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才剛剛高中畢業的格蕾思 (Grace) 在湖邊餐廳做服務員。當一臉羞澀的大學生馬瑞 (Maury) 鼓足勇氣過來邀她約會時,她以為這是又一個來搗亂的年輕人: “Is this a dare?” 不怪她不自信。因為貧窮,格蕾思年紀輕輕已經飽嚐了冷眼和勢利眼。
格蕾思是孤兒,跟著遠房親戚長大。她高中畢業的成績非常好,但是沒錢上大學。暑假過完了,格蕾思回高中複讀,修了五門數理課,還參加了統考。第三年秋天,格蕾思打算自學剩下的四門外語,然後再去統考。校長不得不出麵了,問她這到底在做什麽,有什麽計劃和打算?格蕾思回答,沒什麽計劃,就是想把能免費學的課都學個遍。(“She just wanted to learn everything you could learn for free.” p.166) 校長說她再折騰也上不起上大學,倒不如出去看看世麵;給她介紹了這個餐廳服務員的工作 —— 希望她能借此找個好歸宿?!
跟格蕾思不同,馬瑞出身富庶:湖邊的度假屋,是父親送給母親的結婚禮物。格蕾思很快 “融入” 了馬瑞的大家庭,幾乎每周日都跟他的家人一起吃晚飯,玩遊戲。馬瑞的母親,泰爾維斯夫人 (Mrs. Travers) 欣賞獨立聰明的格蕾思,鼓勵她讀書,跟她聊讀後感。夫人應該是在格蕾思身上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天資聰慧但家境普通。夫人讀的是商科,畢業後在技校教商業英語,婚後住小公寓。前夫去世以後,她改嫁富商泰爾維斯先生,這才過上了有湖邊度假屋,有傭人幫廚的富太太生活。
夏天過去,格蕾思習慣了泰爾維斯家的周日晚餐,馬瑞開始談論結婚的話題。這是門羅小說 Passion 的前半部,細碎甚至嘮叨,不慌不忙,好像要講一個霸道總裁愛上貧家女的俗套故事。不過,故事真要這麽發展下去,也就不是門羅小說了。
秋天來了,夫人突然消失了好幾個星期。馬瑞說母親進醫院了,她脆弱的神經需要藥物鎮定,這是目睹前夫自殺的創傷發作。感恩節到了,夫人出院,請格蕾思過來一起吃晚餐。家人都到齊了,格蕾思第一次見到了跟馬瑞同母異父的哥哥耐爾 (Neil)。這個在夫人口中深不可測的耐爾, “His brother Neil is very deep….Deep unfathomable caves of ocean bear….” (p.175),原來是個酒鬼。格蕾思陪孩子在花園裏玩時腳受了傷,做醫生的耐爾義不容辭開車送她去醫院。出了醫院,他不帶她回家,而是繞遠路去找走私販買酒。兩人在山裏轉了一天,天黑了格蕾思才回到宿舍。第二天一早,格蕾思得知耐爾死了。他的車直撞上湖邊的路墩,車毀人亡。泰爾維斯先生過來看格蕾思,送了一千塊錢的支票算是安撫。從此,格蕾思再沒有見過馬瑞和泰爾維斯家的人。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最多說對了一半,表麵幸福的家庭其實底下暗流湧動。出場一兩次的泰爾維斯先生應該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妻子津津樂道的的教書和公寓生活在他眼裏卻成了苦役 (“penal servitude” p. 162)。夫妻倆在這一點上(也許還有更多)的看法迥然不同。馬瑞年輕深情,但是否也和父親一樣有控製欲,自說自話規劃兩人的未來?耐爾酗酒,受困生父自殺的陰影。另外,他的婚姻顯然並不和睦。飯後遊戲時,太太瑪文絲 (Mavis) 居然為了一點小分歧拂袖離席,很難想象她會是善解人意的賢妻良母。泰爾維斯夫人有抑鬱症,但日常似乎還有藥物依賴的問題。(“And a faint crust showing at the corners of her mouth, like sugar.” p. 181)
最令人迷惑的,還是泰爾維斯夫人對格蕾思的一番囑托。格蕾思的腳被鋒利的蛤殼割開了一道大口子,耐爾要帶她去醫院打針,泰爾維斯夫人卻說: “Grace, you are a godsend. You will try to keep him away from drinking today, won’t you? You’ll know how to do it.” 這麽匪夷所思的拜托,隔了四十年,格蕾思還記得清清楚楚。在泰爾維斯夫人心裏,兒子喝酒的問題才要緊,別人血淋淋的腳掌微不足道,哪怕這個別人是準兒媳。老太太愛子心切,又實在是走投無路,居然想到請求未過門的小嬸子來管束大伯飲酒 —— 這都哪跟哪兒?!看來泰爾維斯夫人對格蕾思期望甚高,她必得身兼數職才能討得婆婆歡心:給小兒子做媳婦不夠,還要管大兒子的酗酒問題。
當年在學校裏,格蕾思下決心把開的課程都學一遍,因為課程是免費的。這個 “瘋狂” 的做法,可以理解為她好學,求知欲強,也可以解讀為刻骨的貧窮邏輯:不學白不學,有便宜不占是傻瓜!出了校門發現,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麽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 她好像《聊齋》裏慌不擇路的窮書生,看到路邊一戶人家燈燭通明,正想去投宿,突然間一聲巨響,灰飛煙滅後漆黑一片。書生定定神,繼續趕路。
小說開頭,是老年的格蕾思循著舊路回來,想再看看泰爾維斯家在湖邊的老宅。雖然門羅給出的線索極其有限,但可以看出格蕾思最終走了出去,還走得很遠,甚至到了澳大利亞。我猜她做的是教書,演講或者脫口秀之類的工作。(“Grace has been an engaging talker for so long now ….” p. 168)
小說的情節有幾處安排得耐人尋味。格蕾思的腳受傷了,耐爾卻偏偏挑這一刻教她開車。路不熟,天又黑,車開得讓人捏一把汗。這麽不合邏輯的安排是為什麽,為了跟小說開頭找不到路對應嗎?幾十年的時間已足夠滄海桑田,老年的格蕾思幾乎在湖邊迷了路。另外一處安排,是格蕾思的涼鞋和灰姑娘的水晶鞋。在泰爾維斯家花園裏,格蕾思的鞋帶斷了,正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掉了一隻;開著酒紅色敞篷車的耐爾王子如期而至,趕來救美。不過,這個王子已婚,還對酒精上癮:)
不知道小說為什麽取名叫 Passion,女主人公格蕾思身上缺少的恰恰是激情。書裏其他被摧毀或者被傷害的人,如耐爾,如馬瑞,如泰爾維斯夫人,倒都是激情的受害者。
不記得門羅提到過福克納對她創作的影響,但 Passion 裏耐爾帶格蕾思找私酒販子 (bootlegger) 那一段,跟《聖殿》Sanctuary 裏葛文 (Gowan) 帶女朋友婷波 (Temple) 買酒的經曆重合度高。小說裏甚至用到了 “sanctuary” 這個詞:“There was a feeling of sanctuary.” (p.186)。這也太巧了點吧。
沈香把她讀書的執著理解為激情,我覺得也說得通。但她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 "cold",書裏好像也提到了幾次。等下了首頁,我再補充兩句。
問好沈香,周日愉快!