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小故事,再講大故事。
小故事:
避疫在家,終於把冰箱裏的各種茶嚐了個遍。拜溫哥華的優良水質,泡啥啥香,咋喝咋潤。約略記得《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同誌強調過水質對茶的重要性,如果茶葉是濃縮並滿載了故土的回憶,合適的水一泡,就把鄉愁釋放得淋漓盡致卻又綿長細膩。換成不好的水質,就是苦澀渾濁了。美國好幾個城市很不錯,就是水質不好,彷佛以前上海的自來水,杯子一下子就起垢了,漂白粉的味道就更別提了。
大故事:
如果要拍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茶道的各種資料都齊全了,就像我冰箱裏貯藏的各種茶葉,但是用什麽樣的水來泡開,就是個講究事兒了。前兩年上映的日本電影《日日是好日》(Nichinichi kore kôjitsu)就是泡得很不錯得一壺茶。
該片是大森立嗣編導的劇情電影,由黑木華主演,樹木希林、多部未華子共演,於2018年10月13日在日本公映。該片改編自森下典子的作品《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講述主人公典子跟武田老師學習茶道,感悟藝術之美,參悟人生真諦的故事。
網上很容易找,我也推薦大家看一下。其中的鋼琴和大提琴旋律都很優美,類似我喜歡的《入殮師》的配樂。劇情就盡量不劇透了,免得壞了欣賞的趣味。網上也有很多劇評和關於《碧岩錄》的解說,這裏也盡量少提。
我比較關注的,在劇情方麵,一是男的除了爸爸和弟弟外,幾乎沒有,為什麽?二是為什麽拍很多和茶道沒有關係的海灘、卡拉OK和各種搬家?在文化交流方麵,“日日是好日”對於今天的日本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前兩個問題因為涉嫌劇透,就盡量抽象地回答。一、這是一部很女權的電影,女權到盡量不要有男人出現,爸爸是生典子的,必須有;弟弟和典子年齡差別不大,出現了兩次,都很短暫。劇中暗示典子有過一個交往很長的男朋友,以及一個婚姻很短的丈夫,還有武田老師有過婚姻、武田老師的師父是個男的,以及典子表妹有個丈夫在鄉下做醫生。但是這些暗示或閃現的男子,都沒有台詞。即使是爸爸和弟弟,也是言語稀少。終於讓男人閉嘴乃至消失了。二、這不是茶道紀錄片或宣傳片,而是探究1993-2018年的日本女性與古老的茶道之間的互動,觀看時請注意典子的發型、服飾在茶道內和茶道外的重大區別。其實典子很不情願進入茶道內的,所以是不是會蹦出來,但時不時又會回去。武田老師在美國的話幾乎是心理輔導員,可惜她的榻榻米房間沒有舒適的躺椅,有的隻是規矩、痛苦的正跪、以及一幅幅字畫。
字畫中唯一不變的是“日日是好日”的橫匾。典子作為新一代日本人,幾乎不知道如何用日語發音讀這五個漢字。武田老師讀了出來:Nichinichi kore kôjitsu(日日コレこうじつ)。也難怪,日語是“主賓動”結構的語言,要說成“日子、日子、好日子、是(也)”。宋僧所撰《碧岩錄》用的語法已經是“主動賓“結構了,而且禪宗強調簡約,所以引進到日本時,《碧岩錄·卷一·第六》裏的”日日是好日“就被原封不動抄錄下來了。原意不離禪學宗旨:無所執,任何一天都可以講道、都可以修行。《碧岩錄》對於日本茶僧的影響巨大,是為茶禪之經典,所以典子去的武田茶道學校,是日本主流茶道。
日本人取了大唐真經,幾乎每樣東西都結合本土文化發展成“道“,講究到極致,比如文的茶道、花道;武的柔道、武士道;德行上的婦道。姑且設一問:日本人如此愛喝酒,為何至今不聞”酒道“?
道,是用來執守和繼承的。道也是用來抹去個性的(離經叛道的往往太有個性)。武田老師說:“理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著做。茶道就是這樣。” “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內心的情緒,手隨心動。”典子猶猶豫豫地聽了老師的話,表妹美智子就受不了,一直問“為什麽“,好像我們在加拿大教的”critical thinking“。武田老師幾乎忽視所有這樣的提問,因為一個傳道,是不思考的。
反過來,其實美智子才是入道、守道的,她年輕時去找外貿公司的工作,婚齡到了就辭職相親,嫁個醫生,生兩個孩子,什麽時候就幹什麽事情。典子呢,大學畢業了就是不想找工作,談了朋友就是不想結婚,結婚了就是不想生孩子,種種不入道、守道,除了在武田館裏,恪守茶道。
這樣的一種張力保持到影片最後,武田將衣缽傳給典子,典子感恩,但是也沒有表態如何傳承這外來、古代、不近人情的道。唯一與老師相通的,是對歲月的感念,從二十歲到四十歲,典子的心如止水,看花開花落,知日日是好日。
最後,原著肯定更美,可惜俺不通日語。電影裏蛛絲馬跡,透露出原著是按二十四節氣來寫的,時間在東方人的觀念裏,不是星期幾,而是立春小滿大暑冬至,與物候相呼應的“道“,而不是與fiscal(財政年度)KPI(表現業績)相聯係的年月日,後者的日曆裏,日日都是煩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