也不必完整的,但是“個性”卻必須鮮明。這就和起角色一樣,遠遠地聽見一聲低吟,就知道包公出場了,聽見“啊呀,吾來哉”,就知道是機靈可愛的艾虎出場,聽見“嗯哈”和“恰疤嗆起”兩個“號子”,就知道大篤二刁來了。
而起角色,就是玩刻板印象、玩歧視(向上卑躬屈膝、向下124個看不起)、玩不自信和不自尊(蘇州口音在蘇州評書裏的檔次不算高,七俠五義裏隻有一個蘇州口音的,也不覺得是“辱蘇”)。幻境裏也一樣,進去了就給你起了個角色、定了個三六九等。
很多民間藝人,起慣角色了,在現實生活中(實境)裏,也接受了幻境的法則,叫我去牛棚就去吧,叫我當工人就當吧,盡管他的特長是說書、書法或者燈謎。
當今天這個世界越來越幻境化的時候,人和人的接觸越來越依賴媒體的時候,人來世界一趟,基本上就是個起角色,所以今天看見越來越多的人、品牌、事件坍塌了,因為他們的人設(角色)坍塌了、或者被授意拆遷了。如同幻境裏,人已經不是人,而是一個不會完整、不需要完整的角色了。小義士艾虎,哪天不機靈了,不說蘇州話了,就不是艾虎了,就不列入七俠五義或小五義的序列裏去了。
金聲伯說的是書、傳奇(幻境)還是自己(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