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追憶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虐戀人生:讀毛姆《人性的枷鎖》

(2025-01-08 19:25:23) 下一個

毛姆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講了一個孤兒的成長和奮鬥故事。

    菲利浦九歲時父母去世,他跟著伯父離開倫敦,到一個叫 Blackstable 的小鎮跟著伯父伯母生活。伯父在當地作神父,古板自私,對妻子和侄子都很冷淡。伯母沒有孩子,把菲利浦當作自己的孩子養護。

    菲利浦天生跛足 (club foot),性格敏感怕羞。他十歲時進了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雖然成績拔尖,但是因為殘疾受盡了同學的取笑和霸淩。進校第一天,就被一個比他矮小得多的小男孩狠踢一腳。晚上要睡覺了,兩個同寢室男孩合夥扯開菲利浦的被單,逼著要看他的殘足。不給看就打,菲利浦屈服了,但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的羞辱和眼淚。

菲利浦大概十二歲的時候,,一段耳熟能詳的祈禱詞突然令他心裏一動:“If ye have faith, and doubt not, ye shall only do this which is done to the fig-tree, but also if ye shall say unto this mountain, Be thou removed, and be thou cast into the sea; it shall be done.And all this, whatsoever ye shall ask in prayer, believing, ye shall receive.” (p.50) 菲利浦暗想,我不求移山填海,隻求殘足痊愈。他幻想著聖誕假期結束後,回學校看到同學們大吃一驚的樣子,於是夜夜跪在床前,忍著寒冷,一遍又一遍地祈禱神跡降臨。結果自然是失望。

新上任的校長 Mr. Perkins 注意到了聰明敏感的菲利浦,鼓勵他把身殘看作是誌堅的證明,是上帝的考驗: “But if you looked upon it as a cross that was given you to bear only because your shoulders were stong enough to bear it, a sign of God’s favour, then it would be a source of happiness to you instead of misery.” (p.72) 唯真正有信仰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校長的殷切鼓勵可以傳世。

    伯父希望菲利浦將來進牛津學神學,畢業以後 “繼承” 伯父的教區。但是菲利浦對宗教產生了懷疑,也不喜歡刻板的神父生活 (伯父家星期一二三吃牛肉,四五六吃羊肉,星期天吃雞肉)。他放棄了很有希望獲得的牛津大學獎學金,不等畢業就離開了國王學校,決意去海德堡大學學習。伯父對他的決定很惱火,但最後勉強同意了。伯母寫信請朋友幫忙,安排了菲利浦在海德堡的食宿。

    菲利浦在海德堡大學聽修課程,同時跟不同的家教老師補習拉丁文,德語,法語和數學。每天跟著德語老師讀一段德語的莎士比亞戲劇。在老師開出的書單上,最後一項是《浮士德》—— 如果能讀通歌德,德語就算學成了。法語老師是一個落魄的瑞士人,Monsieur Ducroz。杜克洛先生瘦高,麵色蠟黃,一頭稀疏的灰發。黑衣破舊,手肘和褲子上都有破洞,襯衫極髒,褲子磨得稀薄。這個曾經參加過 1848 年歐洲革命的日內瓦人,經曆了被囚禁被驅逐,年輕時的熱血和革命信仰,早已被年老和貧困消磨殆盡。先生教授有道但寡言內斂,對菲利浦好奇的探問毫無所動。有一次生病了,痛得額頭冒汗仍強撐著來上課,菲利浦看著於心不忍,給了他十塊錢。下次見麵時,杜克洛說: “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money you gave me I should have starved.  It was all I had to live on.” (p.108) 這是菲利浦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貧困和饑餓,“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p.107) 這個說法後來在書裏頻頻出現。

    菲利浦在海德堡交了幾個朋友,包括英國詩人海韋德 (Hayward)。

    回到英國以後,菲利浦聽從伯父的安排,去倫敦會計所作學徒。但是這段生活很不愉快:工作枯燥,同事對菲利浦的態度是輕視兼嫉妒。菲利浦周末外出逛公園,逛博物館,但孤獨感始終如影隨形。“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麽都沒有。” 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單,應該是很多人青春記憶的一部分:我想起了 Jhumpa Lahiri  短篇小說 Sexy 裏的米蘭達 (Miranda) 。

    菲利浦學會計不成,決定到巴黎學畫畫。伯父恨鐵不成鋼,堅決反對。伯母心慈,掏出自己僅剩的一點體己給菲利浦作盤纏。菲利浦在巴黎一家繪畫學校學了兩年,認識到自己小才微善,最多成一個二三流的肖像畫畫家,但絕對成不了大師。他決定及時止損,回國另尋出路。巴黎學畫的路雖然沒有走通,但係統的繪畫訓練極大地提高了菲利浦的藝術修養,讓他受用一生。學畫期間結交的幾個朋友,都對他的人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性格怪癖的 Price 小姐,熱愛繪畫但才情匱乏,最後被貧困逼得上吊自盡。窮愁潦倒的英國作家 Cronshaw,才華橫溢但不得誌,日日泡酒館。還有年輕勤奮的畫家 Lawson 和 Clutton,都跟菲利浦結下了深厚友誼。也是聽 Clutton 談起,菲利浦第一次聽說了希臘畫家 El Greco, “El Greco made his people eight feet high because he wanted to express something he couldn’t get any other way.” (p.253) 也對畫家筆下的西班牙小鎮產生了興趣。

    夏天,菲利浦回到英國參加伯母的葬禮。伯母去世,伯父的無情令人震驚:飯照吃,酒照喝,胃口絲毫不見影響。還虛偽,看見菲利浦掏出雪茄,馬上要他到外麵花園去抽,說是為了尊重逝者。他細細數著妻子葬禮收到的花圈,對最後的總數表示滿意。四十一個花圈,大大超過了另外一位新近去世的神父太太—— 她隻得了三十二個(這份計較,跟哈利波特的表哥達德力嫌生日禮物比去年少了而發脾氣有一拚啊)。伯父跟教區管事一輩子不和,事事有分歧。這次,兩人又爭了起來,為墓碑上到底要刻什麽文字悼念。

    菲利浦最後決定學醫,跟他早逝的父親一樣行醫。他再次回到倫敦,開始上醫學院。開學不久,他認識了咖啡館女招待蜜爾德 Mildred,從此陷入了瘋狂的虐戀。蜜爾德年輕美貌卻無才無德,非常自私粗俗,但菲利浦仿佛對她著魔一般不能自拔。這場單方付出的不平等戀愛,斷斷續續持續了三百多頁,五年多時間。送禮,吃飯,看音樂表演,外出旅遊。。。。花錢如流水不算,還荒廢了學業,考試掛科。最荒唐的是,蜜爾德腳踏兩隻船,跟一個德國人跑了;她被德國人甩了以後,又拖著身孕哭哭啼啼來找菲利浦。菲利浦被鬼迷了心竅,拋棄了當時的女朋友,一個自食其力的作家諾拉 Norah,又跟蜜爾德糾纏不清。蜜爾德死性不改,分娩不久就移情別戀,帶著嬰兒不辭而別。等兩年後再見,蜜爾德已經墮落成在路上攬客的流鶯。菲利浦不計前嫌,把她和孩子接來,給了她們一個家。至此,菲利浦從蜜爾德的 “魔咒” 中解脫出來,對她不再有情欲,而是一份人道的憐憫;但庸俗淺薄的蜜爾德不理解這種變化。在菲利浦婉拒她以後,蜜爾德惱羞成怒地把家具砸了個稀巴爛再揚長而去。蜜爾德最後一次出場,是再一次寫信向菲利浦求救。身陷貧民窟的她境況淒慘:女兒夭折,身染性病;但仍舊滿口謊言,不知廉恥和悔改。

    這段虐戀的種種抓馬細節,看得人一驚一乍,真是人至賤則無敵。菲利浦醫學院學生的身份,和兩人興趣誌向的差異,讓我想起張愛玲《年輕的時候》裏潘汝良和沁西亞。不過潘汝良沒有這麽投入,也就沒有這麽 “虐”,可以算是簡化版的潔本《人性的枷鎖》。蜜爾德的小心眼和花招,有點《連環套》裏霓喜的影子。

    好像西天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菲利浦曆經千辛萬苦,最後終於讀完了醫學院。小說結尾,菲利浦順利找到了診所工作,也找到了一個跟蜜爾德完全不同的女孩,一個非常適合做賢妻良母的女孩(莎莉 Sally)做妻子。

    Of Human Bondage 《人性的枷鎖》是英國作家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 的半自傳體小說。聖誕節放假,一口氣讀完了這本 684頁的長篇,欲罷不能。如果說有什麽感悟的話,那就是菲利浦對人生的熱愛和執著令人感動:“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過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邵豐慧' 的評論 : 嗯,寫得很有真情實感,值得一讀。

問好豐慧,周末愉快!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哇,這個分析太強了!尤其讚同您對祈禱詞的解釋,讚讚讚!

多謝寒芯來訪,有空常來逛逛:)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evenw9'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我再補充一點。在 1937年小說再版 (就是我手頭這一本)的前言裏,毛姆說他二十三歲寫完了初稿,書名叫 The Artistic Temperament of Stephen Carey,但是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三十七歲時再拿出來,花了兩年時間修改 "I worked unremittingly for two years." 才完稿。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evenw9' 的評論 : 謝謝 stevenw9 鼓勵,很高興你喜歡。

問好,祝周末愉快!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推薦,回頭找來讀讀。
寒芯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謝謝推薦。菲利浦早年的不幸使他被囚禁在自設的精神牢籠裏(枷鎖),幾乎無法擺脫。看似慮戀得無法理喻,密爾德敗壞得不值得愛,但正是這個極端的壞女子,使菲利浦不斷地強大,經過種種過程,最終掙脫出牢籠(枷鎖),成就了第一段禱告辭(出自馬太福音21章,21-22),將山挪開投到海裏(比喻)
stevenw9 回複 悄悄話 why it is called "Human Bondage"?
Maugham's initial title was Beauty from Ashes, borrowed from Isaiah 61:3, "... to bestow on them a crown of beauty instead of ashes, the oil of joy instead of mourning, and a garment of praise instead of a spirit of despair"; however, it had already been used.[3] He took the new title from Spinoza. Part IV of his Ethics is titled "Of Human Bondage, or the Strength of the Emotions" (Latin: De servitute humana seu de affectuum viribus). A free person, says Spinoza, is able to think rationally: but when one is dominated by emotion, rational thought is impossible, and one becomes a slave to the (unthinking) passions. He also defines good and bad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people's general beliefs, connecting it to their "emotions of pleasure or pain". He defines perfectness/imperfectness starting out from the desire, in its meaning of particular aims and plans. Philip Carey, the main character in Of Human Bondage, was seeking this very useful end, and became satisfied only after realizing what his aim had been, and having found a person to share this aim with.
stevenw9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so much for such a wonderful article. Besides A very good overview of the story, you add your own opinions. I really enjoyed reading it. Please keep writing more and I am expecting the next one.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仁可' 的評論 : 多謝仁可,很高興你覺得好看!

祝新年好!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真土' 的評論 : 大力強推!

問好真土,新年好!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問好沈香,謝謝來訪留言。

“也正是他的這種執著和堅韌最後使得他人生之路走向正軌”,沈香總結得太對了 —— 我很佩服他百折不撓的精神。

覺得這本書好像有中譯本,我可能很多年前讀了個開頭???但實在印象模糊,都記不清了。

網上說毛姆的母語是法語,我有時覺得他有些英文句子語法怪異;不過,也許是因為時代關係?總之,毛姆的文字比狄更斯流暢得多。
仁可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寫得真好!
真土 回複 悄悄話 這場單方付出的不平等戀愛,斷斷續續持續了三百多頁… 寫的太好了!我想找來讀!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追憶這篇“虐戀人生”寫得精彩,我一口氣讀完,真為菲利普跌宕起伏的人生一次次捏把汗,他對蜜爾德那種畸形的愛戀簡直不可思議。也正是他的這種執著和堅韌最後使得他人生之路走向正軌。謝謝追憶好故事分享,這本書好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